六九年是我们在延安插队所有人不能忘怀的一年,年前最后一批半大小子和姐妹们在哭声中告别了家乡,告别了父母,告别了他们曾叱姹风云过的革命战场,在激流中冲在最前头的闯将们变成了需要接受在教育的青年,脱下那身象征革命的绿军装,腰里紮上了一根草绳,在黄土高原上开始了他们接受再教育的劳动锻炼。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们拿粪播种,挑担犁田,割麦打场,滚一身泥巴,压红了双肩,听着贫协主席啼笑皆非的血泪控诉,声泪俱下的控诉那悲惨的六零年是咋样的把人饿惨啦。朴实的贫下中农们竟要带着我们去找毛主席的对头秦始皇去斗争,生产队长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抓的紧件件事都落在了实处,每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队长就扯着嗓子招呼我们开始了一天接受再教育的锻炼,日复一日我们学会了碾米磨面,碾的是糜谷,磨的是玉米面,我们终于像书里说的一样分清了麦苗和韭菜,贴饼子熬糊汤我们像摸象样的进的厨房了,每天最大的收获就是有了十个工分的入账,据说一个工分能值一分多钱呢!
我们在这里过了第一次的春节,我们学着大人喝下了我们人生的第一杯苦酒,想家!想爹娘的泪水伴着苦涩的酒一同咽到了肚子里,我们渐渐的习惯了山沟里的生活,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着,我们顶着星星去上工,伴着月亮一起回到土窑,我们劈柴做饭,月亮高高升起的时候我们就着咸菜吃过了晚饭,疲劳不堪的我们倒在了冰冷的土炕上连梦都懒得做了就进入了梦乡,每天的娱乐生活就是听着有线广播里的语录歌,最大的快乐就是回味在家的生活,经常是半夜里的口水流的枕头上湿了一大片,日子我们一天一天的熬啊,熬啊!
终于我们眼前一亮,八月十五中秋节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这个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又是在收获的季节里的一个好日子,这时候各种各样的果实都成熟了,地里的农作物大都弯下了他们的头,它们渐渐地褪去了绿色换上了金黄色的秋装,树上的梨也开始变成了淡黄色,苹果羞红了她的脸蛋,我们也是经过了一个季节的锻炼看着有着我们的汗水浇灌出的成果我们心里也有了些些许的高兴和自豪感,我们在老大的领导下决定过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提前好多天我们就开始了准备,我们通过关系联系到了一副猪下水,这成了我们节日里的主菜了,其它的就是准备几只鸡了,青菜那是应有尽有,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扁豆大罗卜,,,,,,种类齐全供大于求。八月十四我们到公社屠宰场买回了一副下水,当天拿回来之后就开始收拾准备过节喽!可收拾这些下水还真是大姑娘头一回,老大他们忙的是不可开交,但最终是香味从灶房窑里袅袅的传了出来。馋得我们几次溜进造房窑想偷偷的吃上一两口,但都被老大轰了出来,最后老大竟把灶房窑落了锁。
八月十五终于到了,我们连工都没上就等着过节的那顿饭了,老大他们蹲在灶房窑里继续还在忙乎着,他们整的还真是像模像样,凉的热的终于都摆上了桌,拍黄瓜,蒸茄子,凉拌土豆丝,糖拌西红柿,猪心切的细丝和薄薄的肝片和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了,其它的肥肠,大肚儿,肺头都炖在了一起盛在了一个脸盆里,炖下水的汤又煮了一锅新挖的土豆,哎吆喂!简直香的我们哥几个就快要口水流成河了,老大这回买的酒也拿了出来了,竟是瓶装的西风酒,一下就摆出来了三瓶,这下可把我们哥几个高兴坏了,哈喇子已经无法忍受了,我已经往肚子里咽了十好几口了。
月亮早早的升了起来,银色的月光洒在了我们的窑院里了,我们终于可以甩开了腮帮子了大口朵颐这少见的大餐。
喝酒,过节。
老大举起了酒杯面向东方遥祝北京的亲人过节好。大家无语。
酒过三巡,哥几个都有了点伤感,但还是相互的劝酒,多日的劳累和清淡的伙食,使得大家面对如此丰盛的宴席,还是先大快朵颐,痛快的喝酒吧,吃着喝着,喝着吃着。面对佳肴品评着,豪爽着碰着杯,酒桌上的气氛渐渐的热烈起来了,吆三喝四的声音传向了遥远的北京,这是我们离京后最好的一餐饭。大口的喝着烈性的西风酒,大口吃着美味的炖下水,老大不停地招呼着我们吃呀喝呀!酒至半酣处。老大举着酒杯用他那极富感染力的嗓音朗诵了几首诗,我只记得他读的一首诗: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