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生活由于苹果有了活钱,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但是,相应的问题也出现了。
村里不种粮食了,吃粮要用钱买;做饭不烧柴禾了,烧煤要花钱;穿衣不再纺纱织布了,也要用到钱......花钱的地方多了,自然对钱的算计就多了。突出的是,老乡的观念发生了变化,重视“挣钱”短期利益,忽视了娃的教育培养,村里很多男娃女子辍学了,小小年纪就开始干“挣钱”的营生了。
我们之前了解了这些情况,知青自发捐出了几大箱各种图书,文具和衣物,准备给村小学半个图书馆。到村后没想到,县里知道了这个消息,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亲自在村小学主持了欢迎仪式,还录了像,弄得我们怪尴尬的。小小举动,实在不足挂齿。
回京后,我们就琢磨着,怎样帮助老乡把苹果卖个好价钱,让娃们不再为钱辍学。
正好,一个在内蒙插队的校友,他们单位附属学校更换下来100多套旧课桌椅,内蒙插队校友说服领导捐给我们村小学了。知青们在高兴之余,发愁怎莫把这莫多课桌椅运到陕北去。
经过与大队商量,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出台了。那就是,从陕北宜川运来苹果,由知青帮助高价卖掉,再用卖苹果多余出来的钱运课桌椅回村。
办法是不错,实施起来,可费了劲儿了。主要就是,如何卖个好价钱?那时很多人不知道陕北苹果,他会问,北京的山东富士又大又便宜,为何要买你陕北的高价苹果呢?我们只好不厌其烦地解释,苹果换课桌椅的意义,唤起人们的同情心;除此,还要通过“关系”销售,而不能公开叫卖。 “关系”多数也很为难,苹果价高,怕惹来受贿的嫌疑,还有存储的仓库、运输车辆…….好在,在知青的努力下,这些困难都解决了。
最让我们想不到,也是最感动的是,当100多套课桌椅运到村时,由于路上耽搁,比预计时间晚了十多个小时,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画好了妆,穿着过年的新衣服,扭着秧歌,在公路边站到半夜,车到村里已经半夜一点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流泪了,觉得我们能为这些后生做得太少太少了!实在对不起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