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字
记得小时候上幼儿园时,老师在墙上挂起一幅似画非画的条幅,用教鞭指着图案和笔画,带领着群童朗朗而读,稚声稚气的读字声传遍了校园。
等长大了才知道这是形象教学法,我们祖先的发明真是伟大啊。上小学时看连环画,也就是俗称的小人书,聊斋、三国、西游记,隋唐演义、春秋战国、封神榜,卓娅和舒拉、刘胡兰、上甘岭,宝葫芦的秘密、风筝、柳堡的故事。天天放学后便钻进破烂的小人书店,贪婪地浏览进行看图识字,唯独不爱看红楼的梦。
上中学时还是离不了这个形象法,课内的物理、生物、语文等课程里的图解能够增加记忆,课外的那就更不用说啦,我爱好的“无线电”主要是靠识图,不识电路图的爱好者那一定是电盲。我爱好的“游泳”学习各种姿势也主要靠识图,现在还能游出七八种标准的姿势呢,全靠识图而无师自通。我爱好的“音乐”,那更要靠识图,也就是乐谱,中国民歌200首、外国名歌200首、口琴独奏100首、二胡曲100首都是看图自学而就!
那一年在工厂当产业工人,何谓产业工人?那就是在生产线上生产产品的人,非技术工种也。宿舍里有两个同事会拉小提琴,我也好奇跟着学拉。由于西洋乐器要看五线谱,我过去看的都是简谱,被同事笑话为老土!我不服,拿起五线谱的提琴练习曲,三天三夜没合眼,愣是用形象识图的方法读懂了她!从此在西洋和老土的乐器中间左右逢源。
后来用初中只有一年半功课的底子考上了大学,也是充分利用了老祖宗留下的“形象教学法”来复习和自学的。
以上的经历只是一些模糊的记忆,真正的看图识字却是近年来的亲身体会。
工作几十年,干过生产工人、技术工人、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也干过技术部门的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担任计算机部门的负责人,从系统规划、设计,程序设计、模块开发都干过,自以为是专家级别了,五年前的一件事情却让我回到了看图识字的幼儿园时代。
2003年,我开始习作经济管理类的文章,看到女儿写东西都是用电脑,使用窝德,我也去试一试,过去工作时写程序都是英文和代码,报告之类的都有秘书代劳,从未自己用中文在电脑上写过东西。这一试,才发现不会打字,也忘记了拼音。真是丢人啊!
我想起了形象学习法---看图识字,于是,跑去王府井书店买了张幼儿用的“拼音看图识字”,回来挂在电脑背后的墙上,边看、边读、边猜、边试、边学。
有次同事们来家里做客,看到这张“看图识字”,问道:“您有孙子了?几岁了”?问的俺无地自容。
看着这张“看图识字”,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从零开始学习拼音。实在拼不到一起的时候就打电话现场咨询女儿或同事,打字速度从每分钟三五个增加到十几个,从十几个又增加到几十个。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就已经能够跟上思路写文章了!呵呵!再呵呵!
日后融进知青网,在电脑上发帖、习作一发不可收拾,几年下来,现在离了电脑不会了写文章,只有敲着键盘、看着显示器,盲打,才能出思路!呵呵!
我的盲打与众不同,80、90后的年轻人都是看着显示器,双手在键盘上乱敲来盲打,我是不看显示器,而是眼睛盯着键盘来盲打,这种盲打才是真正的“盲打”!不服?请年轻人来试试?当然,我的盲打错别字率较高,也有缺点啊。
每当我坐在电脑旁,用我的盲打冲浪在文字的海洋里,用微软的窝德驰骋在思维的憧憬中,我都衷心地佩服形象教学法,都深深地感谢幼儿版的“拼音看图识字”!
知道窝德是什么吗?呵呵,不讲,请您自己猜吧。
2008-12-21
瞬间完稿于北京(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