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 谱
东北人说话,不乏赵本山式的幽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前期,天灾人祸,农民饭都吃不饱,又赶上“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个人家养猪、养鸡、种菜,日常没啥好吃的,更请不起客,可一到饭口,乡亲们还互相打哈哈开玩笑。一个说:“收工吃饭啦,走,家吃去!”这个“家”可不是指他家,而是让你吃饭回自己家。另一位明明听出他是调侃,故意装傻充愣问:“你请我吃哈(东北话,‘哈’就是‘啥’)啊?”这位答道:“你想吃哈就吃哈!咱那小日子过的,豆角长(常)吃,茄子老吃,黄瓜种(总)吃。”这是利用东北话方言的谐音岐义抖了个包袱:豆角长得很长(这里读chang)了,茄子变老了,黄瓜结了籽,才去吃。谁还会有食欲呢?这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平时别说细菜,就连应季的蔬菜也一概不敢问津。那位还顺茬搭音往下问:“就光吃素菜呀?”“哪能呢!还有大米干看(干饭),鸡蛋搁着(膏子,即鸡蛋羹),小猪走着(肘子)”。说得挺热闹,你仔细听听,那大米是眼巴巴看着不敢吃,有几个鸡蛋搁在那里存着,舍不得自己吃,还要拿它换钱买咸盐灯油呢!养得猪太小还在地下跑,还没长到个儿,怎能宰杀吃肉啊?在诙谐的问答中,苦中寻乐,搞了顿“精神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