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东大甸子最后的知青


  共有170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东大甸子最后的知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山脚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82 积分:185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0 23:07:00
东大甸子最后的知青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4 1:58:00 [显示全部帖子]

1979年5月,城市青年陆续离开了东大甸子。
这里只剩下三个知青,他们是小陈、小马和小王。
他们为啥没走呢?因为他们已经结了婚,媳妇都是本地青年。
几年前,这三个人很少来往,现在却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小陈是个大个子,身体壮实,只是近视得厉害,离不开眼镜。
他来到连队,在马号干了一年后,想换个工种。
在农工排干了几天,他看到别的青年修水利,割麦子,个个都是好手。
自己那么大的个子,却被别人甩在后面,很没面子。
于是,他坚决要求回马号,一呆就是九年。
小陈不大爱说话,张口就是上海话。
他说,本来说话就不多,再不多说点儿,日子长了,把家乡话全忘了,咋整?

刚下乡的时候,小马干活很卖力气,能吃苦,连里让他当通讯员。
那时候,东大甸子没有大票车,小马只能坐尤特去团部。
尤特也不能天天往团部跑呀?小马经常走着去团部,风雨无阻。
可是,日子长了,小马却干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青年让他到邮局给家里寄钱,他贪污了几份,给自己家里寄去了。
他还挺有招。他把人家的钱寄了,告诉人家,收据丢了。
他没给人家寄钱,却给了人家收据。
那些家人收到钱的青年,也就不在乎有没有收据了。
那些家里没收到钱的青年问起,他说:“不是给你收据了吗?”
那时候,青年寄钱,都是整数,而且大都是20元。让他钻了空子。
一些青年叫起真张儿,跑到邮局去核对,揭穿了小马的鬼把戏。
小马的通讯员被撤了,下了农工班,干活仍然很卖力。
但是大家对他已经另眼看待了。

小王平时爱说爱笑,人越多,他越闹腾得欢。
可是现在,老朋友们都走了,小王跟谁闹腾去呀?
小马过去做过错事,毕竟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
小陈再也不说上海话了,跟谁说呀?
三个人常凑在一起,讨论前景。
那时候的政策,知青都可以返城,可是,回去干啥呀?
城里不接受农村户口的媳妇,没有粮票,没有工作,日子咋过?

第一个想出办法的是小王,他有啥办法呀?出主意的是他的妈妈。
小王的母亲说:“你回来,我就退休,让你到厂里接班!”
媳妇呢?
小王的母亲说:“咱们老家在河北,让她到老家插队,走一步,算一步!”
小陈也想过这个招,可是,他想办得更周全,更妥当。
小陈说:“那时候想起啥来了,咋就没离开马号呢?到如今,除了喂马,
赶马车,啥都不会。今后再也不干这傻事了!”
小马说:“咱们给小王开个送别宴,到我家吃饭!”
小王说:“老丈人准备摆几桌,给我们送行,你们都来吧!”
小马说:“这是两回事,你们看得起我,就来,看不起我,就别来!”
小小的酒宴,三对夫妻,说啥呀?要说的太多了,可是,啥都不想说。

1969年7月,16团从29连调了一个排,在东大甸子建点,组建34连。
9月,这里先后来了上海和北京青年,后来,又从外连和外团(独立一团)
调来了天津、哈尔滨和杭州青年。连队的知青达到一百七十多人。
1979年7月,小陈和小马都带着媳妇回关里了。34连没有知青了。

故事有开头,就要有结尾,叫作有始有终。
结尾不好写。但是,总要有一个结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山脚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82 积分:185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0 23: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15 15:34:00 [显示全部帖子]

这篇小文说的是34连知青最后的结局.北大荒的事情很多,我还是会写的.谢谢大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山脚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82 积分:185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0 23: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6 12:23:00 [显示全部帖子]

31连组建比较早,是原农场的“五七干校”。
原16团与鹤立河农场合并,改称“新华农场”。
你可到“宝泉岭论坛”看看,网址:
http://www.baoquanling.net/list.asp?boardid=175
你还可以进入“16团”,了解更多的情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