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读报有感


  共有126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读报有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布衣者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8 积分:2570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9/2/24 10:05:00
[原创]读报有感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2/25 19:35:00 [显示全部帖子]

                  读       报       有       感            
      前年立春,我看到报纸上的一条报道,读后我很激动。报道说:元月31日宝鸡千阳县高崖乡普社卫生院入住的一名即将分娩的产妇发生变化有生命危险,由于卫生院条件所限制立即向县上报告,县卫生局闻风而动,马上组织医疗骨干星夜赶往六十公里外的山区卫生院进行救治。在很短似的时间内将一间废弃的仓库改为临时手术室并成功的对高危产妇实施了手术,使这位妇女转危为安。               
      我所以对这则报道如此注意是因为当年上山下乡我就在高崖。时光任冉,往事如烟,虽然我离开高崖快四十年了,但在这里的三年的经历让我刻骨铭心,怎么也忘不了,我把这条报道剪了下来留作纪念。                  
      高崖地处山区,这里沟壑纵横,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居住的分散,一个自然村就两三户人家。离县城九十多里,我们到的时候这里还没有通车,非常闭塞,落后。加上连年的各种运动,农民生活非常清苦,身上穿的破破烂烂,吃的清汤寡水,日子过的很艰难。这里还有地方病像大关节,克山病,甚至还有个别的麻疯病。我所在的队里就有几个“侏儒”,他们是大关节病患者,只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在这里患病无异于灾难,缺医少药不说就是从队上到地段卫生院这几十里路叫人不寒而栗。我亲身经历一次事情,初春,一个社员的孩子病了,队里的强劳动力全上了修河改道的工地,孩子的母亲十分着急,我二话没上到几里以外请医生来,走到半路,遇到了一队拉练的解放军,我就问你们有医生没有?这里有个孩子病的厉害麻烦你们的医生给看看,还好部队里刚好有个大夫,这个医生说口南方话,他看了孩子以后打了针,然后给我几粒药嘱咐我“每次吃四分之一,我没有儿童的药”。那年代山区条件差,就是分配来的医生也不安心工作,各种地方病的防治,基本的卫生常识也无人宣传,农民有了病能扛就扛,往往把小病拖成大病了。          
      高崖漫山遍野是灌木林,每到秋天各种各样的果实四处可见,而这个时候也是社员最忙的时候,要播种越冬小麦,没有大人管的孩子们就乱跑,乱吃,不是吃坏肚子,就是中毒,我在的时候三年死了俩个孩子。让人感到很痛心。最使我难以忘记的是一个小姑娘叫烈凤,我在队上时她才三岁,很聪明机灵的孩子。我们知识青年经常逗她玩,有一次小烈凤用她那稚嫩的小手给我几个青皮核桃。参加工作以后,我经常想起天真烂漫的小烈凤,1974年,我回高崖看望分别几年的乡亲和想念以久的小烈凤。经过宝鸡,我特意给小烈凤买了件新衣服和连环画。可我回去没有见到想往以久的小烈凤。她母亲悲伤的告诉我;一年前,小烈凤高烧不退,夫妇二人抱着小烈凤连夜赶往几十里外的卫生院,走到半路孩子就不行了......       
      当时我受到强烈的震撼,缺医少药,看病难这个笼罩在山区农民头上的阴影怎么就挥之不去呢?在山区养大一个孩子真不容易,农民苦,山区的农民更苦,更可怜。         
      进入了新世纪,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几年的“一号文件”都是针对“三农”减轻农民负担,种粮食给以补贴,农村中小学免除学杂费,特别是建立新兴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等惠民政策,使农民看病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特别在高崖这样的山区,政策更加倾斜了。我再次回去看望乡亲们时,从他们焕发的精神面貌看出,现在比过去强多了,乡亲们告诉我,前几年刚通上电,政府就每家送了台电视机不要钱的,村里的井是政府给打的。把那些水质量不好地方住的人家全搬到新建的居住点住,退耕还林以后政府每年给补贴,更可喜的是村里的干部都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有知识,有想法,他们有能力把乡亲们带领到更加富裕的日子里。我看到卫生院正在大兴土木,乡政府的干部说“县上一次拨付上百万资金彻底改善卫生院,还要添置设备,车辆,解决农民看病难”。变了,一切变的那么令人振奋,所以我觉的当一个孕妇在病危时,从政府到基层全力以赴的抢救也就不奇怪了,因为我们的社会进步了,和谐了,我们的国家有希望了,我从抢救孕妇这件小事情上看到了。                          
                                                  2009.2.25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