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之不去的身影 》
作者-山丹丹
挥之不去的身影(一)
十五岁那年,父亲已经很久不能回家了。 那是68年的深秋,我依母亲的嘱咐,带着十二岁的弟弟,乘火车到父亲所在的“劳改农场”送棉衣。在河北的一个小站下车后,踏着遍地落叶,穿过片片树林,找到了他的驻地。
父亲的脸色几乎同他身上穿的发白的蓝色警察服一样颜色,胡子好像也许久没刮了,一间三十平米左右的大房子里用长板凳架起的床板一个挨一个,占居了一半房间。他嘱咐我们要听党的话,好好学习,多帮妈妈分担家务。走时,还把我们送到了路口。我边走边回头,望着他那憔悴的脸庞消瘦的身躯在我的视线中渐渐退去,大滴大滴的泪水在我转身的瞬间潸然而下……。
挥之不去的身影(二)
六九年的一月是那样的冷,大雪把整个北京城覆盖成了银白色。可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使我们这些未完成学业的“毕业生”热血沸腾。为了不再忍受班里同学对“黑五类子女”的歧视,为了能够成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为了妈妈身边能留下唯一的男孩-(弟弟)我背着家人报名,选择了上山下乡到陕北延安插队。学校批下来之后我才告诉家里,我只记得那段儿时间妈妈泪水没干过。走的那天,邻居都出来送我,妈妈送我到胡同口就再也走不动了。
我不停的回头看,妈妈还站在那儿,白发在寒风中乱舞,我那5岁的妹妹冻的通红的小脸上挂着泪花,站在地上拽着妈妈的衣角,而妈妈全然顾不上她,只是自己一手抹着淌不断的泪,而另一只手在不停的向我招手,嘴里还说着什么(一定是在嘱咐我什么话),但被风和来往的汽车声所淹没了。这个画面永远定格在了我的人生记忆之中。(到延安一周后我得知,妈妈在我走的当天夜里,头顶上掉下了一绺永远再长不上去的头发)
挥之不去的身影(三)
那天弟弟和亲戚送的我,北京站早已是人山人海。火车一声鸣笛之后,伴随着车厢内广播喇叭里,“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雄壮歌声车轮启动。我激动:自己参加革命了;我悲壮:自己插队能留下了弟弟;我庆幸:不用再被划到“黑五类同学”当中了;我茫然:不知延安几许;我伤心:想到了妈妈,不知爸爸收没收到,我要插队的信……。看着车窗外哭着道别的人群慢慢向后退,我放眼望去,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父亲!他风尘仆仆向着已经开始加速的火车奔跑,只见他一个趔趄,人不见了,我站了起来使劲拉开挡着我的同学,向外伸头看,我又看到了父亲,他拼命的追赶那根本追不上的火车。铿锵有力的车轮飞快的转动着,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不知道他费了多少口舌,才请下这个假的,却没能见到自己的女儿。
四十年过去了,青春已不在,时光离我远去,而寒风中母亲和妹妹的身影,站台上的弟弟和追着火车奔跑的父亲的身影,在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是我一生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