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山西十问之四——山西的国家级文化遗产有哪些?


  共有237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山西十问之四——山西的国家级文化遗产有哪些?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汾酒传香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05 积分:11014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08/11/9 12:09:00
山西十问之四——山西的国家级文化遗产有哪些?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1 18:44:00 [只看该作者]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省会为太原,省内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总人口341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44.03%;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5.97%; 男性占总人口的51.15%;女性占总人口的48.85%;全省共有家庭户993.21万户。就这块地方,就这些老醯,守护着这多的国家级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有两处: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五处:
               大同、平遥、祁县、新绛、代县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四个镇:
                    灵石县静升镇
                    临县碛口镇
                    襄汾县汾城镇
                    平定县娘子关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八个村:
                    临县碛口镇 西湾村
                    阳城县北留镇 皇城村
                    介休市龙凤镇 张壁村 
                    沁水县土沃乡 西文兴村
                    平遥县岳壁乡 梁村
                    高平市原村乡 良户村
                    阳城县北留镇  郭峪村
                    阳泉市郊区义井镇 小河村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恒山、黄河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山西插队,恋土情长;情如汾酿,天下传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开心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608 积分:108553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6/12 11:5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1 18:51: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汾酒传香斑竹的详细介绍
使没有去过山西的朋友对山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汾酒传香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05 积分:11014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08/11/9 12:0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1 19:09:00 [只看该作者]



讲故事一:平遥古城

(转帖)平遥:一座城市的红尘往事

游平遥古城是大可不必摆出一付毕恭毕敬的样子的。她不像其他有点年头的古城,动辄高高在上、任人膜拜的姿态。和山西人一样,平遥古城是平和的、自然的,又带着一点晋商特有的精明。城虽古,却并不老,人的气息滋养着它,这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城市显得生机勃勃。

我们坐北京到运城的火车,到平遥是早晨。这里刚下过一场大雨,空气中还带着一点潮湿的气味。出了火车站沿着街道一直向前走,没有几分钟就看到古城的城楼了。

一进城门,那热热闹闹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几乎忘记了这座小城曾经经历了黄土高原上几百年的风霜。古城的后裔们在鳞次栉比的明清样式的小房子里铺展开生意,依稀可见当年商贾云集的盛况。我们随意拦下了一辆在狭窄街道上快跑的游览车,讲好价钱后坐上车,我们的古城之行才算是正式开始了。

司机是个壮实的中年男人,他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给我们当起了兼职导游:“这平遥古城啊,好象个大乌龟。南门是乌龟头,北门是尾巴。我们现在在西门,是乌龟的脚上哩!”我们就在同这个风趣男人的闲聊中越发拉近了同平遥古城的距离。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史称“古陶”,古属冀州;春秋为晋国属地;战国时属赵;秦统一中国后,属太原郡;北魏改名为平遥,至今沿用了1500年。明清时期,平遥商业发达,一度成为全国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拉不完,填不满”的平遥城之说。清朝中叶,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号在平遥诞生,更使平遥城的金融、商业迅猛发展,问鼎商界100余年,赢得“小北京”的美誉。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日升昌票号。

票号是专营银两汇兑、存放款的私人金融机构,是中国近代银行的前身。“晋商”概念的完全形成,票号功不可没。日升昌总号位于城内最繁华的西大街路南。今天的日升昌旧址已经是中国票号博物馆了。

从游览车上下来,我们站在日升昌票号门前仔细打量。日升昌门脸不大,比起现在大城市里动辄高耸入云的银行大楼,可算是寒酸了。几扇黑色的院门严肃而朴实,近看却已经斑斑驳驳。牌匾上“日升昌”几个大字也有些黯淡。但是“日升昌”的金招牌却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蒙尘。那是一个新时代开始的标志,它使整个国家埠际间的货币清算,开始了走向以汇兑清算为主代替运现为主的时代。

在票号创立、发展、衰落的百余年,全国票号51家,其中山西票号43家,平遥票号22家,为全国之最,成为当之无愧的全国金融中心,地位可比今天美国的华尔街!多少影响重大的金融决策在这里作出,多少气吞山河的大宗生意在这里交易!晋商的地位在那个时候特别高。

眼睛在当年的票据、账房上扫过,耳朵里听着介绍票号当年一整套严密的组织管理,心中却想着为什么是山西、为什么是平遥可以出现这么多票号,从而独执中国金融牛耳一个世纪之久?理论分析,史家自有公论。依照一己之鄙见,山西纯朴的民风和山西商人诚实守信的作风,是不是在很大程度上夯实了封建社会中票号立身所必需的信誉基础呢?“人和”的因素不可忽视吧。

票号参与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投资和资金筹措,为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世界金融史作出了辉煌的历史性贡献。遗憾的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票号最终没有能完成向现代银行的转变,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思考。

从日升昌出来,我们又接着逛了同兴镖局、百川通家私、文庙大成殿、市楼、城墙……差不多导游图上标示该逛的,我们都没落下。

百川通家私博物馆给我的感觉最好。人都是这样吧,古旧的东西特别能激发想象力。尤其是旁边人少的时候,就更容易模糊现实同历史的边界,任凭时光倒流,眼前是如同戏台子上唱戏的各路名角,长袍马褂、打躬作揖,一一粉墨登场。我们同他们之间相隔了几个世纪。但是在某个瞬间,竟能感到心灵相通。毕竟,这里的一切都曾经是崭新明亮的。我们以为古旧的正是先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熟练地使用太师椅、雕花的木床、有花纹的茶壶,正像我们使用沙发、席梦思、咖啡杯一样。如今人去楼空,东西也就失去了灵气,好像海滩上那些空空的贝壳,只是一种曾经存在的证明。

我们在明清街的一间间小铺子里花掉了半天的时间。古城的生意人做的大多是祖传的手艺,像漆器、剪纸、牛肉、布鞋。在一家三面墙都挂满了各式各样剪纸的铺子里,我们流连忘返。

我拿起了一幅《二美图》,框中的两个古装女孩依花而立,清秀雅致,细细的线条勾勒出娇美的容颜和迎风飘起的裙带。看店的是一个年轻的女人。我问那女子:“这是你剪的吗?”

她笑了:“我哪里剪得了这么好!这是我妈妈剪的。我妈妈的剪纸可是全城最好的。还上了报纸了呢!我们也会剪,但只能剪比较简单的样式。这只鲤鱼就是我剪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一只鲜红的大鲤鱼自豪地甩起尾巴。“喜欢就带一张走吧。”她热情地说。

再往前几步就是一家鞋店。几个年轻人分工合作,有的纳鞋底,有的上鞋帮,动作麻利娴熟。我们问他们一天能做几双鞋,一个穿休闲T恤衫的男孩子认真地回答:“纳鞋底最费事了。要是手工纳,一天才能纳一双。机器就快的多,不过没有手工做得针脚密实。”说完他举起手中的鞋底、又从旁边拎出一双鞋底让我们作比较。他身旁摆的是已经做好的各种颜色鲜明的布鞋,红红绿绿的很抢眼。

城里的漆器店也是随处可见。漆器屏风、漆器首饰盒、漆器糖果盒,样样精致。匠人们用木头做坯,在上面镶上贝壳拼成的花样,再经过反复多次上漆,工艺很复杂。所以东西不大,价格可不便宜。成品以黑色为最常见,古色古香,贝壳柔和地反射出淡淡的彩光,难怪人们会爱不释手。

在一家漆器店,我惊喜地看到一个颇有现代画派意味的漆器首饰盒。夸张大胆地用色、简洁的线条,而且没有贝壳装饰。我就此提出了疑问,店主不紧不慢地说:“漆器的工艺要诀是描金彩绘。”似乎在暗示我们:这个融合了时代特征的漂亮盒子并没有背离传统。

临走时,我们的行包里多了很多东西。明清街上的东西是贵了一点,可是并没有过分。走出平遥古城,我们按照那位热情的司机的建议去吃了一碗“碗秃则”。朋友说应该是“碗坨子”或者“碗托子”。平遥方言把“子”说成“则”,比如“虎子”就是“虎则”。这是一种用粗粮做成的凉拌食品,的确很好吃。边吃边想到了一件事:当年平遥城里那些腰缠万贯的票号老板、布匹商人,一定也都说着今天我们耳朵里灌满了的平遥方言吧?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会讲地道的平遥话就像今天会讲美式英语一样受人尊敬。

(照片都被保护了不能下载转发)



山西插队,恋土情长;情如汾酿,天下传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汾酒传香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05 积分:11014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08/11/9 12:0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1 19:13: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开心斑竹的鼓励!把我们插过队的第二故乡介绍给大家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啊!呵呵


山西插队,恋土情长;情如汾酿,天下传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汾酒传香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05 积分:11014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08/11/9 12:0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1 20:57:00 [只看该作者]




  • 讲故事二:
    山西乔家大院

西

  在中国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齐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说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华丽的民居要数汾河一带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数祁县和平遥。
  祁县在山西太原南面,位于晋中。祁县城中竟有40多个多进豪华院落留存,而这里民居之所以品质高,是因为从明朝起,许多祁县人便外出经商,致富返乡后,便在自己的故里纷纷大兴土木,营造住宅。
  祁县城里的民居完全具备山西民居的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外墙高,从宅院外面看,砖砌的不开窗户的实墙有4、5层楼那么高,有很强的防御性。二是主要房屋都是单坡顶,无论厢房还是正房、楼房还是平房,双坡顶不多。由于都是采用单坡顶,外墙又高大,雨水都向院子里流,也就是"肥水不外流"。三是院落多为东西窄、南北长的纵长方形,院门多开在东南角。
  乔家大院它位于祁县的乔家堡村。“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黑漆门扇上一幅鲜亮的铜对联。乔家大院的建筑装饰到处浸透着治家之道。乔家大院并非想象中的那种普通的院子,它实际上是一座城堡。乔家大院的大门像一个城门,门上悬挂着的灯笼还是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时留下的。乔家大院其实是在一个方形的城堡内,中间有一条巷道,巷道的一头是大门,对准大门的另一头是祠堂。巷道的左右各有3个大门,共有6个院落,每个院落中又是两三进的小院,院子左右两侧还有侧院,房屋共计313间,这样一个复杂的平面,组成了一个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与乔家大院对应的渠家大院,位于祁县县城东大街路北,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翘楚渠源浈的宅院。大院占地5217平方米,内分8个大院,中套19个四合式院落,共有房屋240间。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头有垛口式女墙。宽敞高大的阶进式大门洞,上面高耸着一座玲珑精致的眺阁,显得巍峨壮观。


山西插队,恋土情长;情如汾酿,天下传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汾酒传香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05 积分:11014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08/11/9 12:0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1 21:10:00 [只看该作者]



讲故事三:悬空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山西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在浑源县城5公里处。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后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悬空寺共有殿阁四十间,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相连,曲折出奇,虚实相生。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仙李白的墨宝。

悬空寺景观

  悬空寺,悬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1957年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寺院,上载危崖,下临深谷,背岩依龛,寺门向南,以西为正。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梁柱上下一体,廊栏左右紧联。仅152.5平米的面积建有大小房屋40间。悬空寺的总体布局以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太乙殿、关帝庙、鼓楼、钟楼、伽蓝殿、送子观音殿、地藏王菩萨殿、千手观间殿、释迦殿、雷音殿、三官殿、纯阳宫、栈道、三教殿、五佛殿等。
  殿楼的分布都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曲折回环,虚实相生,小巧玲珑,空间丰富,层次多变,小中见大,不觉为弹丸之地,布局紧凑,错落相依,其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的格局,均依崖壁凹凸,审形度势,顺其自然,凌空而构,看上去,层叠错落,变化微妙,使形体的组合和空间对比达到了井然有序的艺术效果。
  远望悬空寺,像一付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仰视一线青天,俯首而视,峡水长流,叮咚成曲,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不仅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建筑构造也颇具特色,形式丰富多彩,屋檐有单檐、重檐、三层檐,结桅构有抬梁结构、平顶结构、斗拱结构,屋顶有正脊、垂脊、戗脊、贫脊。总体外观,巧构宏制,重重叠叠,造成一种窟中有楼,楼中有穴,半壁楼殿半壁窟,窟连殿,殿连楼的独特风格,它既融合了我国园林建筑艺术,又不失我国传统建筑的格局。
  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悬空寺的文学气息

  悬空寺是历代文人墨客向往之处,古代诗人形象的赞叹:"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封,蜃楼疑海上,鸟到没云中"。公元735年,诗仙游览后,在岩壁上写下了"壮观"二个大字。崇祯六年,徐霞客游历到此,称之为"天下巨观"。李铁映同志1989年来恒山视察时,挥毫写下了"伟哉神工"四个大字,当人们感概之余,不竞要问,建悬空寺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历经1500多年,能够保存完好?

悬空寺的历史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持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空寺奇特的建筑布局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再说,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山西插队,恋土情长;情如汾酿,天下传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汾酒传香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05 积分:11014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08/11/9 12:0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11 21:19:00 [只看该作者]

 

 

讲故事四:大同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 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 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 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 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 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 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 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游客与佛像的交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本页图片由北京网友红茶提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云冈石窟一座保护石窟的阁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云冈第20窟全景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云冈第20窟头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云冈石窟内壁的彩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云冈石窟内壁,网友howfool摄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4号窟内壁,网友pgytrack摄影



山西插队,恋土情长;情如汾酿,天下传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