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新体现代诗歌 → 转韩益群的<难忘的岁月——知青组歌>脚本


  共有185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韩益群的<难忘的岁月——知青组歌>脚本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转韩益群的脚本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10:33:00 [只看该作者]

(转“韩益群”帖)难忘的岁月——知青组歌 

      我偶然的在“草原情合唱团”网页发现的《难忘的岁月——知青组歌》,作者:韩益群,不知是不是我中学同班那个韩益群!要是的话也与我一样的在承德围场县道坝子公社插队的。虽然只有组歌脚本,尚未有组歌视频!估计组织和排练难度太大!几多“老知青”艺术团们联合起来也得几个月?于是乎的看看脚本也领略了韩益群“知青秀才”的才华、华彩!

    估计作者韩益群不是几个夜的不眠,思绪翻腾了40年的夜夜、页页?我此时仅仅是阅读着,还觉得不轻松!

       难忘的岁月——知青组歌

                          作者:韩益群

                                 第一章  序曲

【朗诵词】
(男)朋友,你还记得四十年前那个永生难忘的1968年吗?
(女)我们的书包里还珍藏着没有读完的课本,心中还温暖着复课的梦想……
(男)那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呵,我们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女)“面向部队、面向基层、面向边疆、面向农村。”——这就是我们毕业分配的方向。
(男)那应该是世界自从有了教育史以来最为无奈与壮观的毕业分配吧?数以百万计的66、67、68届初中、高中、大学的毕业生们都在那个时刻走出校门,涌向社会……
(女)如果有人统计当年最流行的问候,我想,应该是“你去哪?”
是啊,同学们,你,你们都去哪?
(合)从那一年起,我们的足迹踏上了冰雪皑皑的边陲;苍茫的热带雨林;风沙漫天的黄土高坡;一望无际的荒漠草原……
(女)从那一年起,共和国的词典中又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名词——
(合)上山下乡;
(男)从那一年起呵,我们——包括那些十五、六岁连初中抖没有正式毕业的孩子,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
(合)知识青年!
【场景】
某城市一所普通学校的操场上。
同学们三三俩俩地聚在一起,有的交谈、有的锻炼、有的读书、有的嬉戏……
高音喇叭传出男播音员慷慨激昂的声音:“现在播出最新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同学们不断地散开又不断地组合,相互谈论着、询问着……
(各地方言)
——我去东北建设兵团;
——我去新疆建设兵团;
——我去内蒙建设兵团;
——我去云南农村;
——我去陕西农村;
——我去内蒙呼伦贝尔牧区;
——我去河北塞罕坝林场;
……

第二章  向远方

【朗诵词】
(女)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呵,那个阴云低垂、没有星光的夜晚。
送别的站台上挤满了茫然无措的人群——
那些比我们孩子还要弱小的孩子;
那些比我们现在年纪还年轻的父母的泪眼……
(男)在毛主席语录歌声中;在喧嚣的锣鼓声中;在稚气未退声音的呼喊中;
在低声的啜泣中……
(女)随着那一声长长的汽笛,我们开始了人生道路上的新的征程。
(男)飞驰的列车把我们,还有我们的激情和迷茫,送向远方……
【场景】
拥挤的站台上。
远处天桥上悬挂着大幅标语: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热烈欢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高音喇叭传出毛主席语录歌声:“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离别之情……
长长的汽笛,将送行的和远行的人们分开……
《向远方》 歌 词
收行装,别故乡,
眼含热泪辞爹娘。
辞爹娘,莫悲伤。
迈开双脚闯四方。
闯四方,路漫长,
满身征尘车铿锵。
披征尘,车铿锵,
一路高歌向远方。
向远方——
北国边关风雪急;
向远方——
南疆密林骤雨狂;
向远方——
大漠风沙扑面来;
向远方——
苍茫草原见牛羊……
远方多险阻,
远方雾迷茫。
远方千万里,
远方日月长。
啊——
山苍苍,
水茫茫,
满怀激情向远方!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转韩益群的脚本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10:36:00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新家园

【朗诵词】
(女)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离开了熟悉的城市、熟悉的亲人,一路风尘,来到一个做梦也没有梦见过的陌生地方。
(男)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并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短笛无腔信口吹”田园牧歌式的农村。
(女)贫瘠的土地、低矮的草房、衣不蔽体的孩子、60多岁却没有进过一次县城的老人……
(男)辛苦劳作一天只有几分钱的收入、文化生活一片空白,农村的贫穷和落后是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们难以想象的。但是,就是这些贫穷的几乎一无所有的农民,用他们瘦骨嶙峋的脊梁撑起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女)也正是这些贫穷的几乎一无所有的农民,用他们如火一般热情的心肠、泥土一般质朴的语言,驱走了我们长途跋涉的疲劳、远离亲人的不安。
(合)从那天起呵,我们有了一个贫穷但却温暖的新家园……
【场景】
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
远处山坡一层层梯田,点缀着一丛丛盛开的山丹丹花。
低矮简陋的窑洞,散落在一面面向阳的土坡上。
村边的小路旁。
欢迎的乡亲敲着锣鼓、吹着唢呐、举着
“热烈欢迎知识青年到咱村!”的横幅标语。
在悠扬的《信天游》中,村民和知青手拉手热情交谈……
《家园》 歌 词
满天彩云满天霞,
城里娃娃到咱家。
枣红马撒欢跑得快,
锣鼓迎到村子外。
热情的秧歌热情的人,
手拉手儿迎进门。
热腾腾的油馍热腾腾的茶,
热炕上围坐把话拉。
南来的燕子做新窝,
有啥难处尽管说。
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流,
吃啥用啥甭发愁。
质朴的话儿热心肠,
越看越象咱亲爹娘。
小羊跟着大羊走,
拉住亲人不放手。
老队长站在大树下,
说出乡亲心里话:
“动情的唢呐动情的歌,
当年咱送亲人过黄河。
羊肚肚手巾雪花花白,
今天又迎接你们来。
一架纺车一张镰,
南泥湾精神代代传。”
一把把镢头举上天,
共同建设咱新家园!

第四章  战风雪

【朗诵词】
(女)关于草原暴风雪的传说,我们只知道它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里。当你置身在暴风雪之中,你才会真正懂得它的凶残恐怖和冷酷无情。
(男)草原暴风雪就像一个残忍凶暴的恶魔,在没有任何预告的的情况下,突然展开它阴森的羽翼,狞笑着降临了。
(女)沉重浓厚的乌云翻滚盘旋,像野火狼烟一样凶猛地冲出地平线,飞速地向四面八方蔓延。西下的太阳拼尽最后的力量试图阻止暴风雪的进犯……
(男)在惨淡的光网中,在风力达十级以上的北风裹胁下,亿万硕大的雪片象扑打着翅膀铺天盖地的蝗虫;象闪着金光呼啸激射的箭簇;象带着死亡信息横扫的枪弹……
(女)终于,太阳被乌云驱赶到遥远的山的后边,黑暗、寒冷、北风、暴雪杀气腾腾地扫荡了广袤的草原,吞噬着它势力范围内的一切……
(男)在山崩海啸般地暴风雪的淫威下,羊群、牛群、马群如决堤的洪水,冲破畜栏四处逃窜。
(女)这是集体的财产呵,是牧民的血汗和希望,我们绝不能让它受到损失……
(男)这是掠夺和捍卫的激战、这是凶残和意志的较量,这是死亡和生存的抗争!在暴风雪的咆哮中,人喊、马嘶、犬吠、羊叫……
(合)我们和牧民手携手、肩并肩,与暴风雪展开殊死的抗争……
《战风雪》 歌 词

暴风雪
横扫草原!
乌云翻滚盘旋;
草原一片黑暗;
狂风怒吼咆哮;
雪砂象出膛枪弹!
蒙古包,风吹跑了;
干羊草,风吹跑了;
牲畜栏,风吹跑了;
两千只羊,风吹跑了!
枣红马,赫勒登,赫勒登,
(蒙语:快呀快呀)
牧羊狗,赫勒登,赫勒登,
老牧民,赫勒登,赫勒登,
新知青,赫勒登,赫勒登。
把我们的羊群夺回来!
把牧民的希望夺回来!!
把集体的财产夺回来!!!
暴风雪横扫草原……
两千只羊顺风逃窜……
两天两夜不合眼;
两天两夜不吃饭;
两天两夜不停脚;
两天两夜不下鞍。
枣红马,趴下了;
牧羊狗,跑散了;
老牧民,嗓子哑了;
新知青,步步艰难。
天寒地冻,
风雪漫天,
手脚冻伤,
毡鞋跑烂。
两天两夜三百里,
前面就是国境线!
赫勒登,赫勒登,把我们的羊群夺回来!
赫勒登,赫勒登,把牧民的希望夺回来!!
赫勒登,赫勒登,把集体的财产夺回来!!!
乌云散了,
风雪停了,
羊群保住了,
英雄倒下了……
草原雄鹰呵,向太阳飞去,
把英雄的故事呵,传遍草原……
【场景】
[天幕]
初春的草原,远山积雪未消;
太阳斜斜地挂在天空;
刚刚返青的草原,散落着马群、牛群、羊群……
悠扬的马头琴声在天地之间回荡……
突然,远处地平线上,浓黑的乌云翻滚奔腾,向四方蔓延……
    凶猛的北风,吹着撕心裂肺的口哨呼啸着扑来……
在暴风雪的驱赶下,凄惨悲鸣的羊群从远方奔来。
老牧民、男女知青呼喊着,奋力收拢羊群……
(《战风雪》 三人舞)

三人在风雪中相互配合……
女知青体力不支,老牧民让男知青照顾女知青,自己又去追赶羊群……
女知青表示自己能够坚持,让男知青去协助老牧民,男知青将自己的皮帽戴在女知青的头上,转身去追赶老牧民…… 
女知青在风雪中吃力地向前走着,一只掉队的小羊来到她的面前,女知青把小羊抱在怀里,继续向前走去……
女知青实在走不动了,她抱着小羊像一尊雕像,屹立在大风雪中……
乌云远去了,天空渐渐亮了。
老牧民和男知青赶着羊群回来了。
老牧民悲痛地喊着:“米尼乎,米尼乎,米尼赛乎……”(蒙语:我的孩子,我的孩子,我的好孩子……)
女知青的雕像向着苍鹰盘旋的天空,缓缓地升起……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转“韩益群”帖)难忘的岁月——知青组歌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10:38:00 [只看该作者]

第五章  兵团四季

【朗诵词】
(男)1968年,毛主席“要建设钢铁边防”的6.18指示发表,上百万知识青年按照国家的安排,迅速地向在祖国边陲新组建的十二个生产建设兵团聚集。
(女)那时,能去生产建设兵团在知识青年中是一件令人十分羡慕的事情。在那个年代,一身国防绿军装,寄托了一代青年人的梦想。
(男)当我们穿着那身象征着国家和人民安全屏障的绿色军装,整齐的列队在寒冷的祖国边陲操练的时候,我们深知,这不仅是一种光荣和骄傲,更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女)刚组建的兵团生活是艰苦的,没有营房,我们就住帐篷;没有粮食,我们就吃炒面,
(男)当年垦荒当年收获,我们创造了垦荒史上的奇迹;爬冰卧雪奔袭拉练,我们练就一身过硬的军事技能。
(女)平时是民,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向国家建设奉献出丰硕的劳动成果;
(男)战时是兵,我们用血肉之躯捍卫着人民的安宁。
(全体)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屯垦戍边、保家卫国!屯垦戍边、保家卫国!
【场景】
拂晓,某建设兵团操场。
黎明的天际,勾画出营房和大型农业机械的剪影……
在紧急集合号声中,兵团战士跑步集合……
各排排长向连长报告……
男女演员分为四组,(两男两女)分别代表东北云南新疆内蒙兵团。
(以踢踏舞形式表演)
      《兵团四季》  歌  词

(合)满怀豪情意气风发我们到兵团,
天南地北兄弟姐妹编在一个连。
驾上机车轰隆隆我们开荒地,
手握钢枪英姿飒爽我们能戍边。
不怕条件苦不怕困难大,
中华好儿女为国守天涯。
团结一条心不分你我他,
东北云南新疆内蒙兵团是一家。
(男)春天万里草原青草吐嫩芽,
手持套马竿牧场放军马。
啊哈嘿伊啊哈啊哈嘿伊,
军马肥又壮心里乐开花。
放下牧羊鞭再上演兵场,
马蹄敲战鼓马刀闪寒光。
祖国好河山寸土也不让,
屯垦戍边紧握手中枪!
(女)夏天热带密林雨骤风更狂,
胶林割胶秧田插秧两头忙。
蚊虫叮满身蚂蟥半尺长,
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
生活条件真艰苦苦中有欢乐,
乐在创造乐在奉献欢乐满营房。
烈日下忙生产月夜去站岗,
屯垦戍边巡逻在海疆。
(女)秋天到大漠处处好风情,
天山南北瓜果飘香欣欣向荣。
万顷棉田万顷波涛一片银光闪,
兵团战士采棉花如在雪中行。
军民同唱丰收歌同跳丰收舞,
各族人民大团结边疆铸长城。
建设好家园保卫好家园,
屯垦戍边肩上责任重。
(男)冬到兴安岭万里雪花飘,
祖国北疆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万石军粮扬净晒干颗粒归了仓,
千里拉练顶风冒雪咱们走一遭。
不怕北风急不怕雪没腰,
能走能住能守能攻咱们士气高。
练就一身军事硬功夫,
屯垦戍边国门牢又牢。
(合)团结一条心不分你我他,
中华好儿女为国守天涯。
建设好家园保卫好家园,
东北云南新疆内蒙兵团是一家

第六章  别离情,两地书

【朗诵词】
(女)我们的远行牵动着多少父母的心,在一个个不眠的夜晚写下一封封思念的长信。
(男)在那个思想压抑、物质匮乏的年代,在写这些信的时候,他们也许刚刚走出机器轰鸣的车间,还没有来得及擦去满脸的热汗;他们也许刚刚回到改造的牛棚,还没有来得及揉揉疼痛的双肩……
(女)他们承担了离别的思念和生活的艰辛,却把每一份牵挂寄给了我们。
今天,我们重读这些带着亲人气息的话语、看着那一行行熟悉的字迹,满纸却都是叮嘱、叮嘱;所报的都是平安、平安……
(男)这些家书,这一封封来自遥远亲人无比关切的家书呵,像冬日的暖阳、夏日的清风、沙漠的清泉,温暖着我们幼小的心田,仿佛感到,
(合)亲人就在我们的身边……
【场景】
[天幕]
一边是城市的高楼,窗口里透出淡淡的灯光;
一边是农村低矮的草房煤油灯光摇曳。
母亲,一身纺织女工的工装;
父亲, 知识分子模样。
    梦中的重逢,母女、父子相互依偎……
《别离情,两地书》  歌  词

(母亲)孩子,孩子呵,
你现在还好吗?,
窗外,黄浦江风彻夜刮,
黑龙江边呵,
风雪下得有多大?
寄去一条围巾呵,挡风沙……
(女儿)妈妈呵,妈妈,
女儿已经长大。
我学会了做饭缝衣,
回家时,我给你带去自己种的小米、地瓜……
(父亲)孩子,孩子呵,
你在他乡还好吗?
男孩子,一定要学会坚强,
管好自己,
不要随波而下。
家中一切都好呵,勿牵挂……
(儿子)爸爸呵,爸爸,
儿子已经长大。
我学会了所有的农活,
回家后,你看我宽宽的肩膀、满手的茧花……
(父母)书桌旁,
(儿女)油灯下,
(父母)夜阑珊,
(儿女)北斗斜。
(合)  两地同入梦,
相逢在谁家?
梦里相聚也甜蜜呵,
手牵手,两眼泪,
相依偎,话桑麻……                                             
【朗诵词】
(男)母爱似海,父恩如山。也许他们已经带着对我们的无限关爱和牵挂默默地远去了,
(女)留给我们的,只是永远的感恩和不尽的思念;
(男)如果他们依然在你的身边,用慈祥、宽容的目光注视着你,
(女)那么,我们要对你说:
(合)朋友,好好地享受这难得的幸福吧,不要留给自己万分的愧疚和终生的遗憾……

第七章  收山小调

【朗诵词】
(女)当年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也有许多欢乐。
(男)当我们忙忙碌碌地从春天的播种、夏天的耕耘中抬起头来,满山金灿灿的秋色突然扑进我们的眼帘……
(女)秋天用她美丽的景色和沉甸甸的果实回报了我们的辛勤劳动——
看吧,枫叶红了,野山菊的花开了……;
看吧,山榛子熟了,野葡萄香了……
(男)收集秋天的馈赠,是最开心的时候,看呐,踏着清晨的露水,唱着轻快的收山小调,
(合)我们走来了……
【场景】
秋天的山区。远山枫叶如火。
清晨。
清脆的鸟鸣声丛林中传来。
《收山小调》 歌  词
东方才露朦胧亮,
背起背筐上山岗。
山风吹得心里美,
唱支山歌迎朝阳。
唱起山歌精神爽,
满山遍野好景象。
枫叶经霜红彤彤的亮;
秋菊开花金灿灿的黄。
羊群雪白如云朵;
鱼儿戏水闪银光。
层层梯田果满坡,
随风飘出千里香。
唱起山歌响四方,
山里处处是宝藏。
山榛子成堆香喷喷地脆,
野葡萄成串甜丝丝地香。
人参灵芝随手采,
珍禽异兽林中藏,
山里珍宝数不尽,
天下最美是家乡。
踏月光走下东山岗,
背筐冒尖口袋淌,
口唱山歌心欲醉,
一路歌声一路香。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转“韩益群”帖)难忘的岁月——知青组歌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10:44:00 [只看该作者]

第八章  探亲的故事

【朗诵词】
(女)今天,当我们重新谈论起那段充满欢乐和苦涩的日子,你是否感觉到那股青春的热情依然在血脉中激荡?
(男)今天,当我们重新吟唱起当年饱含苦辣酸甜的歌谣,你是否听得到我们走来的脚步依然在耳畔轰响?
(女)不论我们当年踏上的是黑土、黄土还是红土,祖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深藏着我们青春不朽的印迹;
(男)不论我们当年来到的是兵团、农村还是牧场,祖国每一片山水都铭刻着我们奋斗的刚强。
(女)虽然我们离开她已经很久了,久远的已经忘记了她的模样;
(男)也许自从离开她就没有回去探望,似乎她从来就没有在记忆中收藏……
(女)但是,在农贸市场喧嚣的声浪中,我们能准确地听出那句模糊不清的乡音;
(男)在光怪陆离飞速变幻的荧屏前,我们能敏锐地捕捉到那稍纵即逝的流光……
(女)当清夜无眠,披衣而起,推开那扇尘封已久的心窗:在遥远的天边,茅屋窗棂上烛光依然闪烁,静谧的夜空,繁星闪亮、月影如霜……
(男)你听——村外那条小河还在欢快的流淌;
(女)你看——山后那片松林已经绿荫如廊;
(男)真想知道——我们亲手开垦的土地今年是否又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女)记挂着呵——可敬可亲的父老乡亲是否安康?
(男)也许你早已按捺不住如潮的思念,已经不止一次地回想探望;
(女)也许你依然把这份滚烫的牵挂深藏在心房……
(男)今天我们请到一位刚刚探亲回来的老知青,让他把他的《探亲的故事》讲一讲……
【场景】
《探亲的故事》 歌  词
(东北民歌风格)
(合)那年夏天草青青,
老队长邀我回村中。
(男)我带着女儿去探亲,
让她看一看——
(女)老爹老妈当年艰苦生活是个啥情景。
(合)豪华大巴出县城,
一条油路宽又平。
当年坑坑洼洼七折八拐的盘山路,
坐班车最快也要半天工。
(男)可现如今,我还没搞清咋回事,
“吱——”
(女)大巴已经稳稳地停在村子当中。
(男)下了汽车到处看,
看得我心里直发懵:
(合)找不到,走小驴的碾子道;
找不到,摇辘轳的深水井;
找不到,下地集合敲的钟;
找不到,村东头的乱石坑;
找不到,当年居住的茅草棚;
找不到,熏鼻子熏眼冒黑烟的煤油灯……
(男)我东打听,西打听,
都说这就是乱石营。
(女)女儿看得直撇嘴:
“连北你都找不到,
这算哪门子‘老知青’?”
(男)我连忙去把队长找,
面对队长我认不清。
(合)——走到带着风,
嗓门赛洪钟,
满头是黑发,
脸上红彤彤。
算起来应该有七十多岁呀,
怎么看起来四十刚挂零?
(男)我上前忙把队长叫,
(女)队长说:这个称呼早不用了。
你来前应该通知我,
(合)我的两车大棚菜今早刚进城。
(男)老队长带我四处看,
村里的变化数不清——
(合)家家住房宽又亮;
户户院里花儿红;
出门骑的是摩托车;
进家吹的是空调风;
(女)做饭用的是沼气灶;
(男)洗澡用的是太阳能……
女儿悄声把我问:
(女)“这的生活这么好,
为啥你当初一定要回城?”
(合)如今农村变化大,
家家户户传笑声。
空气清新环境美,
(男)我退休回来养老中不中?

第九章  一生的守侯

【朗诵词】
(女)在数以千万计的知识青年中,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字曾经被白云写在祖国的万里蓝天;
(男)有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事迹曾经被春风传遍这片英雄辈出的土地,
(女)在他生活和牺牲的地方,茂密的白桦林依然铭刻着他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与汹涌洪水搏斗的身影。
(男)他就是被誉为“知识青年好榜样”的上海知识青年
(合)——金训华!
(女)是的,在与山洪、野火、风雪、暴雨等严酷的自然灾害的拼搏中;
(男)在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血与火的战斗中;
(女)在缺医少药、条件恶劣、工具简陋的生活、生产环境中,我们的一些亲如同胞的兄弟姐妹倒下了。
(男)他们将灿烂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那片远离故乡、远离亲人但却是他们深深眷恋的土地。
(女)没有高耸入云的纪念碑;没有肃穆庄严的陵园,甚至没有任何一段文字记录下他们年轻的名姓。
(男)就象田野和山中那些无名的小花,没有人能够注意它们的存在,但它们同样用自己多彩的姿态装点着缤纷的世界,即便无声的倒下,也无私的用自己的全部肥沃着它们曾经生长过的土地。
(女)我们永远难以忘怀的兄弟姐妹呵,你们用自己的不朽年华诠释着我们对祖国的忠诚,你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永存天地……
【场景】
[天幕]
     《一生的守侯》  歌  词

(女)我今天来看你,
带来一束洁白的野花,
我知道,
你喜欢原野的朴实,
而不是无用的奢华。
(男)我今天来看你,
带着绵延不绝的牵挂,
我知道,
你愿意我永远快乐,
而不是满眼的泪花。
(合)我珍藏着
你留下的一切,
——灿烂的笑容;
青春的歌声;
关切的话语;
冬夜不眠的悄悄话。
我记得,
你曾经说过,
你感谢那些甘甜的果实,
勇敢地奉献自己,
把最鲜美的记忆留下。
也不愿意干瘪地恋在枝头,
空留不尽的嗟呀。
我知道,
你已经化作大地的精灵——
把诗中的花香;
歌中的蝉鸣;
舞中的秋叶;
悄悄地、悄悄地
送到温暖的冬雪之下……
我知道,
我会慢慢的衰老,
你却永远英姿勃发。
你年轻的生命融进无尽的原野,
歌声是淙淙的泉水;
笑容是遍野的鲜花……

第十章  再相聚

【朗诵词】
(女)有一种关切,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依然牵挂在心间;
(男)有一种信任,虽然没有庄严承诺铮铮誓言却从来不变;
(女)有一种问候,虽然音信久疏时隔经年却永远真诚;
(男)有一种友谊,虽然车笠天涯事过境迁却永远怀念。
(女)从那一天起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四十年了,
(男)四十年呵,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
(女)四十年呵,老去了多少少女少男?
(男)四十年呵,经历了多少人情冷暖?
(女)四十年呵,见过了多少世态凉炎?
(男)四十年呵,从上山到上学,时间记录下我们不停的拼搏。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容颜,但永远改变不了我们的崇高信念;
(女)四十年呵,从下乡到下岗,历史记录下我们艰难的历程。生活可以展现她的严酷,但永远改变不了我们对社会的诺言。
(男)今天,我们又相聚在一起,就像当年听到连队集合的军号、就像当年听到上工的钟声,不论你是开着奔驰手握千万资金的老总,还是骑着一尘不染自行车的保洁员,我们迅速奔向集结的地点。
(女)我们相互注视的目光永远是那样的纯净;我们紧握的双手依然是那样的温暖。虽然报到的嗓音不如当年清脆,虽然队列中的身影不再像当年一样伟岸。但是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永远是这支队伍中永不退出的成员!
(男)“不论地北与天南,一声知青心相连。”
(合)我是知青,
(女)这是向社会的档案填写我们共同的经历;
(合)我是知青,
(男)这是在向社会宣告我们共同的尊严!
【场景】
《再相聚》 歌 词
平凡的故事谱成平凡的歌,
故事讲述的是你是我。
虽然那岁月已走远,
当年的情怀从未消磨……
当风华正茂时,  
我们曾经在一起。
火热的激情;
美好的年华;
艰苦的日子;
坎坷的经历。
汗水流进贫穷的土地,
也浸湿了我们蓝色的棉衣。
当风华正茂时,
我们在一起。
春天的播种;
夏天的耕耘;
秋天的收获;
冬天的期翼。
一道道山梁一面面坡,
都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
当风华正茂时,
我们曾经在一起。
情同姐妹;
亲如兄弟;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知青是我们共同的名姓。
岁月铸成了我们真诚的友谊。
平凡的故事汇成永恒的歌,
歌声是我们真情的诉说。
故事珍藏在心里,
和我们的生命永不分割!
(全剧完)
遗憾,没有排演的团体和视频!只好闭目遐想中欣赏这一幕幕.........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11:26:00 [只看该作者]

写的真是不错!狠下了功夫!浮想连连····
遗憾的是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过因为自己曾经的“知青”过,而被领导高看了,而感到象曾经的为建立新中国而“老革命”“老红军”那样的荣誉和自豪?
从“中国知青网论坛”看到“碧巉”的帖子——“[原创]哀知青——纪念知青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的帖子和跟踪评论,认知有点乱!不知“知青”们现今大都处在何种社会阶层、各个阶层的“知青”各自怀着怎样的激情?继续我们的回忆、回忆着我们曾经被历史创造的我们!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3/31 22:40:00 [只看该作者]

情同姐妹;
亲如兄弟;
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
知青是我们共同的名姓。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桃源客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54 积分:36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3/25 16: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3 13:11:00 [只看该作者]

是啊,你们是知青的四大兵团之一,我们则是撒布在全国更大范围内的游击队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尔雅山风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471 积分:3218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4 21: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4/4 7:39:00 [只看该作者]

    惭愧!俺也是“游击队”!穷乡僻壤的山里人。在围场插队的天津知青有约4000号子人,在整个承德地区的就更以万计算了。可惜在网上的不多。而且在山乡村落里插队的知青相对与新疆、甘肃、东北、内蒙、云南等等兵团战士们比较,有点二等“知青”的感觉!好像有绿色军服、有准军事组织、吃大食堂、有月工资待遇、可以带着工龄上大学的兵团战士们的吃苦、种地才是革命了!才有了未开垦的黑色处女地上曾经的革命志士,今朝对第二故乡怀恋、怀旧的再感慨!所以“知青部落”以及诸多“知青网站”常见的多为兵团战士们在群情激昂,纪念“40年知青运动”的主力军!
       围场的知青?鲜见!围场的大山药(就是土豆)倒是不鲜见了!洋快餐店比比皆是!那条条炸了才香!
而今,混得有了金钱和权位的老“知青”在宣传自己所以辉煌的今天,最爱说“曾经的知青经历使得自己有了坚强意志和动力”;而那些今天日子依然不算太好过的老“知青”想起来那时候就更后怕,回到城里贪图一碗羊骨头、两棵大黄瓜、三元花生米、四两老白干的安逸,怎麽会成才发达呢?尤其一部分女“知青”更是不愿意再回首曾经的“知青”岁月。
冲浪“知青网”的老“知青”们要继续老骥伏枥,志在高攀!多看看、见识见识有为的“知青”发出的帖子,获得些许启迪还是有趣味的“夕阳安度”啊!呵呵呵!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知青于此,忆蹉跎岁月,度夕阳晚年,形形色色的快乐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