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清明时节 缅怀先烈》
我们这一代生在红旗下,在新中国的怀抱里长大。革命先
驱的革命情操,视死如归的坚强意志,影响着这一代。为新中
国的诞生,许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革命烈士”这个感
念从小就深深地埋在心中。
记得那时6、7岁的光景。随家人去黄河道一带的祖坟上
坟,路过西营门外的烈士纪念碑,不太高的六角塔式碑座上站
着一名穿着解放天津时穿的黄棉军服,身扎腰带,头戴棉帽。
腿绑绑腿,左手持枪,右手举手榴弹,仰望前方,冲锋向前。
周边没有住户,都是黄土地。后来重新建了类似人民纪念碑的
样子。全没了当时战士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气宇轩昂的历史
原貌和氛围。
大约在上小学五年级时才有了每年随学校祭扫烈士墓的记
忆。记得每年学校组织去到西营门烈士陵园扫墓。孩子们在老
师的带领下,像做手工剪纸一样,先将几层白纸折叠起来,系
上一棵细铁丝,然后一层层由里向外剥开,一朵白花挂在胸前。
那时学校没有组织大家租大轿车。每个班排队,走到西营门,
感觉郊外很远。记得最清楚的是,向纪念碑和地上一个一个小
坟包举手,向烈士们致少先队员敬礼的情景。那时,不知道到
烈士陵园扫墓是不是清明节。我想是。
到后来上了中学,仍然是每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去烈士陵
园给烈士扫墓。同学们都有小学时扎白花的经验。每个班很快
每个人完成扎花的任务。扫墓那一天,同学统一穿蓝裤白衬衣,
左胸戴花。每个班迈着整齐的步伐,听班长的口令“一二一,
一二一”,只听路上只有整齐“刷刷”的脚步声,十分严肃。
中学以后去的是邵公庄烈士陵园。记得那一年下雨,也就是文
革的前夕,大家冒雨前往烈士陵园给烈士扫墓。副市长樊青典
出席了祭奠大会。就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
生集体给先烈扫墓。
多少年来,革命烈士的光辉形象成为自己成长的楷模。记
得,1999年,我到南昌出差。到南昌后,当地的朋友介绍,
流经南昌市的这条江就是赣江。赣江,这条江名字那么熟悉。
在脑子里想起一首歌“在白雪皑皑的赣江旁有方志敏烈士住过
的茅草房……”。是啊,方志敏烈士的墓碑就在附近。从小就
唱这首歌,这次能有机会拜谒方志敏烈士墓,了却小时候对烈
士的敬仰之情。于是,问了几个南昌当地的年轻朋友都说不知
道。后来一位朋友说,先坐几路车到郊区的终点站,然后雇一
辆当地私车,可以找到方志敏的墓碑,也年久失修了,没有人
去。顿时,没了那种拜谒先烈的心情,光是不方便的交通,让
人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后来听说,得到政府的重视,将方
志敏的墓重新修缮。
今年,清明节都放假了。不知道,在清明节祭奠亲人的时
候,各级学校是否还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吗?这几
年在马路上没看见一队一队的扫墓学生。只是每年政府组织机
关代表去水上烈士陵园扫墓。革命烈士为新中国的建立甘洒热
血,我们应该世世代代怀念他们。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在网上以此文缅怀革命烈士。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80718153937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