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小么丁在9/4/2009 AM 11:38:22的发言:
龙版:您好!感谢龙版补充,龙版说得极是。
在蒙语中东南西北和前后左右是同一单词。前---南(偶陆夏) 后---北(槐态) 左---东(朱纹态) 右---西(巴伦态)
当时下乡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由于语言障碍,无法深入交流探讨。但我是这样认识(当然未经考查不知是否正确):前后左右是以人体为基点,不管到哪,永久不变。另外人是运动的,所以人的前后左右不与东南西北自然方向一致。东南西北是地球的自然方向,不管在地球任何地方(南北极除外)方向固定。草原蒙古包方向正是坐北朝南存在固定的朝向,人坐在包中面朝南的机会多一些,人的前方和方向的南方重叠,形成同一概念。后方和北方,左方和东方,右方和西方,也就很容易形成同一感念。其相互对应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蒙古包门的朝向问题,两地可能存在微小差异,我考虑可能是以方便生活为目的。在呼盟西旗,蒙古包门的朝向基本向南,但冬夏略有区别,夏天和龙版说的一致,是正南偏东,目的是及早让阳光射入包内。冬天作了轻微变动,是正南偏西,目的还有一些科学道理,草原冬天经常刮西北风,圆形蒙古包在风的作用下,在背风处形成涡流,如门朝南偏东,正处涡流中心,单刮风还无所谓,如加上风雪,狂风夹带的雪粉正好堆在门前,无法开门。而门朝向正南偏西一些,门的方向侧面迎风,风可将门前积雪清扫一空。然而这时在门的偏东侧即东南方,往往留下巨大锥形雪堆。
关于包内的铺设依据牧民各家生活水平的高低,略有差别,有的讲究并且比较卫生,有的就很差。基本每个包内都有低矮的双人床,有的牧民热天睡在床上,冬天反而睡在地下。牧民的理论是热天阳气上升,用床隔潮,冬天如睡在床上,床下反而透风,不如直接睡在地面安稳。
年久的记忆,共分享。
还是楼主观察得细!
冬天的蒙古包门朝向稍有变化我居然没有注意到!因为冬天我们的蒙古包是扎进山沟里,基本顺着山沟走向扎着的,所以还真没注意到具体方向上是不是有所变化。现在看了楼主的帖子再回想一下,可能真的是像楼主所说了。
真佩服楼主的细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