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摇篮---呼伦贝尔大草原之六
《六兄妹雪夜迷路 牧民兄弟大营救》
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潮中,有不少弟弟找哥哥,妹
妹找姐姐继续过来加入到下乡行列。在我们一行21名同学当
中,郭大祥、于惠晨、陈增瑞的弟弟、妹妹三人一起从4000
里地外的天津来到五一牧场插队落户。我们下乡的当年11月
份已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深冬。
那天下午,得知兄妹三人已经到了东旗阿木古郎镇。大
家十分兴奋,特别是三位哥哥姐姐更是惦记着,恨不能早一
点见面。场里知道这件事,因为天色已晚,安排第二天一早
派大车去接。心急的同学一商量,阿镇离这40里地,一条直
道骑马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先骑马把人接回来,行李明天去
大车拉回来就是了。于是,于惠晨、钱增同、王建军三个人
骑马牵着三匹马向旗里赶去。
从旗里出来天已经落黑了,阿镇渐渐离他们远去。出
了阿镇就岔开两条道,靠左手的那条是去阿尔山、乌公社的
方向,一般跑的都是汽车,也就是我《迷路》的那条路。右
手是去五一牧场的路。六个同学骑着马顺着左手的路跑下去,
大家按照走路的时间,算计也该到场部了,眼前又出了一条
岔道,感觉越走越不对。要是现在就好了人人都有手机,一
联系就知道了。几点了也不知道,大家谁也没有表。在三岔
口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连来的路也分不清了,只有茫
茫雪地没有了路,大家意识到迷路了。只看到不远的地方有
电线杆,找了背风的洼地,把马栓在电线杆上。大家就原地
跑步增加身体热量,为了别跑丢,就围着电线杆转圈跑。跑
累了轮流歇一会,大家互相告戒谁都不能睡着,不然要冻死
的。天气越来越冷了,而且三个弟妹穿的只是天津来的薄棉
衣,哪经的住草原深冬的寒冷,于是哥哥们脱下皮蒙古袍给
弟弟妹妹穿上。
他们走到哪里去了?从旗里出来时他们与场里知青通了
电话的。大家估摸两个小时左右就到场了。可现在都半夜了,
肯定走丢了。大家赶紧找到场部领导说明情况,领导马上向
旗里做了汇报。场部马上组织民兵备马分几路赶向可能走失
的地区,与此同时旗里马上组织派出数量大汽车,向雪原深
处奔去展开大搜救。旗领导深夜坐镇指挥,场领导和知青们
彻夜难眠,哥哥姐姐站在牧场大道上望着黑茫茫的远方…。
等啊,等啊,硬是等到天亮。搜救的人员陆续回来了,没找
到。旗里回信儿也没找到。其中这里就有郭大祥、陈增瑞两
女生的弟弟妹妹,一宿没找到人,心急如焚,都哭成了泪人。
“这怎么向爸爸妈妈交代呀?”
第二天白天又继续派人搜寻,大家焦急地等待着。
大约下午四点多,山梁上有几个骑马的牧民牵着马,
随后又有两挂马拉爬犁,顺着山梁的山路向场部的方向走来。
是他们,就是他们!不知道是谁先发现他们,向大家喊了起
来。一时间知青们、老乡们向来的爬犁奔去。来到场办公室
门前,六位新老知青躺在爬犁上,皮被、皮袍裹着他们。赶
紧把来得客人请到屋里,这是乌公社的牧民。原来,这六位
同学在迷路以后为了躲避风寒,他们找了远离公路背风的洼
地,一宿不敢睡觉,坚持活动到天亮。搜寻的人们没有发现
他们,他们也看到远远汽车的光亮没有办法。天大亮看见就
在洼地的不远的背坡那边,冒出了缕缕炊烟。“有人家,有
蒙古包!”六个人拼着最后的力气走到了蒙古包,牧民热情
地招待他们,在蒙古包里他们整整昏睡了一天。这不,热情
的牧民知道是五一牧场的知青后,牵着马赶着爬犁,把他们
送来了。哥哥、姐姐老知青抱着丢失一宿的弟弟、妹妹喜极
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