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创 业
2001年他们全家回到了北京,俩孩子寄宿在学校里,他们俩口子先寄宿在父母处,就这样弟弟妹妹们,他们全都有各自的房产,但又全怕父母把房子不给他们,话言话语处处出言敲打,在延安过惯了独立自主的生活,一下子让人瞧不起,谁心里好受呀。但他们忍辱负重,很快适应了环境。好在老人还是力主要与他们俩口子先一起过。不久他俩先后脚的全都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本行工作,经过实际演练,不到三月,全在各自的单位提前结束试用期,签订了合同
俩口子在新的环境下干自己熟悉的工作,得心应手成绩显著,经常受到嘉奖,收获也就可想而知了。但家庭矛盾日渐突出,弟妹们三天俩头的找麻烦闹事,胁迫老人分家产。为了不让老人增加负担,2003年,他们用全部积蓄先买了一套一居室的楼房,自备全部家庭用品,另起炉灶了。
他们的俩个孩子们也争气要强,老大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还到处干小时工,毕业后到工商银行工作了。老二也努力学习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他们俩口子经过奋力拼搏艰苦创业,2006年又买了一套俩室一厅的楼房,一家人高高兴兴的生活在新的自己的小家庭中。老大于2008年在国招宴会厅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他们在困难的时候确实没有动摇没有害怕没有丝毫想退回延安,虽然他们在延安有着房产家居条件和各种知青优惠的政策以及领导群众亲友的基础条件。婆姨说:开弓没有回头箭,老知青说:北渡黄河,只有成功,没有失败。俩口子就是一个信念,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办自己想办的事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只要勤劳就能致富,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胜利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的吃苦耐劳奋勇努力,他们现在的家比延安的家也差不了多少了。
他们俩口子的抉择和创业证明老知青不比别人矮三分,老知青有了插队的经历就能适应了各种环境下的考验,凭着自己的打拼不比其他人生活的差,相比之下还要高出一头来。
当老人们相继去世时,是他们俩口子出资办理的后事。老人的房产全部卖掉,弟妹们去分,他们俩口子分文不沾。这就是咱们的老知青和陕北的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