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
雄鸡唤醒了太阳,大地滚动着车轮, 水井挑起了扁担,新的一天开始了, 在北大荒,伏尔基河农场,松树屯。
六十年代初,闯关东的人们脑袋里都想些啥? 最重要的是在吃大白馒头的北国,站稳脚跟。 然后讨个媳妇,最好是在老家,找一个知音。 生儿育女,长大成为机械化农场的技术工人。
北大荒的技术并没有多少高深。 能打个板凳儿就是木匠,锛凿斧锯,鲁班爷的子孙。 当铁匠稍难一点,考级的时候,师傅拿出一个铁环, 考生要打一个铁球儿,放在铁环上,各个角度地滚, 师傅拿起铁锤,在球上一敲,铁球落地,咋那么寸? 更多的人想当个拖拉机手,在广阔天地里度过青春。 科举有文举、武举。技术工人怎么挑选?麦场入囤!
早先的松树屯,麦场入囤称为“跃进”。 那时,农场实行“月薪日记”工资制。 一级农工,干一天活能挣一元二角五分。 麦收、豆收的时候,需要给康拜因“打道”。镰刀割地实行计件工资。 松树屯割麦纪录是一天一亩,割豆纪录是一天一垧。 多劳多得,多割多给钱。 入囤是一件大事,需要很多人手。农场就创造了“跃进”。 入囤跃进,就是早晨四点钟起床,全队的劳动力统统在场院集合。 为了麦子,大家必须提供无偿劳动,也就是义务劳动。
北大荒之夏,四点钟已是天光大亮,非常凉爽。 场院里,人们拉开苫布,各就各位。 有人装袋,有人攒堆,有人靴囤,有人上肩,男男女女,笑语欢歌。 机务队的小伙子站成一排,在队长的指挥下,要起表率作用。 年青姑娘们一边干活,一边看着,哪个后生勇敢地往上闯? 家属妇女唧唧喳喳也在一旁议论,指点。很多人来自山东省梁山县。 八点钟,入囤完毕。人们回到自己的岗位,照常上工。 九月,生产队宣布新的上机务名单。 他们的表现,人们在入囤时都看见了,还有啥说的?
1969年以后,知青太多了。 松树屯传统的,梁山好汉泰山擂台比武式的选拔,结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