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把这一篇创作于33年前的长诗贴在这里,邀请大家分享。那时我还在云南瑞丽九队劳动,是在76年的五四青年节写的。诗文里完全是那个时代的语言,可能有些人看了很反感,说不定会骂我,没关系,那时的情感的确有激扬也有低落。这首诗也许会给你更多的回味和感悟。
在第二个故乡成长
(一)
在祖国美丽的南疆,
在奔流的瑞丽江旁。
有巍峨起伏的山峰,
环抱着你富饶的土壤。
竹林掩映着傣家的田寨,
山顶坐落着景颇人的村庄。
稻田好像金色的波浪,
胶林犹如无边的海洋。
新修的电站
给山村带来灯光,
纵横的公路
通向四面八方。
看,到处是飘扬的红旗呀,
满山的鲜花怒放。
这就是你啊!
——我们的第二个故乡!
(二)
当我们的足迹
第一次印在你湿润的小路上,
当我们的身影
第一次出现在大青树旁,
我们是何等的喜悦呀!
激动地心儿
像要跳出胸膛。
跨过喧腾的小溪,
登上常青的山岗,
迎着鲜红的太阳,
我们骋目眺望,
啊!这如画的南疆!
你就是我们新的家乡,
我们接受再教育的课堂。
在你丰润的土地上,
我们将锻炼成长,
在这广阔的天地里
就要展开我们
羽毛未丰的翅膀。
牢记着天安门前的誓言,
满载着党和毛主席的期望。
怀揣着革命的宝书啊,
迎着老工人热情的目光。
就这样,
我们来到工农的中间,
来到三大革命的战场。
(三)
多少个浓雾弥漫的早晨,
我们踏着寒露出工。
多少个晚霞如火的黄昏,
我们扛着锄头收工。
烈日下,
我们曾栽秧、收谷,
风雨里,
我们曾铲草、中耕。
深山野岭
曾响彻我们开荒的锄声。
平田的战斗
曾震荡宁静的夜空。
这火热的劳动生活,
哪一天不是和老工人一起度过。
那前进的路上,
哪一步不是艰苦的思想斗争。
记得崭新的钢锄
开始是那样笨重,
山林中的小路
开始是那样陌生。
在实践中学习呀,
有老工人耐心的帮助。
在失败中摸索呀,
有老支书亲切的叮咛。
还有那
还有一盏心爱的油灯。
它给我们的夜读
带来宝贵的光明。
窗外的竹丛呀,
映着我们的身影。
革命的真理呀,
记在我们的心中。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