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辽阔的内蒙古 → [转帖]鄂伦春自治旗 (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共有271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鄂伦春自治旗 (我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香茶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957 积分:2510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2 11: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14 20:41:00 [显示全部帖子]

鄂伦春人的装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香茶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957 积分:2510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2 11: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14 20:44:00 [显示全部帖子]


鄂伦春人吹奏口弦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演奏口弦琴

    鄂伦春族桦树皮镶嵌画、鄂伦春族赞达仁以及鄂伦春族萨满舞、日格仁舞刚刚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英雄史诗性质的“摩苏昆”还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民间文学艺术是鄂伦春人游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年71岁的莫宝凤则是其重要的传承人。
   “口弦琴哟天天弹响,故事歌哟夜夜传唱。狩猎人有唱不完的歌啊,人人爱听美的说唱。哪耶尼耶哪依耶哎,哪耶内呀哪西耶哎。
    青鸟白鸟双双飞翔,前辈歌手把人名遗忘。不是人名太难记哟,因为双飞鸟名字太响……”被猎民尊称为鄂伦春族民间口头文学语言艺术大师、今年已经71岁的莫宝凤,讲唱《双飞鸟的传说》时,声音依旧清晰流畅,婉约动听。10岁成为对答如流的小歌手。
    1936年莫宝凤出生在逊克县,父母都是部落里的歌手。从小就受到了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熏陶,从家人、客人和村民身上学到了不少民族歌谣故事。在其后过着游猎生活的过程中,莫宝凤又学到了不少民间说唱。后来全家迁居到陶温尔,从那儿的民间艺人说唱和民间娱乐活动、萨满跳神中学到当地的口头文学、歌舞艺术,并开始学唱和自己编歌,刚刚十岁的她就已成为能对答如流的小歌手。
    稍大一些,在雾都连鄂伦春人集中地,莫宝凤深入各家听讲故事。“多次迁居和游猎生活,使自己接触到不同地方的鄂伦春族文化,更全面地掌握了鄂伦春族的语言、传统文化艺术。”老人感慨地说。
    鄂伦春文化工作者孟淑珍介绍,莫宝凤是全面掌握鄂伦春族语言、文化、宗教、民俗的第一人,讲唱时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其即兴编歌能力和演唱技巧在鄂伦春族歌手中无人能超过,是当代鄂伦春族最会唱歌的歌手。这些都源于她自发的积累,没有明确的师徒传承关系,“这更难能可贵,对于鄂伦春族来说,莫宝凤是珍贵的财富。”民间艺术的多面手
    71岁的莫宝凤至今还在说唱,参加鄂伦春族的一些重要活动。
    莫宝凤的歌词具有韵律合宜、语言精练、和谐优美的特点,故事形象夸张、语言诙谐、比喻恰当,讲述时风趣生动,现场气氛轻松热烈。她不仅会跳萨满舞,能唱“摩苏昆”,还能制作鄂伦春族很多桦皮制品。由于莫宝凤的讲唱在本民族中广受欢迎和尊崇,在鄂伦春族的一些重大活动中,都必须有她参与。莫宝凤也正是利用这些机会将自己掌握的文学艺术进行传播。
    由于一生僻居边远地区,莫宝凤的讲唱、歌舞活动只在鄂伦春村庄里和聚会上进行,没有参加过大型的比赛、公开的表演。1978年以后,她多次接待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为他们演唱,并介绍鄂伦春民间文化艺术,还提供了大量的民俗、民间舞蹈、萨满歌舞资料,为挖掘抢救鄂伦春族民间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现在,只要有时间,老人还给鄂伦春的孩子们讲唱“摩苏昆”等,希望更多的鄂伦春人能掌握这些民间文学艺术。
    眼下,莫宝凤讲唱的口头作品已被记录整理的有多部长篇叙事作品和几十个短篇故事歌谣。其中,包括《英雄格帕欠》(莫日根说唱故事)、《双飞鸟的传说》、《鹿的传说》、《雅林觉罕和额勒黑罕》等。盼望民俗艺术后继有人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有关人士介绍,莫宝凤掌握的鄂伦春族民间文化和手工技艺制作是世代相传,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对鄂伦春民族和北方通古斯语系的各民族的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研究尤为重要。
    现在30岁以下的鄂伦春青年多已不会讲鄂伦春语,更没人会做传统的桦皮画、桦皮船、桦皮器皿、兽皮制品、民族乐器和狩猎工具。在鄂伦春族的语言、口头文化、歌舞艺术和手工艺几近灭绝的情况下,莫宝凤的技艺更显珍贵。为了保护这位鄂伦春民间文学艺术传承人,最近,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将莫宝凤推荐为国家级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以便把她所掌握的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由于鄂伦春族没有文字,自己的演唱又局限于村里和民族聚会上,许多作品没有得到及时记录和保留,随着时间的推移,年事已高记忆力下降而被逐渐遗忘,成为无法挽回的损失,感觉非常遗憾。“我盼望着有传承人,把这些东西都能传承下去。”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香茶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957 积分:25107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12 11: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14 20:49: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鄂伦春族最擅长的手工艺品,是用大量的桦皮制作的盒、篓、桶、箱和轻巧的桦皮船。并在上面雕绣各种美丽的图案,充分反映了他们狩猎文化的传统特色。


  鄂伦春人生活的大小兴安岭,桦树遍地丛生,勤劳的鄂伦春人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棵棵白桦树,张张桦树皮经过他们灵巧的双手,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桦皮器皿、桦皮船等生产生活用具和工艺品,形成了古朴典雅的桦皮文化。


  每年的初夏时节,桦树水分大,是鄂伦春人剥取桦树皮的季节。他们选取粗壮、挺直而又光滑的桦树,用刀子在树干的上端和下端各划开一圈口子,然后再在上下两口间竖划一刀,用双手将长方形的桦皮顺树干慢慢撕下。来年,这棵树又能生出新的桦皮。


  鄂伦春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是制作桦皮制品的能工巧匠。他们人人都能用桦皮和马尾或狍、鹿、犴筋捻成的线缝制各种所需的用品,并在上面雕绘上各种花纹图案。大型的桦皮用品有衣箱、水桶、篓子。中型的有盆、帽盒、针线盒、采集贮存野果用的小桶。小型的有碗、烟盒、药盒等。除了一般的生活用品外,鄂伦春人还能用桦皮造船。桦皮船窄而长,一般宽不到1米,长约5米。它是用松木板做成两头翘起的骨架,用大张没有孔洞的桦皮做船底和船帮。全船不用一根铁钉,而是用松木削成钉,用以加固各部位。这种船可乘坐二三个人,用单桨划行即可。划行时声音极小,划着它出猎,有利于接近猎物,捕获野兽。


  桦皮制品制作简单,结实耐用,不怕水、不怕碰撞,而又携带轻便,一只长长的桦皮船,遇水渡之,上岸负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