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旅游纵横 → 【知老游记】(3)——走近秋天


  共有848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知老游记】(3)——走近秋天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知老游记】(3)——走近秋天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1:33: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标题图.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一、引子
     那一年,看了大片《英雄》。
     走出影院,却理不出故事的情节,脑海里只有那片美丽的树林和翻卷飞腾的金黄色树叶。张曼玉“决杀”章子怡的场景,竟没有半点血腥,只有两个红衣女子在蓝天和黄叶的映衬下飘来舞去,美涣绝伦!
     张艺谋编故事远不及姜文,他是搞摄影出身,但要说选景和用光,可就无人比肩了。那场景和色彩决不会是电脑的作品,“她”一定是大自然的珍藏!
     挥之不去的场景纠缠了我的行游生活,精灵般飞舞的黄叶牵动着我的不尽情思,我开始了不断的寻觅。而所做的这一切,几乎将原来的思念和渴望变成了“焦虑”,我已耐不住“她”的诱惑!
     终于,我可以告知你一个人迹罕至、风景绝美的地方了。
     沿着河西走廊西行到中端的张掖,左侧有一道屏障样的山脉矗立着,平行地伴随着你奔跑,这就是祁连山。峰顶上像闪电一样发出耀眼光芒的,便是千年不化的积雪。亘古亿年的冰川,孕育了一条母亲河——黑河。她是西游记中的流沙河,也是“三千而只取一瓢饮”的弱水。
     这条清澈的碧水,蜿蜒向北流去,经甘肃的金塔县入内蒙境后改称额济纳河并形成若干条分支,由西南向东北冲积形成了3万平方公里的居延绿洲。
     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的“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更使“居延府”名声远扬。先秦时称“流沙”或“弱水流沙”;还有“瀚海”、“大幕”、“大漠”、“亦集乃”的别名。三百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移居到此,始称额济纳。
     额济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总面积达11.46万平方公里,为台湾省面积的三倍,是内蒙古最大的旗。首府达来呼布镇位于世界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腹地的沙漠绿洲之中,这里便是胡杨树的故乡——有绵延20公里、3万多亩,世界上连片存活面积最大的胡杨林。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魂牵梦绕的额济纳,我日思夜想的胡杨林!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续1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1:40:00 [只看该作者]

二、奔向金黄
     秋是短暂的,胡杨的秋尤其短。经历了初霜的胡杨叶开始变黄,而满树的胡杨叶会随一场大风落尽,这之间只有一个来星期。我焦急地期盼着黄金周的到来,像初恋的青年在祈盼约会,像陌路上的行人在追赶夕阳。
     9月30日16点,吉普车发动了。油门一踩,无论是预谋者、同谋者,还是迷糊着上路的LD及小侄女,谁都没有想到,这一来一回竟跑了4500公里!
     儿子是我的同谋,刚经历了推研的“折磨”,迫不及待的要去放松和发泄;LD确是懵懂上路,只被告知要去一个神奇的地方;侄女大儿子两岁,建筑系五年刚刚毕业,正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她们三人都是在14点前后才来集中的。之所以要定在30日出发,一是要利用有效假期前的无效时间;二是因为,那之后的行程恰恰需要两个整天。
     北京城的堵车是最自然的事,突破五环路用了一个多小时,过了清河收费站就一路畅通了。张家口至呼市的高速公路是9月26日开通的,服务区还都没有起用,为此在下花园就加满了油。行车500公里,当夜宿呼市。
     10月1日的行程比较轻松。中午前后,电台里已有了喧嚣,多是出游的北京HAM。与BSL的首次通连也是在这区间,不想竞结下了不解之缘。内蒙的BD3GT老先生,与我们保持了较长时间的通连,细心地为我们解释途径和走向,让人心里热乎乎的,更想起了在宁武天池遇到的3区的朋友。谁说这世界已变成功利的场所?
     呼市至包头西190公里高速,转110国道,经乌拉山、五原、临河,向杭锦后旗进发。
三、夜宿河套
     杭锦后,听名字就感觉是个挺偏远的地方。我时常展开一幅地图,用目光在图上踱来踱去,掂量着梦想和现实间的距离,排遣不能出游日子的寂寥。这片地域也曾多次注目过。今天,行驶在这并不宽阔,却平坦、静谧的油路上,目光所及只是安静祥和的田园,似乎都听不到吉普车的轰鸣了。
     在太阳庙,集市的摊位把路压缩的很窄,可并不感到嘈杂和喧闹。大袋大袋的白的或紫的葵花子,堆满小四轮的车斗和路的两旁,有人们在交易着。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和、满足。
     穿镇而过后,油路结束了。平坦的沙石路在树影下蜿蜒,路旁有纵横的沟渠和大片的芦苇,芦花在夕阳下仿佛闪着亮光;大部分的向日葵已经收获,葵花盛开的景象是能想象出来的;远远的山影使这幅图画更丰满、更有层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不断的停下车来,不断的拍摄,用现代的方式享受着自然。我更想把这到过的地方、走过的路,都像童年记忆中家居周围的街巷一样,在心中藏着一幅地图。折叠在脑海里,不怕荒草湮没了去向,不怕雨水模糊了路迹,不怕岁月淡漠了容颜……。
     享受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田园风光,我忽然悟到了什么。“黄河两害,唯富一套”,想那黄河前行到河口镇,受到吕梁山的阻挡后,突然掉头南下,劈开黄土高原夺路而走,从此便在那狭窄的晋陕峡谷里变得暴虐无常,就像我们在偏关、河曲、壶口看到的摸样。谁能想象得出她在这九曲河套里,所显现出的柔顺、舒展、娴静的风韵?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们决定寻宿,一来可以享受这份恬静,二来也为明天的穿越积蓄力量。
     小村子通邮地址叫太阳庙农场,只有百十户人家。村中树成行,房成排,很规矩,不似普通的村庄那样散乱。后来的闲聊证实了我的猜想:这正是内蒙古建设兵团一师四团的驻地,这排房也正是当年知青们的宿舍。至今人们仍称这村庄为“四团”。一对中年夫妇承包了小小的加油站和几间客房。10元一床的四人间,简朴、干净,洗漱要在外间的大缸里舀水。女主人给我们套上干净的被罩和枕套后,忙着去给我们做晚饭。我喜欢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不似宾馆、标间那样远离生活。
     LD曾在黑龙江建设兵团,而我却无缘享受兵团的排房,是在山西的山村。那段知青的岁月虽然远去,但那生活的场景却历历在目。在许多老知青的记忆中,那是一段辛酸和混浊的梦魇。然而,艰辛中充满着浪漫;在不堪回首的经历中焕发着活力。任何生活都有它的深意,唯思考可以使之显现。城市的脚步总是过于匆匆,身处其中,你会忙着去追赶、去适应,来不及回顾,不敢去憧憬。我那从插队时就开始、延续至今、现在还总爱带着儿子的“行游”生活,也是为了偶尔的静下心来,沉湎在光阴中,然后回忆那逝去的点点滴滴……。经历是一种巨大的价值和财富,而不管其是幸福还是苦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夜很静,枕芯里的葵花籽(从来没用过,也没想到过)隐约散发着清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9 22:25:35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续2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1:47:00 [只看该作者]

四、穿越阴山
     清晨,是雄鸡唤醒了我们(真的很享受)。天边有了亮白,村庄还笼在暗色中,儿子用摄象机“捕捉”着鸡的啼鸣,画面里却走出一群安静的山羊。
     村边的水塘里,水禽们已开始活动,旁边的场面上还没有人影,LD昨日一时兴起帮忙扬过的黄豆,此时只剩下一堆豆秸,静静地躺在那里。
     西北天边,是连绵的山影,他在期待着我们。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阴山,位于内蒙中部,东西走向,其北面是茫茫的戈壁,南面是水网密集的河套平原和土默特平原。北上的黄河被它阻挡,在执拗了将近千公里后,不得不折回南方,去哺育那诞生龙的地方...呵呵,改变黄河妈妈少女痴情的就是这位倔强的阴山大叔。
     现代中国地理中是不缺名山大川的,无论是从高度还是从长度,从雄伟还是从秀丽,阴山都进不了百强。然而在宋以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们,何尝敢将自己的目光离开它旦夕?昨天,当吉普车驶出临河时,我告诉两个孩子:那天际边望得见的山脉,就是明天要穿越的阴山时,他们也显示了一种亢奋;还随口诵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名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众多边塞诗歌中,我很喜欢王昌龄的这两句。寥寥数字之间,飞扬着一个民族最为豪迈的气魄。当然,这豪迈之间,隐藏着的是我们对于边疆隆隆战鼓和笃笃马蹄声的难以明状的恐惧和深刻的忧虑。
     在策划线路时,我对照过各种版本的地图。严格地说,我们只是穿越狼山的一角。但我更愿狼山就是阴山山脉的一支(无从考证),以不破坏我们的“豪迈”感。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沙石路在向山脉靠近、抬升,山峰嵯峨,似狼牙一般。几座山壁竟呈现出红褐色,透出一些血腥。很快,手机没有了信号。空旷的山野间,只有车后卷起的滚滚黄尘。呵呵,一骑绝尘,多么“悲壮”的场面!
     没有敕勒歌中描述的景色,也没有那么开阔的感觉,可能是离山太近了。但远离尘世的荒凉感是真真切切的,没有生息,只有沙地上瑟缩着一蓬蓬的骆驼刺(可能是吧?),蒙满了灰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续3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1:55:00 [只看该作者]

    电台里传来了断续的信号,并逐渐清晰起来。孤独被“破坏”了,我们很快和未曾谋过面的BG1WXM、TAB、SPL,组成了临时的四车穿越分队。大家很快熟悉起来,再扬起的沙尘已能够遮天蔽日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山开始从车的两侧出现,路的颠簸也在加剧。尽管前车不断地报着路况,可车却没有闪、转、腾、挪的本事,SPL已报告有了四次“飞车”的感受。尽管档次不同,四辆都是越野车,这里正是他们驰骋的“疆场”。骑手们在体验着“豪迈”和“悲壮”,全然不顾乘车人体验的颠肠倒肚了。是啊,终日穿行在钢筋水泥城市间的“苦闷”,可以忘却了。
     每通过一个转弯,电台里都会有人发出惊呼,那是又一幅画面诱发的。看,两座相连的山峰间——我们称为垭口的地方,以及与它相接的沟壑,竞被细细的黄沙填满。嶙峋的山石被匀润的沙坡间隔开,构成很奇特的景观。像油画,却真实、广大的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图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个小时,95公里的穿越,几乎不见人烟。车在山间盘旋。黝黑、土黄、红褐、暗绿,山的颜色不断地变换着。
     与很多走过的路相比,这条路并不险恶,不过是它的荒远、偏隅阻挡了人们。不知谁在台子里倡议:“我们集资来这里搞开发吧!”并承诺一定赢利……。
     只有远离了文明、隔绝了人群,才能见到这原始、质朴的山野。凝望着亿万年不曾有过多少改变的崇山峻岭,我在心中告诉它:我怀念与它的这样亲密接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续4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2:30:00 [只看该作者]

五、戈壁荒情
     将阴山甩在背后,我们驶过了乌兰布和沙漠的北缘。沙石路在延续,视野之内依然没有生息,只有寂静和荒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a.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过图克木、希尼乌素、银根,来到“达银”线上的“重镇”——乌力吉,近160公里。
     其实,与银根一样,乌力吉也只是一个二线边防检查站,由于此后至达镇间的公路上,再没有人类的集居点,它才显得那么重要。
     与“行游”的大部队如期相遇,好庞大的阵容啊。看来,做胡杨梦的还真大有人在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小小的加油站可能没见过这阵势,加油员脖子上挂着书包、手里攥着大把的钞票,头也不抬的忙活。武警战士,吃力地压、抬着那根一端绑着大石头的路障竿,放行已经登记过的车辆。人们或在排队等待加油,或在小息加餐,或在议论着什么……。乌力吉在经历着从未有过的热烈、亢奋、繁忙。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续5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2:47:00 [只看该作者]

     据说是通车不久的达银新线,柏油铺就,十分平坦。它将带我们环绕巴丹吉林沙漠近400公里,这将是一段枯燥的旅途,只有放松思绪,任马由缰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如今,狼烟不再,有龙卷风和沙尘暴扶摇直上。从阴山到这戈壁,找不到除了荒凉以外的词来形容。可古人都瞎忙什么呢?留下那么多诗句:既有“男儿何不带吴钩”的狂放,也有“悔叫夫婿觅封侯”的闺怨;既有“将军白发征夫泪”的酸楚,也有“醉卧沙场君莫笑”的从容;既有“笑谈喝饮匈奴血”的切齿之恨,也有“可怜无数山”的无可奈何;既有“秦时明月汗时关”的历史之重,也有“长河落日圆”的超然物外...呵呵,或许这就叫——文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乌黑的路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伸延,目力所及都是荒漠。大漠的古名有趣,居然叫做“瀚海”,实在应该是“旱海”才对。细观,有的地方是五彩的小石子,有的地方是一色细碎的花岗岩,有的是黑色低矮的石山,都是望不到边。骆驼刺是最多的,星罗棋布般洒满戈壁;也有红柳和胡杨的点缀,少得可怜。令人惊奇的,居然还有芦苇,小小的,纤细的,却在大漠里站出了别样的风情。据说这芦苇的种子随风飘动,情满大漠,只要有水沐浴,就可生根发芽,拔节摇曳。只要有水,这里就是丰美的草原?
     在距离达镇50公里前后,真的见到了那被称为“天鹅湖”的地方。下路,驶进它。
     与名气没法比,它真小,静静的卧在无垠的沙漠里。真的有几只天鹅,在它怀抱里歇息,积攒飞出这大漠的气力。这景色真的——十分凄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2日傍晚,追逐着夕阳,吉普车载着我们驶进了这曾是遥远梦境的胡杨世界。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e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9 22:34:17编辑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谜语一个 猜关系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2:58:00 [只看该作者]

六、邂逅胡杨
     前进方向的左侧,有了巨大的沙丘,那该是八道桥外的额旗一景了。骆驼伴着游人,在悠闲的徘徊;沙地上已支起了一排排的帐篷,五颜六色;巴丹吉林不解地望着这一切。
     额旗的胡杨林集中分布在达莱库布镇往东的一道桥与八道桥之间,这我早就烂记于心。此刻,刚驶过八道桥,夹道的胡杨林就迫不及待地冲击着你的视觉。它们相互簇拥着,安静的站在沙地上,浓密的树叶黄绿相间。它们并不理解这些外来人所期盼的金黄、辉煌,努力要维护自己的绿色,以成就这大漠深处绿洲的使命。
     暮色渐浓,林影绰约。我不想让那么悠长的梦,顷刻间就变成现实,偷偷地窥探过它们的身影,急急驶过各道桥。当然也因为人、车都饿了。

     镇子不大,一横两竖三条街。小分队的三辆车聚在了一起,油足饭饱。
     似乎我们都揣着同样的愿望,没有刻意地寻找旅馆,驱车驶出小镇。稍经周折,在三道桥畔确定了营地。几棵巨大的胡杨树,在暗夜里接纳了远来的游客。
     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只知道几十米外也有露营的人们。很快,在头灯的帮助下,几顶帐篷支了起来。SPL居然充起了一个橡皮艇,真是个不错的卧具。
     日落后,气温降得很快,大家几乎都套上了冬装。烧开水,沏好茶,捧着热乎乎的杯子,兴奋了一整天的人们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f.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夜幕非常低,北斗的勺柄都快垂到了地面,星星多的难以置信,我给孩子们指看银河的那个小岔湾……。有多久没能见到这么澄静的夜空了?
     林中的夜,极静。躺在胡杨树下,我没有梦。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象只有我没感到寒冷(心情使然?),LD说她是坚持到外面有了人声,就赶紧钻出了帐篷。这不,天还没有大亮,她已经煮好了一锅小米粥。两个孩子早已开始了他们的创作,跑得无影无踪。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阳光开始把笼罩着这片美景的夜幕掀开,平静了一夜的心又装满了兴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2.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诚征横批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3:06:00 [只看该作者]

    缓步在胡杨林间,看纯净沙地上长长的树影,看叶间明澈的蓝天,看朝霞透过树叶变成金色的光芒,人们都忘却了去赞美。就这样,沙地、树叶、蓝天,把你也融在其间,融在这纯静的、生命的色彩中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然而,美丽的胡杨生存的太艰难了。不时见到死去的枯树,满怀幽怨的挺立着。阳光下,我听不到它们的对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历史踉跄而去,岁月匆匆走过,流沙压着流沙,狂风跟着狂风重重叠叠覆盖了昨天的茂密和繁华。大地在戈壁大漠深处留给我们的只有这片不屈不挠、不退不让的胡杨林以及它们艰难生存的各种姿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g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真是一种十分珍贵而奇特的树种,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更为奇特的是,同一棵树上,却长着几种不同形状的叶子。有的像杨树叶,呈圆形;有的像柳树叶,呈细长形;还有一种极像枫叶。但不管形状怎样,秋风一吹,秋霜一冻,都变得金黄透亮,耀眼夺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叶子.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续8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3:14:00 [只看该作者]

    整个上午,我们荡漾、流连在胡杨林中。叶子还没有全黄,地上的落叶也只有星星片片,但我们没有遗憾。胡杨林的美,你看到了,它就被植在了你的心间。你找不到词句来描绘那种高傲的美、悲壮的美、凄凉的美、哀怨的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穿越了宇宙洪荒,凝聚了天地玄黄,习惯了炎凉世态,饱经了岁月沧桑。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唯胡杨如此豪放!
    潇洒地走过寂寞,乐观地承受凄凉,命运锤炼铁的性格,奉献焕发金的辉煌。生命的美丽应当这样欣赏,活着的乐趣应当这样歌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这块遥远的绿州上,胡杨不仅与肆虐的风沙抗争,顽强地庇护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而且每年以其2000多万公斤的落叶,养育了成千上万的驼群和羊群,慷慨地用自己的肢体搭建起一座座空中牧场,恩泽生灵。当然,更佩服张大导演的手段。当地人讲,他收购了多少吨的黄叶,铺就了整个片场,鼓起风来,把胡杨林的美推到了极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英雄.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续9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8 23:23:00 [只看该作者]

七、拜谒神树兴叹居延
     达镇往北的路,串起了神树、居延海和策克口岸三处要去的地方,往返120公里。
     在达镇周边十几公里的范围,胡杨随处可见。它们或孤独站立,或几株相依,或成片簇拥。神树就是它们中的一个奇迹。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片戈壁绿洲上,植被很茂密,却都不高大。进了停车场仍望不见神树的影子,你可能想象不出:戈壁上一棵如此高大的树木,怎么在几十米外就看不见呢?难道它所在的地势很低吗?身历其境的我也没弄明白。当然,如果能够远眺的话,10元的门票就就收不到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2-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沙地上铺就的碎石小径在低矮的树丛中弯了几弯,引导你去拜谒神树。路旁点缀着粗糙简陋的指示牌、简介牌、仿古的祭器等,能感到初搞旅游开发人的浅薄想象力。其实,人们心中的神圣,是无需装点、修饰、营造和强加的。那挂满大树枝条的哈达、幡旗,虽已零落和残破,更显得质朴和虔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3-d.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80岁的神树近30米高,6米多粗,傲然挺立在贫瘠的沙土地上,庄严、冷峻、沧桑。周围簇拥着它的子孙。土尔扈特蒙古族老妇脸上敬畏的神情把我们带到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民族大迁徙波澜壮阔的史诗中。
    看过十频道一个专题节目。300多年前,游牧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不堪忍受沙皇俄国的奴役和控制,决定东返故土。1698年,阿拉布殊尔率属部5000人以赴西藏礼佛的名义回到祖国,当时的清庭接纳了他们并安排在现在的额济纳,从此土尔扈特人成为这片土地最后的主人。这次行动,也成为80余年后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人大规模东归的序曲。1771年,17万土尔扈特人东归,奔向自由,奔向太阳升起的地方。经过半年多艰苦卓绝的跋涉,突破沙皇军队无数次围追堵截,用十万人的生命铺就了回家之路。待他们回到现在的新疆和静蒙古族自治州时,只剩下不足7万人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k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眼前的这棵被土尔扈特人赋予了崇高敬意的高大胡杨,经历了几百年血雨腥风,见证了土尔扈特人那段悲壮的历史。四处张扬的树枝遮天蔽日,在与严酷自然环境的抗争中,传承并续写着这块土地的辉煌。树上迎风飞舞的哈达,寄托了牧民多少祝福与梦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9 22:44:14编辑过]

 回到顶部
总数 51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