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书画艺苑 → 石涛和尚的画与画来历的故事


  共有154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石涛和尚的画与画来历的故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好了翁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多属性 帖子:308 积分:221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7/1 8:12:00
石涛和尚的画与画来历的故事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24 9:12:00 [显示全部帖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照片 29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关于此画的真实故事;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先父高中毕业后家中拮据,无法再读大学。,只好自谋生路。与几个同学投笔从戎。参加了东北军,在大帅府任军需副官。当时张作霖为中华民国北方大总统。

一日,一位神秘人物来到大帅府称,有石涛和尚山水真迹十幅要献与大帅。实为卖。要价:每幅大洋两万;共计二十万现大洋。先父与其他几位朋友参与鉴定。当这些画卷展开时,大家惊呆了!真是美不胜收。实为精品。但张大帅却是一介武夫,对此不感兴趣。立即回绝,大家又有点舍不得。这些穷学生兵,把一年的薪水都凑起来也买不起一张。但又想细细欣赏把玩;于是就对卖画的神秘人物说:大帅忙,先把画留一周,等大帅有空看了再说。于是打了收条将画留在了大帅府。

      大家真是爱不释手,眼看限期已到。最后大家凑钱,请了大北照相馆最好的师傅,将其一张张拍照留下。当时的底片并不是胶片,而是玻璃。随后神秘人物将画取走。但不知留下的底片为何并未冲洗过一张。只留在了先父的朋友家中。

      时过境迁,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第六年,史无前列运动开始了。一天,先父的这个老朋友,在不是年节的时候来访,带来全套底片,并告知先父为避被查抄的可能将此送与先父收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的同院发小,也是知青,在陕西插队。在京闲居无事,爱上了宫笔画与金石篆刻,时常拜访先父。并请教。先父将此套底片展与他共赏,但终归是底片,看不到原貌。于是就产生了将此底片冲洗出来的念头。恰逢我发小的朋友也是知青,在家无事爱上了胶片的冲扩。于是他俩合作,精心努力,冲印出来。每人一份,并送与先父的那个老友一份。共计四套。所冲出的片子虽小于真迹,但并未走样,毫厘不差,依然飘逸飞扬。据先父在世时讲,此真迹,当今不是毁于战火,就是已流出国门。

       当先父的朋友看过送去的那一份冲印出来的相片后不久,他来我家中将底片又要了回去。

现我家中只存了一套。我视为珍奇之物倍加爱护。

       观完此套石涛和尚的稀世制作,方知何谓墨分五色。

       观罢石涛大师的这十幅山水画卷,当今的山水画,可谓不足观矣。

       现精选一张,供知青网友们一饱眼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好了翁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多属性 帖子:308 积分:221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7/1 8:1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24 13:18:00 [显示全部帖子]

石涛简介

( ◇ 作品赏析 ◇ )

 






 

  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1645年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小乘客、清湘遗人、瞎尊者、零丁老人、苦瓜和尚等。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淋漓酣畅,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面目独具。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
  石涛是明清时期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画家,在绘画艺术上有独特贡献,成为清一代大画师。摹古派的领袖人物王原祁评曰:“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
  石涛是个和尚画家,自称苦瓜和尚,他生于1630年,卒于1742年。他原名朱若极,后更名元济,原济,又名超济,小字阿长,号大涤子,又号清湘老人(清湘陈人),晚号瞎尊者,别号还有很多。
  石涛是明代皇族,刚满10岁时即遭国破家亡之痛,削发为僧,改名石涛。他因逃避兵祸,四处流浪,得以遍游名山大川,饱览“五老”、“三叠”之胜。从事作画写生,领悟到大自然一切生动之态。至康熙朝,画名已传扬四海。但他又不甘寂寞,从远离尘器的安徽敬亭山来到繁华的大都市南京,康熙南巡时,他曾两次在扬州接驾,并奉献《海晏河清图》,晚年与上层人物交往比较密切。
  石涛晚年,以卖画为生,并自还俗后,又有家口之累,故其晚年作品相当丰富。《苦瓜和尚画语录》,则是其一生实践与求索的理论结晶。1707年7月,石涛画了《设色山水册》(书画十二帧),自此之后石涛画迹不再出现。这一年秋冬之际,石涛走完了他的一生。

 
 

 
 

  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石涛传世作品甚多,民间有石涛作品者不少,但大多不是精品。精品主要藏于故宫博物圆和上海博物馆。故宫所藏山水代表作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苍浑奇右,骇人心目;《清湘书画稿卷》,集诗、书画于一纸,山水、花卉、人物俱备,笔墨苍劲奇逸,挥洒自如,为石涛50余岁的精品;《采石图》,绘南京采石矶风景,构图新奇,笔墨洗练;《横塘曳履图轴》,用笔放逸,墨色滋润;《云山图轴》,以截取法取景,云山奇石,水墨淋漓。兰竹、花卉方面的代表有《梅竹图卷》、《蕉菊图轴》、《墨荷图轴》等。
  上海博物馆所藏精品有:《山林乐事图轴》、《看梅园图》、《梅竹兰图》册等。
  石涛对后世影响极大,作品历来为藏家所钟爱,历代石涛膺品也经久不绝,但大多技艺低劣,属“皮匠刀”的笔法,很容易辨真伪。但现代画家张大千曾精研石涛,仿其笔法,几能乱真,他有不少仿画流传于世,极难分辨。张大千笔力不如石涛厚重,线条也较光滑,这是不同之处。

  在现今艺术市场中已不可能出现石涛精品,不是一般之作就是临品,但价格也不算低。1990年11月佳士得曾在纽约拍卖过两幅石涛作品,一为六开《书画册》,卖到5万美元,另一幅是《临流独啸》轴,卖到26000美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