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遥远的歌谣——我的知青生活(归来、去兮)


  共有80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遥远的歌谣——我的知青生活(归来、去兮)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蝙蝠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16 积分:1459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7/17 16:10:00
遥远的歌谣——我的知青生活(归来、去兮)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7 15:41:00 [显示全部帖子]

 

遥远的歌谣
我的知青生活(归来、去兮)

     自从那年春暖花开之时,我们乘坐着军用大卡车来到农村。几年中,在这条穿越在起伏的丘陵中窄窄的柏油路上,在京广、陇海线从无正点到达的列车上,为了从家长手中拿到几个少得可怜的零用钱;为了给生产队买点化肥、氨水、农机配件;为了将一点点时令的白薯、大枣、蔬菜拿回去孝敬老娘,甚至为了想吃一顿可口的饭菜,我们也不知穿越了多少次。而每次在青春的骚动下,都要惹点不大不小的故事。

     我们虽然没有往返的路费,但偷扒车、强拦车、搭便车、逃票一系列的套路,使我们在中原大地来去自如。

     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回家的情景。几个女同学想家想得哭。我想在几个女同学面前表现一下男子汉的风度,就自告奋勇的领着她们踏上了首次回家的路。

     来到了新郑火车站,正好遇到了一列北上的货车。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爬上了一节空车皮。在奔驰的列车上,迎着初夏的和风,想着马上就要见到久违的爹娘。高兴地唱起“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正当我们兴高采烈之时,列车从郑州火车站飞驰而过。大伙一下子傻了眼。这么大的郑州火车站,列车怎么会不停呢?当列车缓缓在郑州北站停下,夜幕也悄悄降临。下车一问,才知道,货车是从来不在郑州站停的。

     十八岁的男子汉连这一点常识都没有。我懊恼之极。望着皎洁的月亮,我们在这里举目无亲,饥饿加疲劳,使我们无可奈何。女同学无助加恐惧的眼光看着我。希望我能拿出个好办法。哪有什么锦囊妙计。我一咬牙,一跺脚,走!顺着铁轨往南,一定能达到目的。我们相互搀扶着,跟跟苍苍的往前走。漆黑的夜晚,只有发着蓝光,像鬼脸一样的铁道指示灯在前边召唤着我们。我至今还感谢我的几个姐妹,她们没有一句怨言,跟着我这个唯一的男子汉走向回家的路。

     那是我第一次拉着异性柔软的手,承担着男子汉的责任。

     现在,上火车不买票被蔑视为“逃票”。当时,对于我们几十万中原知青来说,是不存在这个词的。只要想法上了火车,火红的知青光荣证一亮,那就是车票。郑州火车站向南发的每一列慢车后边,都要挂上一节知青专列。一开始我们带着一股自豪感,兴奋地坐上专列。可好景不长。为了争座位;为了一顶军帽,为了一句话;甚至为了对方多看一眼己方的漂亮女伴,都要大打出手。人多的一方,下手狠的一方,总要把对方打得头破血流,半路下车,落荒而逃。以致到最后谁也不敢再踏上知青专列一步。知青专列成了盲流们的天堂。

     毕竟,京广线小站能停靠得车次太少了。但还有一条窄窄的公路通往城市的家。在这条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也少的可怜。我们只好三五成群站在公路上,拦截每一辆顺路的车。有大卡车;拖拉机;小手扶;胶轮大车;真截不到车,跳上个小毛驴拉的平板车,也要捎上几公里。有的驾驶员不乐意,我们就拦着车不让走,甚至拳脚相加。
     最惨的一次,是在中牟、尉氏、新郑三县交界的一个小村旁,我们拦着一辆拖拉机。非让送我们一段路。司机不从,我们就大打出手。谁料想,这辆车就是附近村庄的。只听司机大喊几声,附近种地的农民举着锄头、铁锹就像打狼似的朝我们扑来。我们一看大势不好,只好撒丫子落荒而逃。从家带的换季衣服,也成了农民们的战利品。回村向农民朋友说起这事,他们告诉我:“你们可惹住家了,那是解放前有名的土匪窝。”一帮“年轻的游击队员”,竟然闯进老匪窝,哪有不落败得道理。

     在这条归来、去兮的路上,我们有欢乐、有惊险、有眼泪、还有鲜血。

     我的几个知青朋友,因为拦到去驻马店灾区中央慰问团的车,被劳动教养。同校的一对知青恋人,一同回家,被砸在倒塌的候车室里。还没有细细品尝爱情的甜蜜,就被双双砸成重伤。我的一个发小,因拦车回家,被无情的车轮夺去了年轻的生命。他的母亲,也是我的干娘至今还思念着未归的儿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