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原创]我的知青生涯


  共有490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我的知青生涯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扎兰屯人
  4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12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7/27 15:41:00
[原创]我的知青生涯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5 8:58: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知青生涯(之十)

 

十四、春耕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一到,队里就请来八五七农场的拖拉机把麦子早早的播种完了,其余的苞米、大豆、谷子、高粱、土豆等庄稼都由我们自己来播种。

    内蒙的春天很少下雨,天气十分干燥,而且时常刮风。播种谷子时,先用牛或马拉着犁在垅台上面划开一条沟,露出下面的湿土。然后由有经验的社员进行撒种、培土。为了保墒,在后面要有三个人赶紧把播种过谷子的地方踩实。社员把这种农活儿叫踩格子。

    踩格子这活儿说起来简单,其实干起来也不容易。踩格子时步辐不能大,两脚要走直线,就像模特走猫步一样。第一个人走过之后,第二个人的脚印要紧挨着第一个人的脚印踩,第三个人的脚印要紧挨着第二个人的脚印。这样就把播种过谷子的地方全部踩实了。

    在春季,内蒙的风说刮就刮,一刮还很大。有时风吹的人站都站不稳,为了保质保量的干好踩格子的活儿,我们都找来树枝当拐杖,为的就是走得稳一些,脚印踩得直一些,把土踩得实一些来保住墒情。内蒙的田地都很大、很长,一根垅短的也有一里多地长,长的有二、三里。所以踩格子每天要走几十里路。

    踩格子的活儿虽然很累但也有乐趣,那时节气已经过了谷雨,去南方过冬的鸟儿陆陆续续的飞了回来,草地上,树丛中到处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听见它们欢快的叫声。我们在种地时经常会惊飞在地里觅食的百灵鸟,它们高声叫着,扑煽着翅膀飞向几十米的高空。那时,我会学着百灵鸟的叫声吹起口哨,引起百灵鸟的共鸣,鸟儿就叫得更欢了。

    给庄稼播种前前后后要干一个多月,这时早播下去的种子有的已经开始发芽了。

十五、搬进新房

    六九年春耕之后,火车头大队给我们知青盖了房子,房子建在村子最北面的山岗上。两个队知青点的房子紧挨着,各盖了五间。房子是用片石砌成的,黑土、碎草和泥芶的石头缝,屋顶上苫着厚厚的茅草。中间的一间是厨房,两个灶台、两口大锅,用来烧饭和取暖。东边的两间住的是女生。我们四个男生住在西边的一间屋子,再往西是我们的库房。屋子里很宽敞,一盘大炕在屋子里横贯东西。

    房子盖好以后我们就搬了进去。我至今还清楚记得搬家那天我们大家都把被子晾在柴禾垛上晒,车老板给我们用马车拉来两口大水缸,马车走到柴禾垛跟前时,忽然不知从哪刮来了一阵风,吹起了晾在柴禾垛上的被子,把拉车的马吓了一跳,马儿拉着车猛地往前一窜,没有拴牢的两口大缸顿时从车上滚落到了地上摔得粉碎。车老板十分后悔没有用绳子把缸捆好。

    住进新房之后我们在房前还开了一大片地,大约有一亩,作为我们的菜园子。为了防止猪和鸡、鸭的祸害,我们在菜园子四周挖了一圈壕沟,沟边的土堆上还用柳条编了篱笆。菜园里种的有大葱、胡萝卜、黄瓜、豆角、茄子什么的,四周靠近篱笆的边上种的是角瓜。在菜园门口女生还种了几簇花儿。一到收获的季节,菜园里的角瓜都吃不了,只得用来喂猪。或者切成条晒成干,等到冬天再吃。胡萝卜、“不留客”什么的我们用来腌成咸菜。

    菜园子的西边是我们的猪圈,里面养着两口猪。西边的库房窗户底下我们还盖了鸡窝,养了几十只鸡。小鸡是老乡帮我们孵的。有的女同学在那还学会了在炕上孵小鸡,这都是后话了。

    搬到后新房以前,有的社员对我们说,今年冬天你们就不会那么享福了,肯定会挨冻,当时我们听了还不以为然。后来到了冬天才真正感到了新房里真冷。灶间水缸里的水被冻成半尺多厚的一层冰,把缸都冻裂了。睡在火炕上,上面冷下边热,睡觉时头上还得戴着皮帽子。记得有一年下大雪,房门都被雪封住了,推都推不开。后来还是有人从窗户跳了出去,清理干净门口的积雪,其他同学才能够出走房屋。

    在冬夜,半夜尿憋的不行,也不愿意穿上衣服跑到屋外,憋的实在忍受不了,才爬起来,披上羊皮袄,推开窗户,掏出那家伙就是一顿痛快淋漓的撒呀!屋外窗沿下,不久就结了高高的冰坨。一直到来年开春,冰坨才慢慢融化。

    那一年冬天我的一个同学坐马车去边壕南边的中兴公社买东西,回来的路上赶上了大烟炮(就是暴风雪),虽然头上戴着皮帽子,脸上还是被寒冷的冰雪天气冻起了水泡。我的耳朵也在插队的时候冻伤过,六九冬天我到和平四队找张兰根去玩儿。在回火车头的路上,由于出屋门时没有把皮帽子的两个护耳放下来,等到在草甸子上走了一会儿觉得冷了再放护耳时已经晚了。刚开始只觉得耳朵有些痒痒,过了一天耳朵便肿得老大,像猪耳朵。后来到了春天,耳朵上慢慢脱了一层皮,才一点点好起来。

    我们养的鸡当年秋天有的就开始下蛋了。那时还没有给鸡编好下蛋的鸡笼子,后来我和王然编了两个鸡笼子放在了库房窗外的窗台上。可两个鸡笼子哪够它们用的呀,每天只听见母鸡下蛋以后“咯咯哒,咯咯哒,”的叫声,可就是捡不着几个鸡蛋。后来我盯着即将下蛋的母鸡观察了两天,哈、哈!原来它们下蛋的地方就在柴禾垛底下、在鸡窝里,我捡了满满的两大筐。后来赶紧又编了几个鸡笼子供它们下蛋用。

    我们养的两只猪主要由做饭的同学喂养。我们的伙食非常单调,缺肉少油,所以泔水里也没什么油水。好在夏天地里有野菜,同学们从地里干完活儿收工回来,都顺便从路边采摘一点野菜,十多人加在一起就是一大锅。野菜主要是曲麻菜、苋菜、马曲菜和老苍子的嫩叶。冬天给猪主要喂的是土豆加上刷锅的泔水。只有到了给猪催膘的时候才舍得喂一些粮食。猪一直要养两年才舍得杀,那时猪已经长到三百来斤。杀猪一般在春节前几天,一来冬天猪肉好存放,二来过春节可以好好打打牙祭。

    经常给我们杀猪的是一个姓施的老哑巴,老人家五十多岁,别看不会说话。可待人却非常热情。老人一生没有结过婚是个鳏夫。每当听说我们请他杀猪,他都非常高兴,早早就把杀猪刀磨得飞快。每次杀猪我们四个男生都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猪捉住,把猪蹄捆好,抬到案板上。猪仿佛也知道死期到了,拼命的踢着、蹬着、叫着。只见老哑巴对准猪的心脏只一刀,猪便咽了气。烧锅开水褪净猪身上的毛,开过膛,取出下水。老哑巴还把猪大肠洗干净用猪血和猪肉添上作料给我们灌了血肠,上屉蒸过后切成片吃,那个香啊,仿佛是天下最好的美味!每次杀完猪我们都会请老哑巴美美的吃一顿,然后又给他割一大块肉捎回家,酒足饭饱后,老哑巴就醉醺醺,美滋滋地拎着猪肉回家了。

    猪油、和肥肉我们都把它熬成了油,作为一年的食用油,瘦肉和一部分下水放在屋门口,盖上从井沿刨来的冰再浇上水封冻了起来准备随时解馋。熬好的大油存放在灶间的坛子里,作为一年的炒菜用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5 10:45:00 [只看该作者]

春耕描写真细腻,

自力更生建家起,

各方都在做努力,

生活内容自筹集。

一个团结、勤奋的知青集体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4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5 10:55: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团结、勤奋的知青集体户!

 

同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扎兰屯人
  4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12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7/27 15:41:00
我的近照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5 14:10: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6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家认识一下,这就是我。去年回内蒙时在扎兰屯知青纪念石旁的留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扎兰屯人
  4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12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7/27 15:41:00
我们插队时住的老房子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5 14:20: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193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就是我们当年住的老房子。还是那毛石搭就的五间房,中间的一间是厨房。左边的一间是我们四个男生住的。最左边的一间是库房。右边的两间是女生住的。房屋前面的砖墙原来没有,那里原来是我们的菜园,里边种满了大葱、角瓜、黄瓜、胡萝卜、茄子、辣椒什么的。屋顶原来苫的是茅草,现在变成了油毡。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扎兰屯人
  4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12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7/27 15:41:00
[原创]我的知青生涯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6 8:24: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知青生涯(之十一)

十六、打井

    我们插队的村子一共有四口井。一队和二队的粉坊各有一口井,两个队中间的大道上有一口井,就是我在文章开头说的那口老井。再有的一口井在村子的东南方。我们刚到村里时,这口井还有,就是开忆苦会之后地主婆跳的那口井。后来也不知什么时候那口井坍塌了。村子东南的村民吃水都要到村西的那口老井去挑水,挑一挑水要走将近二里路,村东南的村民包括我们吃水成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队决定在塌方的那块地方重新打井。打井的人是从两个生产队临时抽调的,大多是有经验、身强力壮的社员。我和王然也被调去打井。那年我们俩人二十来岁,血气方刚。知道打井是个艰苦的活儿,自己的家庭出身又不好,这回有了全村人关注的艰苦的活儿,自己有幸被大队选中,很想在这次好好表现一下自己。

    那时打井不像现在,选好地方立上钻塔,钻机一开,几天之后井就打成了。那时不行,全靠一把锹,一把镐,一点点铲,一点点刨,全是体力活儿。但大家的干劲很足,因为大队给的工分高。

    坍塌的井不像新打的井,清理走表面的沙石,下面就是石头。为了清理出石头还得打炮眼放炮把石头崩的松动了才好清理。坍塌的井就不同了,它是从井壁中央开始坍塌的,坍塌之后的井底离井口还有十多米。井头里泥沙、碎石什么都有,井底下方圆只有二、三平米只能站下两三个人。大家在井口架好了辘辘,下井要坐到辘辘下面的筐子里。井上面的人和井下的人分好工,摇动辘辘把人送到井下。因为坍塌的井壁有的石头还是松动的。先让一个有经验的社员坐在筐子里,手里拿着一根撬杠,由他指挥着往下放一点他乘坐的筐子,再捅一捅井壁,把井壁上的浮动的石头撬下来。免得人下到井底下井壁上的石头掉下来砸伤人。刚开始大队还不让我们知青下到井底下,因为井底下太危险,砸伤了别人还好说,但砸伤了知青就没法交代。

    说老实话,打那口井我只下去过一次。还是在我一再要求才让我下去的。刚开始坐在筐子里还没觉得什么,井口的社员摇动辘辘一点一点往下放,像坐在摇篮里。等下到井底,心中突然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感,连大气也不敢喘。抬头看看井口只剩巴掌大的一块天。井壁和井底都是湿漉漉的,水滴一滴一滴从井壁滴落下来。有时滴在脸上就把自己吓了一跳.因为那时谁也没有安全帽,在井下时刻得小心井口和井壁往下掉石头。社员们看我那么胆小,从那次以后再也没有让我下到井底干活。

    打那口井前前后后一共用了一个多月,从那以后我们和村子东头的人就不用跑那么远的路挑水吃了。

十七、打石头

    我们生产队里没什么副业。听说成吉思汗镇北面山里的石头能卖钱,队里也组织了采石队。有车树贤、老于头、杨山子、老任头、姚玉等四、五名有经验的老社员我和另外两位男生也被队里选中。去的人都是家里没什么牵挂的人。再一个队里还有一个奖励政策,就是在山上干满了三个月就由队里给买一双球鞋。

   成吉思汗镇离火车头村四十多里路,要穿过大草甸子翻过十多座山岗,过了劳改农场就能看见成吉思汗镇的房屋了。成吉思汗镇有火车站,起点是齐齐哈尔或哈尔滨直通满洲里。成吉思汗火车站只是一个小站,快车在这里都不停。

    生产队在成吉思汗租了一间房屋,房东姓什么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已经忘记了。只记得他家共有三间土坯房,我们住在东边的一间里。屋子里面是南北炕。屋外有马槽可以同时喂十多匹马。马槽的南边是他家的菜园,菜园里种满了各种蔬菜。菜园里还有十几棵沙果树,一到秋天树上就结满了沙果,好客的房东经常摘下来一些送给我们尝鲜。

    我们打石头的地方离成吉思汗镇还有十来里路。在成吉思汗镇西的西山上。每天早晨,我们七、八个人吃过早饭就出发了。离开小镇,走过雅鲁河上的木桥,就是一片天然的树林。树林里面有柞树、白桦树、白杨树、榆树、柳树、臭李子树和山丁子树,其中柳树最多。树木刚刚在发芽。走出树林远远的就能看见西山了。

    走到山下一看,山不算高,也就五六十米。山上已经有不少采石场,不少人在那干活儿。采下的石头是粉红色的花岗岩。我们赶紧找了个地方干了起来。铲去山表皮的浮土、沙子和碎石,两天之后就露出了大块儿的石头。

    开石头要打炮眼,扶钢钎是技术活儿,钢钎事先要淬过火,钢口要软硬适中。两个人打大锤,钢钎要不停的转动,否则钢钎就容易被石头卡住。我曾学着社员的样子试着扶了一次钢钎,可打了一会儿炮眼却打成了三角形。打好一个炮眼一般要用半天时间。炮眼打好以后要装上炸药和雷管,然后再插上引信就准备点炮了。点炮前都大声招呼着“点炮了!点炮了!注意隐蔽!”然后赶紧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几声轰隆隆的响声之后,大块的石头松动了,碎石、砂土崩了一石场,我和另外两名男生负责挑走碎石、砂土清理场地。被震松的大块石头要用撬杠撬下来,然后用十八磅的大锤把它们破成一个人可以抱得动的小块。这些石头就可以装车往火车站运送了。

    破石头这活儿刚开始我以为挺容易,等我把大锤高高的举起来,再往石头上砸的时候,大锤的惯性把我和大锤一起甩了出去,要不是社员一把拽住了我,脑袋就碰到了石壁上,非得头破血流不可。时间长了我破石头也找出了一些窍门,那就是大锤抡起来要始终打击一个点。不能东一锤西一锤,大锤举起来要轻,不能用力过猛。等大锤往下落时,要随着大锤的惯性发力、使劲。这样用不了几锤半尺多厚的石头便碎成两半。

    每天早晨做饭的杨山子都会把我们从睡梦中叫醒,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了。

    暮春时节,河滩上的柳树、树林子里的杨树、白桦树、柞树、榆树的枝头都悄悄地冒出了嫩芽,远远望去那是一抹新绿,随着时间的推移,嫩芽一天天长大,绿色逐渐变深,远远望去树林由淡青色变成了草绿色。

    小满鸟来全。树丛中不知名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悦耳动听。我们一边走路,一边观赏路边的美景,一边聆听鸟儿的叫声,仿佛我们每天就是在画中游。

    已经干了一个多月了,山下的石头已经积攒了不少,可以往火车站送了,队里派来了三辆马车,每天负责往火车站送石头。这天我们干累了正在石场里休息。赶车的侯老板爬上了采石场,老侯个子不高,干瘦干瘦的身材,出于好奇,他拎起了大锤砸开了石头。就他那身板哪干得动这样的力气活,只见他把大锤抡起来没有打在石头中央,却打在石头的棱角上,石渣飞溅起来,有一片石头崩到石壁上反弹后正好崩在我的左眼上,我只觉得眼前一黑,本能地赶紧用手蒙住了眼睛,只觉得指缝间一股热流淌了下来。我心说坏了,眼睛是不是崩瞎了?!老侯也吓坏了,赶紧赶着马车把我送到成吉思汗的卫生院,医生检查过后,欣喜地告诉我说,小伙子别害怕,还好没有崩瞎眼睛,只是崩破了左眼的上眼皮。至今,我左眼的上眼皮上还留有打石头留下的印记。

    老于头、车树贤都是队里的能工巧匠,可以说地里的农活和庄稼院里的活儿的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两个人又十分的勤快,闲暇之余他们常常到河滩上、树丛中割来一些柳树或榆树的枝条编成筐或者篮子。他们编,我们在旁边看。时间长了王然、朱奎和我渐渐也掌握了这门技术。也割了一些柳树、榆树的枝条学着编了起来,一来二去编的还很像样子,什么圆底的、长底的、拧花边的、別花边的筐和篮子我们都会编。队里的马车回村里拉粮食的时候,我们就委托车老板把编好的筐和篮子给女同学捎了回去,这些篮子和筐还真派上了用场。秋收的时候女同学们用就它来装掰下的苞米、装土豆。还学会了编粮食囤,一个囤里面可以放一千多斤粮食。后来到大港油田矿机研究所参加了工作,在团伯洼农场放马时我还给同事编过花筐用来盛针线。

    在成吉思汗打石头干了两年,后来山上的石头越打越少,我们不得不转场到碾子山去打。碾子山离火车头村七、八十里路,采石场离火车站也比较近。我们就住在给队里喂马的老房头哥哥的家里。转场那天兵分两路,一路是马车拉着我们的行李,另一路是我和几个两个同学乘火车去碾子山。分手前老于头把二百多个雷管交给我来保管。后来上了火车,等车开了,我忽然想起乘坐火车时是不允许把雷管带上车的,我赶紧从车厢中间走到了车门口,以防万一。现在回想起来都后怕。

    在碾子山打石头不同于在成吉思汗,在成吉思汗打石头是从半山腰,而在碾子山是从山顶往下挖。揭去表层三、四米厚的片石,下面的石头车站才收。在采石头的坑里我们修了坡道,便于把打好的石头往坑外运。坑底的石头要靠我们一块儿、一块儿从坑底背上来。队里怕背石头时石头硌伤我们的脊背,给我们每人买了马鞍下面垫的毛毡垫儿垫在后背上。背上来的石头哪块都有百十来斤重。

    记得有一次当地的一个社员拉我们不要的片石给自家垒院套,拉车的是一匹又瘦又瘸的老马,马车就停在石坑前的坡道上,车上片石多装了一些,马拉不动了,装满石头的马车顺着斜坡往下倒。当时王然、朱奎和我还在石头坑里,躲都没有地方躲。说时迟那时快,眼看马车的轱辘只差不到一尺就要到了坑边,一场车毁人亡的事故就要发生,幸亏佟宝林大叔把一根木杠伸在车轱辘地下,止住了下滑的马车,否则装满石头的马车一旦翻到坑里,我们三人非死即伤!赶车的老板吓坏了,赶紧把一车的石头卸下来,把空车赶到坑边,草草装了一点石头就回家了。那次真得感谢佟大叔,要不是他我们三个人早就葬身那片黑土地了。

    我们打石头打了将近两年,打石头锻炼了我们坚忍、吃苦耐劳的性格,艰苦的劳动赋予了我们遇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勇气。(待续)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4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6 9:05:00 [只看该作者]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看过美文,往事历历,过去的一切,都呈现在眼前。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扎兰屯人
  4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12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7/27 15: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6 10:23: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千帆过版主的关注和点评。  

    是的,那段往事别看都过去了将近四十年,但那是我们最年轻的时候,朝气蓬勃!风华正茂! 意气风发!我们把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边疆,奉献给了那片黑土地,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我们都十分的珍惜,当然珍惜的不仅仅是那段经历,是太多太多......

 

我们常相聚,

常聚常回忆。

虽然有苦乐,

人人都珍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6 10:44:00 [只看该作者]

近照展示好精神,

续文细述采石阵,

当年惊险都历过,

方有今天幸福深。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扎兰屯人
  5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123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7/27 15:41:00
[原创]我的知青生涯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8/27 9:14:00 [只看该作者]

  我的知青生涯(之十二)

十八、苦中有“乐”的艰苦岁月

    我们那时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尤其在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东北的春天来得很晚,门口菜园子里种的菜得等到六、七月份以后才能拔来吃。所以一年四季我们吃的主要蔬菜就是土豆。也就是前面说的炒土豆丝儿、炒土豆片儿、熬土豆块儿。说是炒菜,就是往锅里放一点大油,也没有葱花炝锅,然后就把切好的土豆往锅里那么一推,翻炒几下,搁上点水,再放上点盐,开锅后再焖一会儿菜就算做好了。有时土豆都没得吃了,就吃煮黄豆。黄豆吃光了就拔野菜吃。

    搬进新房以后,我们就把队里头年分的苞米都放到了青年点的库房里。在城市长大的我们哪知道怎样储存粮食呀?苞米就堆放在库房里的炕上,我们也不懂得抽空儿在晴天把苞米放到外边晒一晒、晾一晾。在炕上放了整整一个冬天苞米都捂了,长出了绿毛,发了霉。就是这样的苞米,我们还磨成了面,将就吃了一个多月。后来还是大队的续开选发现了,赶紧给我们换了好的苞米。后来听说他把换走的焐苞米给生产队里喂马和猪,牲畜们都不吃。我们都非常感谢老续给我们做的一切。

    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我会利用看青时挎着篮子到村西的杨树林里采蘑菇、拔苋菜、到村子北边的草甸子上采黄花菜。把苋菜洗干净再用开水焯一下,剁成馅放上大油和盐包苞米面菜团子吃。把黄花菜和黄豆酱放在一起搁上一点大油炒着吃。看着大伙吃的香甜,我心中感到十分的惬意。

回到天津参加工作以后我还想着苋菜菜团子这口美味,也拔了一些苋菜按照当年的方法包菜团子吃,但吃了却感到没了当年的味道。                                       

    一年当中,我们只是在过年的时候或者在秋天给队里打羊草的时候,才非常难得的吃上几天猪肉或羊肉,平时“肉”是什么滋味当时我们都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那时我们就是一个字“馋”,大家也变着法的吃。只要是能吃的我们都要尝一尝。

    我经常把苞米杆当作甘蔗吃。我常利用打更的机会把场院的黄豆装满皮袄的口袋再带回青年点给大家炒着吃。我常常在看青的时候溜进高粱地、糜子地里打乌麦吃。糜子的乌麦太小不如高粱的乌麦好吃。在高粱地里打乌麦时要掌握好时机,太嫩了不好吃,太老了又发苦,还噎人。要选在乌麦的苞芽刚刚钻出高粱秸的顶端,乌麦上面那一层薄薄的浅绿色的嫩皮还没破开时的最好吃。高粱的乌麦采过一茬过几天还可以再采第二茬。有时乌麦打多了我就捎回青年点给女同学吃。

    秋天的苞米灌满了浆,我会找个没有人的地方薅几把干草,然后把草点着了,再掰几穗青苞米在火上烤着吃,烤苞米非常香,就是吃过以后嘴唇上都是黑黑的草木灰,想瞒人都瞒不住。看青走在苞米地里,幸运的时候我还会碰见即将成熟的向日葵,赶紧跑过去把葵花头剥下来,一边走一边嗑,那个美!

    在看青的时候,估计时间差不多晌午了,我会跑回青年点,趁做饭的女同学不注意,用铁铲从锅里揭下一个刚刚贴熟的苞米面饼子。刚刚贴熟的苞米饼子一面是焦黄的嘎,脆脆的,一面是软糯的热乎乎的。赶紧趁热用刀从中间片开,然后偷偷的从装油的坛子里舀上一勺大油,再从酱缸里舀一小勺黄豆酱放在苞米面饼子中间,一夹,然后悄悄溜出屋子。大油溶化后慢慢渗到苞米饼子里,跑到房后的庄稼地里大口朵颐。哎呀,那个香!我原以为只有我干过这种事,后来听王然、张兰根说起苞米饼子夹大油,哈哈,他们也吃过这种美味。做饭的女同学经常抱怨坛子里的大油下去得快,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听着她们的抱怨我就偷偷的乐。

    吃腻了苞米碴子粥、小米饭、贴苞米面饼子和焀土豆。就把吃剩下的焀土豆再放上盐和花椒煮了以后当咸菜吃。端午节快要到了我们大家想吃粽子,可没有苇子叶包不了粽子。还是王然的点子多,跑到高粱地里从高粱秸上揪来一些高粱叶,当作粽子叶。头年秋天队里分了大黄米,把大云豆煮烂了捣成泥做馅,包好的粽子虽然没有四个角,但总算包成了。煮熟了一吃,嘿!还真有苇子叶包的那种清香味儿。

    天津有一种叫“驴打滚”的小吃女同学也试着给我们做了一次。先把大黄米磨成面,把黄豆炒熟也磨成面,然后再把芸豆煮熟捣成馅儿,放上糖精。大黄米面擀成皮儿,再裹上芸豆儿馅,蒸熟以后再在外面滚上黄豆面,“驴打滚”就做成了。

秋天大豆扬花以后枝干上挂满了豆荚,我们又想起了吃毛豆。我们的青年点在村子的最北边,房后不远就是黄豆地。说干就干,晚上我们四个男生趁着夜色跑到黄豆地里撸了两盆毛豆,往锅里一放,舀上几瓢水再放上盐就煮了起来。四个人美滋儿滋儿地吃完了豆,然后再把豆荚放在盆里端出门外,在房后挖个坑一埋,神不知鬼不觉,连女同学都不知道。

    当年的艰苦岁月也不知怎么熬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有许多感触。现在的青年人更无法理解了。艰苦的生活养成了我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十九、迷路

    有一年刚刚过了立冬,听说白家窝铺有做豆腐的,可以用黄豆换,一斤黄豆可以换三斤豆腐。那时晚上我还在给队里打更。白天睡醒觉没什么事,为了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吃过午饭我找社员借了一辆自行车,在车后面的支架绑好一个篮子,里面装上十来斤黄豆就上了路。 

    白家窝铺离火车头村十多里地,要经过一个大草甸子和几座山岗。出发时天气晴朗,蓝天上飘着几片白云,山坡上,草甸子里到处是半人高的凄凄的荒草,我无心观看路边的景色,飞快的骑着车。十多里地半个多小时就到了。来的早不如来得巧,豆腐刚刚做得,我马上换好了豆腐,整整装满了一篮子。好客的老乡听说我是从车家窝铺来的,怕我误了赶路,赶紧帮我把篮子放在车后的支架上捆好,我骑上自行车急急忙忙往回赶。

    天不知什么时候阴了下来,还飘飘洒洒地下起了雪。那是初冬的第一场雪,大地还没有封冻,雪落在地上一会儿就化了。我一看不好,赶紧慌不择路的往前骑,自行车骑了一会儿就骑不动了,原来车轱辘和挡泥板之间糊满了泥。只得找一根树枝清一清挡泥板上的泥,再往前推。就这样推着车走一会儿,清一清泥,也不知清了多少次。雪越下越大,不一会儿漫山遍野白茫茫的一片,偌大的荒山、草甸子上只有我一个人在步履匆匆的赶路,荒野里静极了,只有我走路时脚踩在雪地上的沙沙声和雪花飘落在地上的声音。我分不清哪里有路那里没路,只顾低着头在齐脚脖子深的雪地里推着车往前走。暮色中,一只野兔被一只不知名的野兽追赶着,不一会儿就跑得没了踪影。我感到了害怕,心想,这时我可千万别碰见狼……。

    前面一片水塘挡住了去路,水面上还没有完全结冻,水塘中间的水还在哗哗的流淌着。我去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水塘呀,我怎么走到这里来了?!哎呀!不好我迷路了!我赶紧又推着车顺着刚才走过的脚印往回走,这一来一回又多走了七八里路。好不容易找着了去白家窝铺时熟悉的路,心里的一块石头这才落了地。

    回到青年点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同学们已经吃过晚饭。大家正在为我久久未归而着急呢。我告诉大家在回来的路上因为下雪我迷路了,好在又找着了去时的路,同学们听说了都为我庆幸。从那以后再不会因为给大家改善伙食让一个人外出了。(待续)


 回到顶部
总数 85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