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终于看到“纪念文集”工作进展的消息了,前几天光看到晚会筹备得热火朝天,还以为其他几项工作没着落呢。
看了“纪念文集”编务工作会议纪要,发现编辑阵容不是一般的了得。
叶研,大家肯定听说过,《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和编辑,当年,黑龙江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现场报道者,文章写得那个好,开了新闻报道“现场直播”之先河,至今让读者记忆犹新。后来又去了北极、南极和极地珠峰(所谓“三极”,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还去了阿富汗等很多打仗的地方,反正,哪里热闹,不管是国内国外,这个人总要去凑一凑,回头准能炮制出几篇漂亮得不得了的好文章。听说还得过“范长江新闻奖”。
宪子,我认识她,也是《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和编辑。文革后云南大学第一批学生,凭真本事考进去的。前几年在《中国青年报》部门主编竞争时不让须眉,一直领导着一帮子小青年干到退休。退休了还闲不住,又在什么杂志替人“把关”呢。
颜铁明,云南人民出版社资源编辑,听说在云南的名气大得很。看了她近期在网上的一些小文章,才得知是个“女秀才”,佩服!很喜欢那种文风和文笔。
朱忆平,过去不大熟悉。是在红土地知青网上知道的,就是大家熟知的“如歌”,写的文章和拍的照片都很漂亮。
还有个王运昌,这个人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和国家农垦部干过,他牵头组织“纪念文集”的事,太叫人放心了。
说真的,近十几年,各地知青出的文集还真不少,包括去过云南兵团的成都、重庆、上海知青出的文集,也有各个农场知青单独出的集子,内容也还过得去,有些可咀嚼的东西,可都不大过隐。老想着如能把云南知青的高手集结起来出一本高水准,反映当年生活及感受的集子,但又不是简单地白描艰苦生活那种东西,可能会给我们自己留下更多。这件事,非北京知青不可。为什么呢?记得在云南时,我们农场有一种说法,叫做:北京知青撑“文权”(当老师的多),上海知青撑“政权”(当小排长、小班长的多),昆明知青撑“财权”(有一批学财会的中专生曾分配到农场,当了事务长),四川知青撑“军权”(好打架)。北京知青中,高中生多,在各地知青中是最有文化的,可堪当此任。现在终于有着落了,盼着文集快些亮相。
此外,请版主转告组织者,文物展等活动也该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