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先治窝,后治坡


  共有100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先治窝,后治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山脚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82 积分:185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0 23:07:00
先治窝,后治坡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1 12:57:00 [显示全部帖子]

文革时,大寨人有一句话:先治坡,后治窝。
这话的意思是,先战天斗地,然后再盖屋建房。
当年战天斗地的人们年龄大了,窝已经治好了,该修坡了。

 

建国六十年了。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们,他们的父母八十来岁了。
这一点,似乎没有疑问。
最近,朝阳区的一些小区,开展利民活动,先治窝,后治坡。
所谓“窝”,就是二十几层的高楼大厦,居民楼。
所谓“坡”,就是在门口修一个斜坡。

老人们需要运动,需要户外活动。
最让他们发怵的,就是一楼的台阶。有的老人走台阶,需要依赖扶手。
体弱多病者需要坐轮椅,台阶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先治窝,后治坡,就是在大楼盖了十多年之后,在一楼的台阶上安装扶手,
为轮椅修一个斜坡。

 

在旁边看瓦工干活,非常简单。
垒个砖儿,抹个泥儿,再涂些水泥,这些,都是北大荒一级瓦工的活计。
那么简单的活儿,咋没人干呢?
人们想,漂亮的大楼下,画蛇添足,附加一些粗工拙技,有些不雅。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大兴土木,谁花钱呀?

 

北京的老人渐渐增多了。再过二十年,与共和国同龄的人们也八十岁了。
这是哲人高瞻远瞩,精辟的预言。明摆着的事情,还需要哲人说吗?
北京还在建筑。那些新盖的居民楼,能为现在和将来的老人们,提供方便的,

有扶手的,可以走轮椅的,一楼的,大门吗?

 

南无阿弥陀佛,善哉,阿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