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向社会以后遇到的第一位领导,也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好的一位领导,他就是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时的连长,那时的连长30岁出头,高高的个子,眼睛不大,总带着微笑,我们刚到连队时,都是十六七岁的孩子,常常想家,他为了哄孩子,给我们在篮球场旁做了一个“转伞”是用大粗绳子做的,吴秀梅玩转伞时,两条长辫子在空中飞舞,当时的情景,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从这点小事,可以看出连长有一颗多么善良的心。
那个时候还是一个政治挂帅的时代,处于备战备荒的时代,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当时必须做到,任何事情都要符合军事化要求,吃饭要快.做事也要快,一切都要符合打仗的要求,有时半夜三更紧急集合,连长亲自下到各个宿舍,帮助动作慢的知青整理行装,不让一个人掉队。连长以身作则,深入实际,在他的办公室根本就见不到他,他永远是在:田间.机务排.果树林.试验田,和他的战士在一起。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各个排都在作年终总结,由于我对年终总结有异议,和写总结的宋珊争吵起来,随后我抢过总结给撕了,第二天全连大会,我看见宋珊拿着重新整理好的总结坐在那里,我很气愤,真想马上过去把总结抢过来,撕了。这时一个人跑过来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杨岚:“关键时刻一定要坐的住,有什么事会下再说!”我抬起头,发现连长就坐在我的对面,冲我微微一笑。会下连长和我谈了很长时间,耐心的给我做思想工作,直到我想通了才回家。现在想起来我们的连长是那么的不容易,当时的连长上有老.下有小,父亲一直有病,卧床不起,最小的孩子只有两岁,可是为了我们这些下乡知识青年,连长付出的太多太多了,连长为我们的付出,不仅仅说连长思想品德高尚,最根本的是他对知青有着一颗“爱心”有着一种责任。他曾经说过:"你们任何一个人在我这有一点闪失,我都会愧对你们的父母。”现在我们知青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与成绩都凝聚着连长对我们的言传身教。非常感谢我当时遇到了一位好领导,好连长。
三年前的国庆节,连长和夫人一起来北京,我陪他们一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看到老两口那么开心,我很高兴,我对连长说:“北京也是您的家,您的那么多孩子都在这里,我们都在牵挂您......
祝愿我们的老连长晚年幸福!有时间我们还会回家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