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原创]为老贫协挑水,这担水一挑近三年


  共有175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为老贫协挑水,这担水一挑近三年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神州行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07 积分:1699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2/31 23:09:00
[原创]为老贫协挑水,这担水一挑近三年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 22:15: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下乡记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下乡记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下乡后的第二天,村里召开北京知青插队欢迎会。当年村里居民112人,那一天男女老少近百人参加了欢迎会。当天,小队支书带领我们前去抗日英雄马定夫牺牲的战场。

 

   为老贫协挑水,这担水一挑近三年。

 

   清明节认干爹,这是为什么?我和老贫协究竟产生什么感情?话还得从下乡说起。

   当年下乡,为迎接知青的到来村里召开欢迎大会。在会上,小队支书介绍村里的土地和生产情况,并逐门逐户地介绍村里的家庭。欢迎会上,队里的干部一一站起来,向知青鼓掌欢迎。在掌声中,一位瘦弱的老人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从那时起我和这位老人结下不解之缘,这位老人就是村里的贫协主席。

 

    抗日战争时期贫协主席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当年中北岭地区是八路军抗日游击战区,村里的农民大部分加入游击队。我们插队到中北岭后的第三天,小队支书便带领我们到村外看一看。路上小队支书讲起许多当年打鬼子的故事。一次扫荡,鬼子进村,游击队掩护村民躲进山沟。当年为抗日,不让粮食被小鬼子夺走,村里的粮食埋在山里。找不到粮食,小鬼子气的将村里的好多家灶台上的铁锅砸烂。小队支书又向我们讲起抗日英雄马定夫的故事。抗日英雄马定夫曾经带领八路军在中北岭一带保护麦收与日本鬼子展开阻击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受党组织派遣马定夫回到家乡,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与中共榆社县委同志一起,运用巧妙的斗争策略,撵走了顽固反动的国民党县长,由我党同志担任县长,迅速在全县掀起了抗日救国高潮。1937年10月正式组织起抗日游击队,马定夫任抗日游击队第3大队大队长兼指导员。随后任太行2分区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新编第10旅30团政委等职。

 

    1943年6月,正是晋中平原的麦收时节,马定夫率部来到太谷县南山根据地中北岭一带,参加夏收保卫战。他指挥部队在民兵配合下,采用阻击、伏击战法,粉碎了驻太谷日伪军的偷袭,击毙敌人30余人,大获全胜。根据地人民编了两首颂扬30团和马定夫的歌谣,四处传唱。同年7月23日,日伪军200余人偷袭南山枫子岭,直接威胁着千余名群众的生命安全,他迅速组织部队抗击敌人。他对指战员说:“有我们就有群众,我们绝不能让群众受到鬼子的伤害!”他身先士卒,与敌展开血战,抢占了山头,掩护了千余名群众安全转移。战斗中,他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8岁。为纪念这位革命先烈,太谷县人民政府将马定夫的牺牲地枫子岭村改名为“马定夫村”。

 

    为悼念革命烈士,小队支书带领我们翻山越岭来到当年反扫荡中抗日英雄马定夫牺牲的战场。“马定夫村”位于中北岭村的东北方,相距约4公里。望着眼前的纪念碑,那一刻我已深深地爱上这片黄土地。

 

    抗日战争中老贫协受过伤,解放后留在村里享受“五保户”待遇。不知什么原因,老贫协患有胃病,使他失去了劳动力。病发时,老贫协疼痛难忍,有时还吐出血来。为止痛,老贫协从山里找来一种土,洗一洗吞下止痛。和老贫协见面时,几乎常常看到老贫协从口袋里掏出纸包,纸包里包裹着沙土。

 

    看到眼前的场景,听到老贫协的家庭状况,我开始了下乡后新的行军——照顾老贫协。

 

    四十年前,我在插队之乡度过难忘的春节。我在《四十年前的春节——纪念山上下乡四十周年(10)》写道:从那时起我便立下决心,担起照顾老人的担子。我决定以后常去老贫协家看望老人、陪伴老人,为老人多做一点家务事。当年,当地驻军凤山部队在公社生产大队举办党员、干部学习班。腊月初七(1969年1月24日)学习班召开动员大会,大队所属的各村党员、干部集中到生产大队。我既不是党员又不是干部,依然参加学习班和动员大会。在回来的路上,老贫协的胃病又犯了。老贫协气喘吁吁,回家的路上弯着腰、捂着肚子,脚步越走越慢,渐渐地落在回家队伍的后边。我停下来,发现老贫协不在身边,回头观望。看到老贫协现状,快步跑向老贫协。我陪伴老贫协慢慢地返回村里。返回的途中,我和老贫协边说边走,我不时地搀扶着老人。当时想的只是从精神上给老贫协一点安慰。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下乡记1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当年陪伴老贫协的记载日记

 

 

    为了使老人不感到孤单,每日收工后我就走进老贫协的家门。渐渐地我们有了感情,每一次走进家门,老贫协总是拉着我的手,把我拉向炕上。我在老人的心中已成为亲人。老贫协虽然有妻子,但仍是孤寡老人。老贫协的妻子患有妇科病,不能生育。而且例假不正常,子宫疼痛,时常子宫出血。老贫协观察很细,他说我的双脚细长很漂亮。去老贫协家我总是把下田干活时穿的球鞋换掉,换上母亲给我做的布鞋。从小我体弱多病,个子虽然不矮,但身体却显得干瘦。穿上布鞋,我的脚更显得瘦长。当年老人想把他保存多年的瑞士老怀表送给我。

 

    老贫协常年守候家中,渐渐地成为“大厨”,每次到老贫协家里老人都给我做上好吃的饭菜。一次,老贫协把卤好的驴肉端上来让我吃,盘子里还摆放着给我保留的“驴鞭”。这头驴是在与一匹母马交配时被马踢断了腿,随后村里将这头驴宰杀,把驴肉分给各家各户。那匹马是一头白色母马,它是村里三驾马车的主驾。“驴鞭”壮阳,老贫协专门留给我。

 

    有一天,到老贫协家,正赶老人在做饭。揭开水缸盖,发现水缸里没有水,老贫协跑到邻居家借水。村里吃水要从山沟里担水上山。那是一口地下泉水,清澈透人。无论天有多么干旱,泉水依然涌出。为了保护水源,村里很早就在地下泉眼旁修建了蓄水池。老贫协体弱多病,是村里唯一的“五保户”。即使是生活用水也由村里安排村民担水。为老贫协担水的是老贫协的邻居,他是队里的饲养员。饲养员主要是晚上饲养、照顾村里的几只牲畜。牲畜主要是骡马和牛。饲养员由于是夜晚干活,因此他的工分在队里最高。

 

    老贫协回来了,手里端着盛满水的水盆。看着老贫协吃水这么困难,我问老贫协水桶在哪儿?我要为老人担水。老贫协说,他家的水桶常年不用,已经破损。每日用水不是邻居为他担水,就是他到邻居家取水。我对老贫协说,这样吃水不方便,以后就由我来给您担水吧!说完,我回到我的住处,取来水桶和扁担走出村子。

 

    刚到队里时,生产队安排一位贫下中农为我们担水做饭,照顾知青的生活,以便保障知青全力投身到农田劳动中。没多久,知青自己担水,把它视为劳动和锻炼。几个月之后,知青分组,知青自己照顾自己。我依旧为我的知青小组担水。做饭洗衣服的任务则由我妹妹来完成。

 

    走下山沟,一位贫下中农正在水井里打水。看到我走来,贫下中农向我打招呼:“挑水呀!”“啊!”我说。他说:“你们怪能干的,才来一个多月就能挑水上山了。”“还是贫下中农培养教育的好!”我放下担子,站在他的身旁。这位贫下中农把水桶从水池中提上来,随后又将我的水桶抛向水池。他帮我打满水,我们挑起水桶、担水上山。为防止挑水中不慎滑到,身体滑向山坡,这位贫下中农让我走在前面。

 

    担水上山,山路呈S字型,从沟底到村里近600米。距离虽然不远,但山路却十分陡峭,挑水的担子压在肩上让你气喘吁吁。更何况劳累了一天,本该歇息了,一根担子又压在你的肩上。可想而知这根担子有多么沉重。

 

    进了村子,虽然气喘吁吁,我依然快步奔向老贫协家。跟在我身后贫下中农飞快地赶到我的前面,“你累晕了,走错了方向!”他放下担子,拦住我的去路。我的住所在村子的东边,老贫协家在村子的西边。此时我正在向村子的西边迈步。当时村里有几位乡亲手捧饭碗蹲在家门口正在吃饭。他们看见我挑水也围了上来。我对他们说:“老贫协家里没水,我这是为他老人家挑水。”乡亲们感到惊讶,看着我浑身的汗水,纷纷挑起大拇指,放眼送我把水挑进老贫协家的院门。第二天,我为老贫协挑水之事在村里传开。从那以后,我就天天为老贫协担水。

 

    1969年元月31日我在日记中写道:“每天到井里去照一照镜子,不是看看自己瘦了多少,头发长了多少。是照照自己脸上有没有“灰土”,今天给没给贫协担水,今天学没学大寨、学没学毛选,今天为贫下中农干了那些好事?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有意义渡过,而有意义渡过则是更大地为人民服务。”

 

    一年半之后,县里扶贫,引水上山。县水利局架设引水管道,并在村里建设蓄水池,抽水机把山沟里的泉水引上山来。从那时起,乡亲们再也不用下山担水了。蓄水池蓄满了水,我依然继续为老贫协挑水。

      这根沉重的担子我一挑就是近三年,直到我离开中北岭。当年为老贫协挑水,给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直到今天无论是老一代,还是下一代村民都清晰地记得往事。乡亲们用一句话形容为我为老贫协挑水,说我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这担水洒向中北岭,这担水湿润黄土高坡,这担水让贫下中农更加看重北京知青,这担水一挑就是近三年。这担水,滴滴汗水溶入水中,它就像洁白的珍珠是那么清澈透明、是那么光彩耀人激励我前进。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2140c971e2g214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泉水在山崖下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6 13:37:00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下乡日记》,人生的起点,艰苦的岁月,理想的升华,有意义的经典回忆。

 

      正象神州行所言:“这担水洒向中北岭,这担水湿润黄土高坡,这担水让贫下中农更加看重北京知青,这担水一挑就是近三年。这担水,滴滴汗水溶入水中,它就像洁白的珍珠是那么清澈透明、是那么光彩耀人激励我前进。”

 

 

       不管人生怎样曲折,也不管岁月多么不尽人意,我们将尽力做到人生无悔!谢谢神州行的精彩回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汾酒传香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05 积分:11014 威望:0 精华:11 注册:2008/11/9 12:0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27 20:47:00 [只看该作者]

  神州行的这篇日记所反映出来的内心世界,才是我们大部分山西插队知青当时的真实写照和思想境界!

——1969年元月31日我在日记中写道:“每天到井里去照一照镜子,不是看看自己瘦了多少,头发长了多少。是照照自己脸上有没有“灰土”,今天给没给贫协担水,今天学没学大寨、学没学毛选,今天为贫下中农干了那些好事?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有意义渡过,而有意义渡过则是更大地为人民服务。”

 

   神州行的这段总结,体现我们这些与共和国同命运的插队知青的所作所为,有着自强不息的永远向上的精神!一种时代的精神!

——这担水洒向中北岭,这担水湿润黄土高坡,这担水让贫下中农更加看重北京知青,这担水一挑就是近三年。这担水,滴滴汗水溶入水中,它就像洁白的珍珠是那么清澈透明、是那么光彩耀人激励我前进。”

 

谢谢神州行的精彩帖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插队岁月,永远激励着我们的人生之路!



山西插队,恋土情长;情如汾酿,天下传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