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有三个“杜公祠”除了延安,在户县有一个,在西安南郊长安区少陵塬畔有一个,和爱国将领杨虎成陵园比邻。
冷清幽静的杜公祠远比不上成都杜甫草堂的人满为患,可诗人在这里却留下了浓重的一 笔。当年的杜甫带着追随前人的梦想来到长安,来到少陵塬。“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位于韦曲和杜曲之间的樊川,谲河宛然流过,少陵,神禾两塬隔河相望,远眺终南,连绵起伏。“名园依绿水,野竹上春宵”“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诗人盛赞这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当然,这里留给杜甫是更多的遗憾,“自谓颇挺出”的诗人天真的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愤慨“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自以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料想落了个“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凄凉处境。诗人感慨到“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杜甫一生坎坷,穷困有点怀才不遇,他留给后人一千五百多首诗,他更多的是同情老百姓的苦难,典型的“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等诗歌使人过目难忘记,难怪鲁迅先生说“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象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在长安十年,他目睹了唐王朝的腐败,贵族官僚的荒淫,世态炎凉,他喊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了劳动人民蓄积于心中的强烈愤怒与不平。他十分留恋樊川,“杜曲幸有桑麻田”“愁看直北是长安”表达出诗人对韦杜地方的思念。可是自从诗人离开就再也没能够回来。
杜甫的诗,各体兼备,体体俱佳,真正做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