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文华胡同在2010-4-28 9:52:00的发言:
百家谈:
毛泽东的龙纽大印,从另外一角度思考,可见毛泽东同志的“帝王”思想——“龙纽”。
不能这样牵强附会理解。几千年前,从当初帝王的私印印纽的形制的制定纽式看——并不是龙纽。
秦汉延续下来的皇帝印称“玺”,臣民印称“印”,到分为“玺”、“章”、“印”三大阶层,并分别以玉(金)、金(银)、铜三种质料和缡(虫字旁)虎、龟、鼻三种纽式对应。缡虎纽——用于帝后玺;龟纽——秩级比二千担以上;鼻(瓦)纽——用于千担以下官员。
本文中介绍的邓散木为毛泽东治的这方印,是章士钊派秘书王益知上门去找邓散木安排的。要刻制成什么样的印钮是他们的安排,而非毛泽东自己选用。再说,我认为篆刻家邓散木是按照“文人印”的模式篆刻了这方印章,所拟“1963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瑑时六十有六”为印章边款,也是文人的习惯,说明了治印者理解毛泽东是文人的爱书的性格,是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而且,这是一方极为普通的寿山石文人印章,与以前帝王使用的印章没有可比性的。以下传几枚帝王印章照片,对比一下,能说明我以上的观点。
以下是陕西农民耕田时出土的汉代吕后的印章《皇后之玺》,汉代帝后在一个等级阶层。和田羊脂白玉刻就,缡虎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汉 皇后玉玺.jpg:

以下是乾隆帝的玉玺、龙纽、及太上皇印章,都是用高贵的白玉篆刻: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乾隆玉玺.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乾隆玉玺二.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乾隆园印章.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