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这个困惑说到了关键,当年满心欢喜回到故乡的知青,如果都能冷静的思考回来做什么?怎么做?我相信最少有一半是不应该选择回城的。有的人被推荐上学的都考虑上学吃饭钱哪里来?家里那么多人住在哪?可见冷静不跟风的人还是有的。形成目前这种群体的弱势,是历史的必然,有人抱怨回来时要是弄个学历,也不会提前下岗了,这可能吗?那么多人都上大学?有人抱怨要是跟领导闹得好点,混个一官半职,这可能吗?不说能力,就是位置也不会有十几万个等着大家吧。有人抱怨要是进个好一点的单位,没有了下岗失业的烦恼,这个可能吗?哪有那么多好单位,况且要是都好了还存在所谓的“好单位”吗。
很多次听到朋友讲,还是你们没有回来的走的好,其实,好、不好,只是当初如果考虑自己的所处环境,有个不是盲目跟风的思维过程,现在也许就少了不少的烦恼。当然也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的艰苦,回来的不也很艰苦吗?当年刚下乡不是更艰苦吗?关键还是一个朋友说的好“没有咬住那个牙!”
还是都看开了,自己跟自己比,总是比过去好了不少吧,“知足常乐”——老祖宗们总结得不错。比起那些当年牺牲在第二故乡的人们,我们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