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童年(二)
小学的记忆(4)游戏少年
历史不能重复,时间不能倒流,
只有往事的回忆,才能找回流逝的脚印。
我觉得上小学就是玩过来的,虽然课堂上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深地沉淀在了脑海,而具体的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在大脑当中几乎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课堂记忆。但是能够回忆起来的往事,确确实实的就是那些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和同学,以及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了。
上小学时最爱玩的游戏,除了与同一个大院里的小朋友们玩什么“打电话”啦、捉迷藏啦、斗蛐蛐、弹玻璃球啦、拍洋画、扇三角(用烟卷盒的外皮儿,叠成三角后,互相用力把自己的三角拍到地上,使落在地上的三角,扇起的气流把对方的三角翻了个儿,就算赢了)等等以外,就是和同学在一起玩踢小皮球了。那不但是最简单的集体游戏,还是比较经济的游戏,我们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学每人拿出几百元钱(人民币改革以前,当时的一百元相当于现在的一分钱),就可以买一个上海出的“永”字牌的小皮球了。 而且不管人是多或者少,都能玩得大汗淋漓,筋疲力尽的,从放学开始一直玩到天快黑下来了才算结束。不少的同学都和我一样,天黑了才知道提心吊胆地赶快往家跑,到家后往往都少不了挨打、挨骂、挨罚的。经过一番“教育”后,没有两天又是去踢小皮球了,总想能早点回家,免得再挨罚,可是一经上场了,就把笤帚疙瘩、鞋底子、竹尺子在屁股上跳动的滋味与跪在地上读书的滋味全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踢小皮球,开始是在学校的操场上的活动,因为班级太多,人也太多,玩儿不痛快。后来我们几个人约好了一起到东单广场上去踢了。当时的东单广场可是大家活动的最好场所了,南北长,是从南面的东交民巷一直到北面的东长安街,东西宽,东面是从崇文门内大街到西面的兵营(现在大华路西面的北京医院),那么大面积的空场上,只有在东南角上的一小块儿地方是同仁医院以外,什么建筑都没有。听说那里解放前是个小飞机场呢,的确地面比较平整,而且还很硬朗,能有好几个大足球场那么大呢,真是个踢球的好地方。
每天一到下午,学生放学了,大人下班了,这广场上就开始热闹起来了,不但有不少像我们一样的小学生在那里踢小皮球,还有很多大人们在那里踢真正的大足球。此外在这个大广场上,还有打把式卖艺的、变戏法的、说相声的、吹糖人儿的、耍猴儿的,拉洋片的……
大人们是围成圈儿的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的踢。我们小孩儿可简单了,两堆书包摆成一个大门儿,四堆书包就是一个场地了。不但自己学校的同学一起踢,有时还与其他学校的同学比赛呢……
除了玩儿踢小皮球,我还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到南城墙上(东便门到崇文门之间的城墙,对我们住的地方来说都叫那里是南城墙)去玩呢,那里虽然是内城与外城之间的城墙,但是结构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像住家的院墙那样上下一样宽,而是下面比上面宽的又高又厚的大墙。当时北京的楼房还不怎么多,也没有多少三、四层以上的高楼,所以在我们小孩子的眼中城墙是最高大的建筑了。蹬到城墙上向四下看,那眼界才开阔呢,往西北看金瓦红墙的是天安门和故宫的屋顶;景山公园主峰上的大阁楼;北海公园的白塔;以及远处起伏的群山都能看到呢。城里城外的民房都显得很小了,城墙南面的护城河就像是一条小水沟,河边的铁道就像是躺倒的梯子……
从被扒了城砖的地方才能看出,那么高大的城墙,中间都是用泥土堆积起来的,城墙的两面却都是用大约有一尺二寸那么长,六寸那么宽,三寸那么厚的城砖垒成的,而且每上面一层砖都要比底下一层砖向里闪进去一寸左右的距离呢。这就为我们爬城墙创造了有利条件了,上小学时候身体比较灵巧,蹬着那一寸多宽的小台阶,就能爬到城墙上去。上城墙干什么呢?一是与同学比赛谁“能”,看谁爬得快,谁才是最棒的。二是上到了城墙上才知道天地有多么宽广,比在院子里和狭窄的胡同里眼睛到处碰壁舒心多了。还有就是到城墙上去摘野酸枣儿、去捉蛐蛐、去逮蜻蜓。那时的城墙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防卫作用,没有人管了,城墙的砖头也被人扒走了不少,黄土裸露的地方、城墙的砖头缝隙里,生长着很多的杂草和野酸枣树。一到秋天,比花生豆大不多少的野酸枣,红艳艳地结满了枝头。那些长得不高,又是一丛一丛的野酸枣树,它的树枝上竟是些短小的硬刺儿,想顺利地摘下很多的野酸枣儿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有什么办法呢,手上、胳膊上、还有脸上都被划出了一道道的血印儿,这些还没有多大关系,那是解馋的代价。衣服被刮破了,可不得了,因为那时浑身上下也就那么一两套衣服,回家肯定又是少不了一顿笤帚疙瘩……
我上小学时,非常贪玩儿,虽然有些小聪明,学习成绩还能保持在中上等水平,却也没少在父母面前下跪过。有一次,我和同院的小朋友到建国门外的窑坑里(烧砖场取土后的土坑里存了雨水叫窑坑)去洗澡。所谓的洗澡就是游泳,赵恒光已经去过好多次了,他不但会狗刨儿式的游泳,还会扎猛子,一头钻进水里好半天才出来……看他在水中那个得意样子,真羡慕死我了呢。因为我们呆的地方水比较浅,玩的时候可什么都忘了,也不知道那儿来的那么大的胆子,刚刚跟赵恒光学习了在水中憋气,又学会了双脚离地后还能在水中站起来,就跟赵恒光一起玩扎猛子了。他为了怕我出危险,总是在我扎猛子时到我前面去接我……
以后每到星期六下午我们就去建国门外的窑坑里洗澡了,我只学习了两次就会狗刨儿式的游上他十米多远呢。只不过这样的事情是不能让家了人知道的,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让我去窑坑里洗澡的。也真是纸里包不住火呀,也不知道是怎么着,就被爸爸知道了。那天也巧了,爸爸为了下星期到外地出差而提前下班回到了家中,也正好我游泳回来。爸爸问我干什么去了,我只得撒谎说去踢球了。爸爸非常严肃地指责我撒谎了,我还想辩解呢,爸爸抓住了我的手,并用手指甲在我手臂上轻轻地一划,我手臂上就明显地出现了几条白道道……这回爸爸并没有打我,却让我跪在了他面前,给我讲了在窑坑里洗澡的很多危险和以往发生过的好多起淹死人的事情……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去窑坑里洗澡了,但是我却以为自己已经会游泳了。
在54年上初中时,暑假期间,学校组织我们夏令营,到颐和园昆明湖的游泳场去游泳。我也不管水的深浅,第一个就跳进了水中,我的妈妈呀,我扑腾了半天,还喝了好几口水,脚就是没有着地。多亏我们的辅导员把我扶起,当我脚落地时,好吗,水已经到我的胸口了。想起在窑坑里洗澡时,那里的水只在我的肚脐儿的下面……想起来都后怕,那时还想逞能到深水中去扎猛子呢……
除此之外,就是学校组织的到故宫去参观和到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去玩了。到故宫去过两次,一次是参观游览,由老师带着我们到处看,记忆中却只有古代皇帝上朝时的大殿,叫什么太和殿的还有些印象,主要是皇帝的龙椅宝座太特殊了,那可真是高高在上,金碧辉煌……再有就是钟表馆,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各种各样的钟表,不只是外表华丽,更好玩的是他们有不同的报时方法;有小鸟叫的、有小人出来打点的……第二次到故宫是参观反特务活动取得成绩的;特务用的各种各样的枪支和武器、特务如何男拌女装的等等还是比较吸引我们的……而那次记忆最深的是;在中间休息时,我们在太和殿外面那好几层的石头(汉白玉)围栏上,爬上跳下的捉迷藏玩,正当老师来制止时,一个同学突然从那石头雕刻的吐水龙头上摔了下来,鼻子也破了,还磕掉了两个大门牙呢,弄得满脸都是血……
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去的次数比较多,看什么美术展览啊;看什么手工艺品展览什么的,而我们最喜欢的是靠近筒子河的那片大树林子,两三个人都搂不过来的大树可真多,我们就在那里玩起来捉迷藏的游戏了……
中山公园里要比劳动人民文化宫好玩多了,不但也有大树林,还有山、水、凉亭和楼台,都是捉迷藏的好地方呢……
所以,上小学是我最愉快的年代了,真的好像是玩儿过来的。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已经潜移默化地刻入了我的大脑,成为了我最扎实的基础知识,才使我能够成功地考入了北京师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