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音画交流 → [原创]灞桥柳


  共有274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灞桥柳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嫣墨韵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8210 积分:255796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7/5 22: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4 22:14:00 [显示全部帖子]

灞桥柳,灞桥柳
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
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
你可知无奈的风霜
它怎样在我脸上留
灞桥柳,灞桥柳
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
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
你可知古老的秦腔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好忧伤的一首歌啊!我以前没有听过。



活到老,学到老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嫣墨韵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8210 积分:255796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7/5 22: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14:25: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08-8-15 12:01:40的发言:

回紫嫣墨韵姐姐: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 (知道姐姐没时间,给您贴上一阅。)

谢谢妹妹的一片心意,拜读了,妹妹好有才啊,谢谢!



活到老,学到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