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东西南北大家谈 → [ 转贴 ]中国社会的文化断裂


  共有178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 转贴 ]中国社会的文化断裂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风语无声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嘉宾 帖子:206 积分:205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6/9 18:20:00
[ 转贴 ]中国社会的文化断裂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17 23:31:00 [只看该作者]

 

中国社会的文化断裂


[原创]杜君立:

孙立平在《断裂》这本书中,他对中国当下社会概括为二个字——断裂。他着重从经济模式和社会构架方面进行了描述。对这种经济上的断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存在,各国政府千方百计地通过税收和政策予以干预和弥合。在我国,这种断裂的相对性更强。和30年前相比,这种经济上的落差并不是绝对的更大了,而是相对的更大了。断裂之下,温饱(吃饱饭、衣服无补丁)基本都达到了,唯有发展机会的不均,相对显得更加突出。在这个断裂面上,文化的断裂比起经济来更显得触目惊心。

我们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最有效的社会资源。现代社会发展的加速度提高就是因为信息传播速度的飞速提高。中国官方对民间的最有效的控制首先就是信息控制。信息在中国一直是稀缺资源,当然这是人为的。官员可以看内参看CNN,“普通老百姓”只配看CCTV。

从信息资源的占有情况,可以看到整个社会文化的断裂状况。大城市拥有的信息量最大,其次是中小城市。经过层层过滤,再加上手段落后,农村几乎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文化最发达的是一线城市: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这些城市文化设施齐全(有些甚至集全国人的钱兴建),文化资讯发达,文化活动频繁,交流广泛,这里的人们文化素养最高,特别是国际先进文化的影响,使社会公民意识已经初步萌芽,先进的人类文化开始在这里扎根。同时,媒体力量和民间思想日益紧逼官方顽固的防线,正逐步成长和崛起,官吏的文化素养在物质丰沛后也在同步提高,使法理上的公务员意识有可能逐步取代传统的“父母官”思维。在资本主义自由社会的大背景下,社会正艰难地走向人类文明的权利文化。

其次是一般省会城市。中国的省会城市首先是政治城市,政治是这些城市的第一功能。政治导向在这里压倒一切,文化的多元性大大逊色于一线城市。在经济上抽取省域鲜血制造的繁荣中,文化上缺少鲜活的民间因素。一些省份在努力挖掘地方文化,最后挖出来的都是腐朽的古代忠孝专制官场文化和权力文化。这种文化的腐朽来源于城市权力者的保守愚昧,青年人在这种窒息中难以得到多少健康成长的机会,他们多处于被压制状态,找不到自己青春的舞台。

再往下就是一般地市一级城市。这类城市的凝固性非常明显,人口的流动远远弱于省会城市。区域文化的近亲繁殖使文化严重退化,文化设施较为简陋,除过“老干部活动中心”外,青少年宫、体育馆(场)、图书馆、公园、电影院、博物馆等大多关门大吉。权力笼罩之下,这类城市除过供官员免费享受(有人埋单)的“娱乐城”之外,吃文化是唯一发达的全社会文化。民间文化屈指可数的只有国粹的“麻将文化”。网络在这类城市被妖魔化也极为严重。媒体力量从这里已经解体。青年人从这里开始也彻底失势。

如今中国的县城纷纷往“城市”的方向发展。在驱逐无数原住农民后,新城区在青纱帐里拔地而起,巍峨的政府大楼对着一个10几万平方米的大广场,这是通行全国的新县城模式。在大批怀有抱负的青年人逃离家园后,县城文化的没落不可避免。作为中国最低一级的城市,地方官吏的地头蛇成色十足,法律在“天下无敌”的权力面前几乎付之阙如。

封闭内向、逆向淘汰的官场酱缸在反智化和流氓化的道路上越滑越远,黑社会色彩十分浓郁。主旋律文化是这里唯一的表面文章和道场文化,但常常反应迟钝,关公战秦琼,不能“与时俱进”,不少地方仍停留在毛时代。当然这也是一种熟视无睹,聊胜于无。官方权力对民间文化无情露骨地严厉打压,使道德危机在这里也最为严重。

乡镇农村是中国社会最底层的社会群落。现代信息的匮乏和闭塞,使传统的草根文化在这里有所恢复和保持,但前景总有点黯淡。当一辈子没坐过电梯,没见过飞机的农民,坐在自己家的炕头上,打开电视,看到的是灯红酒绿的官场电视剧、无病呻吟的白领电视剧、变态阴谋的皇帝电视剧,那感觉就如同看外星人上吊一般。

文化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东西,民间宗教近些年在乡村发展极为迅速。宗教作为文化之集大成者,为乡村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色彩。社戏、庙会、祭祀庆典、诵经交流等等,这里的下里巴人文化绝对不同于那些自以为是的城市。这种草根文化充满几分自治精神,多少弥补了法律软弱和道德危机的困境。

相较之下,县城往往沦为最没有文化的地方,许多地市城市和省会城市也不过是一个稍大点的县城而已。官场文化一支独大,如东方不败之笑傲江湖。文化的萧条导致这里口腹之欲发达,吃文化无比繁荣,性生活数量较高而质量较低。这种反文化倾向也使人更容易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对他来说,世界就县城这么大,时间就今天这么长。也可以说,这种县城文化主流是一种文盲文化加流氓文化。或者说,是狗文化兼太监文化。

一线城市的文化发展方向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城市文化和市民文化,准确地说是公民文化和权利文化。对小农文化背景的中国人来说,这种城市文化之发达和多元化也使社会纷繁复杂,令人产生无以适从的感觉,郁闷和焦虑也极为普遍,这是文化产生的副作用。但就发达强健的文化总体而言,作为个体的人总可以从气象万千的文化中找到自己精神的皈依,使人生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文化的文明的人,这实际构成一个人的理想。

面对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浪潮,中国乡村的未来前途未卜。但眼下,农村的无数中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募捐修庙办庙会,对自己家园的文化建设之赤胆热衷着实令人感动,这些厚道传统的草根文化维护了底层中国人的生命尊严,丰富了人生的意义,体现了人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和善良人性。尽管其中有些东西对现代青年人不一定是很有益的,但作为一种文化自救活动,乡村力量无疑是令人敬佩的。这里有真正的民间,尽管经常受到官方的干涉,民间文化在这里仍然艰难地生长。这里也常常让许多人忽略和遗忘。

近些年官方向乡村派驻了大量的“村官”(河南省委书记甚至打算在各个大学增设“村官系”“村官专业”),不知这些“官”会在多大意义上挽救或者扼杀这些微弱的乡村文化。但乳臭未干的“村官”带着三个表去乡村“布道”,对文化的建设意义是令人怀疑的。尽管乡村的宗族庙宇曾经被毛给“破四旧”,如今“大锅”(卫视天线)也已经被官家砸光没收,但砸脑袋估计还需要点大无畏精神。

在缺乏同一宗教信仰的大文化背景下,这种社会结构的文化断裂在互相隔绝中并不明显,甚至相安无事。一线城市的多数白领小资不了解其它“穷山恶水”——“何不食肉糜”;许多乡下“红脖子”也不理解城里的“大狗”——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浪费自己的钱财去登雪山……

在社会日益频繁的交流中,这种鸡同鸭讲的局面往往显现出尴尬、无奈和难堪的个体体验。古老的乡村文化与现代的城市(大城市)文化大相径庭,风牛马不相及。县城文化的抱残守缺和整体不振使其文化竞争力与大城市进一步拉大。因此,文化的裂痕在中国正在逐渐日渐扩大,而不是缩小。

比如在此次汶川地震中,屡屡看到当地民众屈膝下跪,或感激,或哀求,这种下跪文化在大城市中早已灭绝,但在社会底层依然大量存在。
“昨日如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话语方式和价值观。文化的断裂必然造成价值观的断裂,使社会认同难以企及。

同时,作为文化的主体,人的价值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体现是完全不同的。青年人对文化的认可和传承决定着文化的未来力量。青年人接受力强,进入大城市接受现代文化的洗礼,使城市文化更加繁荣壮大。但对县城文化和乡村文化来说,青年人没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甚至处于被同化被边缘化的境地。

县城文化在官场文化和权力文化的主导下,自然很难回归乡村式的草根文化,但向真正的城市文化进化也显得不甘心和不愿意。这种弱智丑陋的县城文化正大量体现在当下的主旋律文艺作品中,其结果是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了脱胎于小农意识的中国小市民文化——准确的说是市侩文化,而与健康的权利文化和公民文化渐行渐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19 12:49:00 [只看该作者]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件大事。需要很多代人的共同奋斗,也寄期望于政府的科学决策。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悠然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62 积分:9286 威望:0 精华:5 注册:2008/5/15 13: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19 20:56:00 [只看该作者]


城乡差别恐怕是短时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