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辽阔的内蒙古 → 啊,大草原!——兵团生活回忆录之三


  共有187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啊,大草原!——兵团生活回忆录之三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清风修竹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89 积分:1763 威望:0 精华:13 注册:2009/9/27 9:44:00
啊,大草原!——兵团生活回忆录之三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6 18:05:00 [只看该作者]

 

啊,大草原——兵团生活回忆录之三

列车开出保定后,车厢里的哭泣声很快平息,窃窃私语取代了大声喧闹,车厢里逐渐安静下来。耳边单调的无休止的车轮撞击铁轨的“咣当”声,已让一些人昏昏欲睡。

我却没有一点睡意,一动不动地望着窗外的景色发呆。近处成片的庄稼向车后飞跑,远处灰褪色的山在缓缓移动,间或有一些小站在眼前闪过。真正独立的生活就要开始了,我一直处于兴奋之中,窗外的景物是如此平常,可我却感到新鲜、刺激,仿佛它很快就会转换成草原美景。

“我是毛主席的红卫兵,宣传毛泽东思想是我的神圣职责。”我忽然听到有人在车厢中大声讲话。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瘦高的学生站在通道中,他白净的脸上表情庄重。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唱一段样板戏,以抒发我们奔赴边疆的豪情。”

昏昏欲睡的清醒了,窃窃私语的也把目光投向了这个人。人们纷纷打听他是谁。这时有知情者告诉大家,他是保定八中的,就爱唱样板戏,走到哪儿唱到哪儿,人称“样板人”。

“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纠纠……”

他刚唱两句,车厢里就暴发出一片笑声,鼓掌的,叫好的,乐得前仰后合的,人们的情绪立马高涨起来。因为他唱得委实一般,我知道大家是在取笑他,拿他找乐儿。

可他并不受笑声的干扰,依然一本正经地唱他的样板戏,直到把这个唱段唱完。

“再来一段!”有的人感到不过瘾,鼓动他继续唱。

“样板人”的戏瘾被激发了,还真的一段接一段地唱起来。直到人们听累了,他也唱累了,才坐下休息。

列车到达北京站时,已是夜晚。感觉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列车才继续前进。

1969年8月23日傍晚,列车经过一整天运行到达了白城市。接兵组的人安排我们在此处下了火车。

据接兵的人说,白城市是吉林省的一个城市,是从东北进入内蒙的门户。从这里进入内蒙的铁路线叫白阿线。白城是白阿线的始发站,中蒙边界的阿尔山是其终点。我们将从这儿转乘去往阿尔山方向的列车,目的地是大石寨镇,那儿有我们兵团六师的转动站。

我们下车后没有出站,就在昏暗的站台上等待所要转乘的列车。

由于没有出站,又在黑夜,站外的情况一点儿都没有看到,据说白城市是个县级市,不很大。

等得时间不长,我们所要转乘的列车就到了。上车后发现,这是一种老式列车。车上没有当时普通列车的那种绿色人造革面儿的靠椅,而是陈旧的又低又窄的木板靠椅。这种靠椅类似公园里那种室外靠椅,用木板条作为椅面和靠背面。木板条与木板条之间,有很大的空隙,人坐在上面很不舒适。车厢饰面、地面及小桌也很破旧。车窗很小,玻璃几乎都不能打开——可能永远也用不着打开,因为在酷热的8月,我们上车后都没有感到热意。车顶很低,几乎触手可及。车灯还是白炽灯,不知是瓦数太低,还数量太少,车厢一片昏暗,像进入了农村的土房。

和我们一起上车的旅客几乎都是当地的农牧民,穿的衣服都脏兮兮的,大多还携带着大小不一的鼓鼓囊囊的口袋。上车后,我们就和这些脏兮兮的旅客及各色口袋挤在了一起。

列车开动了,风不知从何处钻了进来,冷飕飕的。

我们很快就都有了座位,因为当地的旅客多是短途旅客,列车开出不久,就有一些人在停靠的小站下车。不过还没有等我们坐稳,又有一些同样的旅客涌上了车。

之后,我发现几乎所有小站都重复着这一幕——一批“大袋小袋”涌下去,又一批“大袋小袋”涌上来。看上去,他们都是做生意的。后来得知,这些人虽然做的生意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不买车票。白阿线因此有了另外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白拉线。到现在我也不知那些小站当时是否有人在深夜里卖票和剪票。

大约是在过了午夜之后,列车到达大石寨车站。接兵组的人招呼我们下了车。不知为什么车站没有电灯,漆黑一片。我们摸黑走出车站,发现站外依然一片漆黑,整个小镇没有一处路灯。从脚下的感觉看,好像连平整的路也没有。

好在那天天气晴朗,星星格外明亮,加之有铁路的信号灯发出的微光,我们可以大致感觉周围的情况。

接兵组的人招呼我们跟着他走。我随着人流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进了一个大院,听别人说这里是兵团六师的转运站。

在院里等了大约有一个小时,我们才被领进了一个很大的仓库。

黑暗中我听到蘭政委在高喊:“今晚就在这里过夜。下来再安排大家乘汽车到各团。”人们一阵骚动。

“同志们,兵团刚刚组建,各项建设还没有开始,眼下的条件确实艰苦。不过,条件很快就会改善的,因为我们来了。我们干什么来了,我们就是来搞建设,来改变艰苦的条件的。所以,我们就要准备先吃苦,先苦后甜吗!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眼下这点儿困难绝对吓不倒我们兵团战士。对不对?大家就地休息吧。”听到人们不满,蘭政委赶紧做工作。

蘭政委走了,大家个想个的休息之法。有铺上自带雨衣的,有从外边找来施工用的草袋草帘的,也有搬来砖头的,大家或坐或靠或躺,凑合着度过了到达兵团后的第一夜。

天亮以后,我发现转运站挺大,院里还有其它房子,应该是安排兵团过往人员住宿的。可能昨晚一下子来的人太多了,住不下,才安排在了仓库。

去师部之前,我们要把自己的行李先装上汽车。由于铁路方面还没有将行李车调运过来,人们就在铁路边上等候。

借此机会我观察了一下这个叫大石寨的小镇。视线所及,看不到像样的房子,看不到像样的街道。家家户户是土房土院土墙头,连院门都没有。见到带砖的房,那一定是个什么单位。周围有些不高的石头山,近得就像村寨的高墙。

等待时,人们再次起哄让“样板人”唱戏。他也不推让,站到一个高处放开嗓子就唱,人们又沉浸在欢笑中。

师里对我们这批人还是比较重视的,已安排人在此等候接兵。

这时我才知道,赴保接兵组中就有两人是我要去的师直属连的,一位是副连长,叫尚玉英。一位是老兵,叫郭金元。是不是他们选定的直属连新兵,就不得而知了。

我们这批人中有60多人分到了直属连,其中包括我们保定五中的张金贵、谢洪忠、李冬辰、李向东、李金友、徐亚丽。意外的是,还有蘭政委的那个“助理”,原来他也是参加兵团的知青,叫余康。后来得知,余康是北京知青,蘭政委是他的亲戚。他近水楼台先得月,提前当上了兵团战士。更令人意外的是,有人说蘭政委并不是政委,而是53团的参谋。只是为了方便接兵,才故意让人那么称呼的。

装好行李后,运送师直属连新兵的卡车,就和运送其它单位新兵的卡车组成一个车队,向师部进发。听说,其他单位的那些新兵,主要是54团和拖修厂的。

一辆车上了二三十人,再加上行李,挤得满满当当,如果怕挤不愿强行坐下去,恐怕就得站一路。

和我们相比,接兵的干部们要享福多了,他们坐进了司机楼。

听接兵的人说,师部距离大石寨500里,但路不好走,跑二三天能到达就谢天谢地了。开车的司机说,根本就没有路,是兵团成立后兵团的汽车轧出了这么条道儿。赶上雨后草滩积水,说陷住就陷住。

车队驶离大石寨,我就盼着看到真正的草原,可是汽车却一直在山里行驶。

我以前从未乘汽车走过山路,初次走在这一边是绝壁、一边是深渊的曲曲弯弯的山路上,心总是悬着,注意力恐怕比司机还要集中。

经过观察,我发现我们走的山路,大体是在半山腰切出来的。切出的里侧立面,因山的陡峭程度不同而有高有低,有的地方高达十几米。而外侧则是原来的山谷或山坡,有的地方深得令人眼晕。

路如此之险,为什么不修宽些呢?我心里一直在抱怨。尤其是对面来车两相交错时,看到汽车走到路的边缘,恨不能路边能竖着栏杆。虽然心里忿忿,但也无可奈何。好在这条路上车并不多,没有多少错车的机会。

有一段山路,其险状是令人胆战心惊。它的里侧立面顶部有许多大石头,像怪兽一般探出头来,风化的痕迹清晰可见,好像随时都有扑下来的可能。真不知当初这里是如何验收合格的。

神经绷紧的时间久了也会麻痹,车在山路上走得时间长了,我也就习惯了,少了心惊胆战的感觉。

后来路边的山坡逐渐平缓,峻岭变为山岗。这里的山岗都不高,但横向看起来很长,且一道紧接一道,犹如凝固的海波。两岗间偶尔能看到草地,自然是狭长的条状,没有一点“草原”的意思。

车就在这起伏的山地里行驶,好像是大浪中忽上忽下的一叶小舟。

这条路的路面也谈不上什么平整度,能像搓板的就已很不错了。碰上大的坑凹,我们会被颠得腾在空中。

后来,我们到了一个叫什么沟的地方,印象中好像是树木沟。我这个人对地名不太敏感,总认为那是司机的事,我只管坐车就是了。至于坐车途中经过了哪里,我一般都懒得打听。

树木沟树木确实不少,但房子好像不多,不知是个村,还是个镇。

我们就在这里吃了饭。我们就餐的那个饭馆不干净。还很小,连我们这一车人都放不下,有人还得在外边吃。

饭后,汽车继续前行。黑夜来临了,走夜路不再安全,只能停下来。前无村,后无店,我们只能睡在车上。

望着天上的星月,我是怎么也睡不着。更让人心烦的是,飞进了大批的蚊子,围着脑袋“嗡嗡”叫。这些入侵者似乎认为我们不会反抗,上来径直就咬,不做任何的周旋。前面的被拍死,后面的也不管什么前车之鉴,仍然冲过来,颇有前仆后继的气概。看来拍打不是办法,我只好把上衣蒙在了头上。谁知内蒙蚊子有隔衣咬人的功夫,此招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为了防御蚊子叮咬,我们找出车上的苫布,整个打开,蒙在我们身上。

自打过了白城之后,我发现昼夜温差的变化在加大。夏夜的那种令人难以入睡的闷热,完全没有了,倒是冷得恨不能盖上棉被。

8月25日天亮后,我们继续前行。地势平缓多了,已很难见到裸露的高大石头山。所到之处,不论地势如何,基本上都覆盖着茂盛的绿草。

随着汽车西行,把草地分割开的山丘相距越来越远,平坦的草地面积越来越大。虽然不知车到何处,但我感到,草原就在眼前了。

我打起精神,全身心地感受这真实的草原景色。它虽不像画报上那么浓艳,但确实清新得如同水洗。

绿,是草原的主题,静谧的原野是绿的,远处的山坡是绿的,让人有在巨大的绿色地毯上奔驰的错觉。可这绿色的地毯并不单调,上边还点缀着缤纷的色彩。各式各样的花儿争相绽放,多彩多姿,在随风起伏的绿波中摇摆,跳动,给无际的静谧平添了无限生机。虽然我叫不上这些花儿的名字,但我感到非常亲切,觉得它们是在真诚热情地欢迎我。

更让这美景添色的是,我们还不时能够看到羊群、牛群、马群,它们安详得近乎不动,好像特意在让我们欣赏有了它们才得以构成的草原典型景色。间或,我们还能看到蒙古包。这种半球形的牧民居所,让人可以确信,你已置身神奇的蒙古高原。

正当我陶醉于美景之际,不经意间,发现西边小山包上冒出一团黑云。它像一头狂奔的怪兽,拖带着雨线,向我们猛扑过来。转瞬,“啪啪”的雨打声便和我们的惊呼声混在一起,密集的大雨点疯狂地拍击着我们。

可这片黑云四周,却依然阳光明媚。原来,这片云只盖住了我们的头顶。

汽车很快就冲出了雨区。我眼看着挂着雨帘的黑云向东翻滚而去。

晒了一路,我们早已燥热难当,这阵雨来得及时,正好为我们消热。

这天晚上,我们宿在了一个叫二分场的地方。后来得知它是军马场的二分场。过了二分场就是兵团的地界了。

印象中,我们睡在了没有完全完工的房子里。

8月26日,我们的车队继续西行。沿途已很难再见到较高的山岗,草原已有了无边无际的感觉。

草原上的云朵,犹如飘在头顶,让人感觉草原的天似乎很低,低得近在咫尺。湛蓝的天幕,是那么清澈透明,仿佛可以一眼望穿。

车下的草地,草不太高,也不太密,但绵绵不绝,直至天边,让人震撼草原之辽阔。可极目环望,蓝绿相接之天际,尽收眼底,又让人生出草原原来如此之小的感慨。

但这里的草原远不似我的家乡华北平原那么平展,起伏是其主旋。后来得知,这里的地形是波状地形,真正平展展的望不到边的草地并不多见。

汽车行驶到较深的“波谷”时,还会遇到积水的洼地。这种洼地一般和面前的山坡一样长,无法绕行,只能选择相对高些的地方通过。车过这些水洼时,走车压过的地方,由于已翻浆,容易误住。走车没压过的地方,万一路面更软,就有可能陷得更深。

司机们似乎对此都心中有数,每当临近这种洼地时都猛轰油门,硬闯过去。但这种“闯关”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一旦误住,车上的人就只得跳到泥水里推车。

货车遇到这种情况就麻烦了,无法自救,只能到附近连队救援,别说,我还真看到了这种情况。

我们的车队开近一片大洼地时,就看到洼地中央停着运送物资的汽车,边上还停着前来救援的拖拉机。只是拖拉机和汽车上都没有人。不知是不是拖拉机也出了故障,他们又去搬新的救兵。

这片洼地已被轧得到处都是深沟烂泥,已无法分辨那里是主道。我们前边的那辆车顺着一条新轧过的泥沟行驶,没走多远就陷在泥里。虽几次挣扎,最终还是一动不动了,车上的人们只好跳下来推车。

我坐的汽车选了一条新路,憋足劲猛冲。虽然走得比前边的汽车远一些,但最终也没有逃脱误在泥水中的命运。

司机从车窗探出头来,无奈地向我们喊了一声:“都下来推吧!”我们也只得跳入泥水,围在汽车四周一起向前推。汽车加力了,飞转的车轮溅起的泥水,打了我们一身一脸。此时是推车加力的关节点,我们不敢松懈,卯足劲儿喊着号子合力猛推。在几番晃动之后,汽车终于开出了车轮转出的深坑。我们呼喊着,一鼓作气,把车推了二十多米,才出了洼地。

在过这片洼地时,有人和送知青的老师吵起来,几乎动手。打听得知,那个老师是保定小车中学的,他不推车,还悠闲地摘野花,被一其它学校的小个子知青斥责,便吵起来。小车中学的知青自然不能让老师吃亏,赶紧把他们劝开。

声明一下,小车是个地名。小车中学绝不是专门培养开车司机和推车技工的学校。

在这天下午的行程中,我还目睹了一次跳车事件。

当时,有一辆汽车从我们车的右侧超车,就在将要超过的那一瞬,我看到那辆车上一位白脸知青,突然站起,纵身从汽车的侧后方跳了下去。他落地摔倒后,立即爬起,跟着我们的汽车慢跑。

就在我惊疑不定之际,超过我们的那辆车停了下来。跳车的人紧跑两步又爬上了汽车。

他是谁?为了什么跳车,至今我都不清楚。

下午四五点钟,汽车爬上一道山梁时,我们又看到了房子。房子稀稀拉拉地散布在山梁西边的草原。

汽车没有在有房子的地方停留,而是把我们拉到了一大溜儿三角形的工棚跟前。此时只剩下运送直属连知青的汽车了。

“到站了,卸行李吧!”有人这样招呼。

“搞错了吧?我们是分到师部的。”

“这儿就是师部。”车队的司机替接兵的干部回答。

看到师部就是这个样子,而且还要住工棚,好多人难以接受,拒绝卸行李。但车队的司机已经着急,一再催促。人们不愿为难他,不情愿地卸下了行李。

我在下车的人中寻找那个跳车的人,没有找到,他应该是分在别的团的知青。

卸下行李之后,接兵的干部就带我们到直属连的食堂吃饭。

直属连的食堂是一个用荆笆作墙的大棚。从外观看,大棚就像古代部落的房子,树干搭成的棚架,泥草铺成的棚顶,抹泥荆笆扎成的墙,没有用一块砖。别看它构造原始,还造得挺高挺大。我从门口向里一瞧,原来里边支了不少立柱。

食堂的南边紧邻四栋土坯房。这四栋房前后各两栋。食堂就位于它们的正后方。食堂的北边,就是我们要住的工棚。

几笸箩馒头和几大桶面汤已放在食堂门口。

“嘟……”一声哨子响,工棚里钻出了不少知青。他们用让人听着很不习惯的天津话说笑着,三五成群地朝食堂走来。人人手里都拿着小搪瓷盆和搪瓷盘,有的还边走边敲。原来他们是比我们先到兵团的天津知青,已经被安排在直属连。

我们每人也发了一套和他们一样的餐具——一个带花的白搪瓷盆和一个带花的白搪瓷盘。瓷盘用来盛菜,瓷盆可以盛粥或汤。

那些天津知青大都把饭菜盛入盆、盘,转回工棚。我们则只能像老乡一样,蹲在食堂周围的地上,端着盆吃了。

有个个子不高,但长得很粗壮的保定知青,一连气吃了十多个馒头。他好像在和一些人打赌比赛,看谁吃得多。最终他拔了头筹,赢得了什么不知道,反正能看出那些人对他都很佩服。后来听说,他是保定二中“革命造反队”的头头,那些和他比赛的,应是他的同学。

我一边吃饭一边观察周围的情况。东边,是我们最后翻越的那道山梁;北边,近处有座山包,远处有些感觉不高的山;西边,是道平缓的山坡,远处有些感觉稍高一点的山;南边,则是一马平川的草地。

看来,师部的所在地处于簸箕地形的中部。这块地方相当平坦,虽不太大,但建座中小城市还是足够的。但眼下这里却非常冷清,目力所及能看到的房子,也就二十来栋,有不少还在建设之中。

晚饭后,我们搬入了工棚。

工棚很像农村看园子的窝棚,只是更高更长,可以住上三十多人。

工棚由木杆支撑。从正面看,两端埋入地下的“人”字架,便是工棚的门。架顶上的另一木杆,又与后边的多个埋入地下“人”字架的顶部相扎,这样延续下去就构成了工棚的框架。框架的腰部还有加固用的横杆。工棚的外墙则是抹了草泥的苇箔。

当地人管这种工棚叫“马架子”,我们也就跟着这么叫。

进入马架子,便是一条深四五十厘米,宽五六十厘米的长沟。沟底成了马架子的地面,而沟两边原有的地面已铺上芦苇,成了通炕。

我们把箱子放在马架子斜顶与地面的夹角处,并把被褥铺在箱子外的芦苇上,就算安了家。

有了与蚊子战斗的经历,我本想支上蚊帐。但通炕安排的人太多了,已无适合的空间,只好作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6 20:01:00 [只看该作者]

一路颠簸到草原,

最终来到师里边,

在家平淡千日好,

兵团条件真困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行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151 积分:1138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2/7 14: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6 20:36:00 [只看该作者]

    拜读了大作,使我对内蒙兵团知青的经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们当年也吃了不少苦啊,真不容易!


我们从天山走来,无愧人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6 21:14: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天山行网友光临《辽阔的内蒙古》!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欢迎您 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玛拉沁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795 积分:19787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08/6/14 16:5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6 21:21: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天山行朋友常来玩。


影路漫漫,其修远兮。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7 14:43:00 [只看该作者]

一路前行一路险,

终于开进大草原,

师部只有马架子,

可见汉年多艰难。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土左情深
  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22467 积分:128988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8/14 10: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7 16:32:00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天山行来到美丽的大草原!祝你开心快乐!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欢迎您 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土左情深
  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22467 积分:128988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8/14 10: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7 16:41:00 [只看该作者]

那个年代,家里差不多都有几个孩子去插队或者去兵团,我四老爷的孩子就在巴盟兵团。有一次我一个人去看她,亲身体验了兵团的集体生活。他们除了有固定的工资外的优势,劳动、训练还是比插队苦的。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辽阔的内蒙古欢迎朋友来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光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89 积分:2219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9/12/6 11: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7 17:34: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91216_408cbb074ca87651aae513h1kzdjewlm.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内蒙兵团一师六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千帆过
  1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6300 积分:35486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8/10/28 10:45:00
知青,好样的!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7 18:11: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描写详细、清楚,可见第一次到大草原留下印象之深。更主要的是生活条件之艰苦,远远超出想象,以至于几十年后说起来仍然如数家珍。好文章,拜读了。

 回到顶部
总数 14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