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浩浩荡荡去插队


  共有431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浩浩荡荡去插队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杨家湾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5 积分:15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1 9:48:00
浩浩荡荡去插队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4 14:53:00 [显示全部帖子]

 

    1969年1月,当北京站那声汽笛响起,车厢里去陕北插队的知青们有的抱头痛哭,有的泣不成声,也有的咬紧牙关强忍住眼泪。可是我们所在的那节车厢里,却仍是一片笑脸。虽然都是女孩子,但没有一个人掉眼泪,大家好像不觉得这一去就远离了亲人,就要独自去面对苦难的人生,还是一样有说有笑,因为我们周围都是平时朝夕相处的好同学、好朋友,没有对前路的陌生和恐惧,反倒有一种出笼小鸟的欢快。因为我们是大家一起去插队。

    我们就读的是一个女校,文革中,我们班和所有的中学生一样,分成了红五类、黑五类,四三派、四四派、逍遥派,等等等等,斗老师、斗同学,闹得四分五裂、不亦乐乎。到了68年,可能是我们都厌倦这种无聊的争斗,也可能是军宣队确实把大联合的最高指示落到了实处,反正,我们班一些原来互不理睬的各派同学,又走到了一起。

    记得在报名去陕北插队时,可以自由组合,别的班都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结成了小团体,我们班却没有一个人提出只能和谁在一起,或坚决不和谁在一起。大概是因为我们都比较缺乏阶级斗争的基因,不管是以前整人的,还是挨整的,都还愿意在一起。于是,我们被一块儿分到了延长县黑家堡公社杨家湾大队。全大队共有二十来个女生,光我们同班同学就有14个,走到哪儿都是浩浩荡荡、热热闹闹一大帮。在那个派仗打得热火朝天的年月,这是很少见的,而且事后证明我们扎堆一起插队太英明了。

    同学一起插队好处多多,来到陕北,远离父母,环境虽然陌生,但周围都是熟人,我们一点也不觉得孤单。有句话说:“一份快乐如果有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一份痛苦如果有人分担,就变成了二分之一。”想想我们这么一大帮子人,快乐一分享就增加了十几倍,痛苦一分担就剩了十几分之一,那是怎样的其乐融融呀。

    当然这么算可能有些夸张,但我们在杨家湾的日子的确充满了欢声笑语,虽然我们也累得筋疲力尽,也饿得浑身发软,也是长这么大第一次远离父母,但我们从来没有过一起哭哭啼啼的场景。有那么多熟悉的好同学在一起,再发愁的事儿,到我们这儿,一阵嘻嘻哈哈就过去了。干农话,我们一起从不会到会;不懂的事,我们一起商量;出远门,我们互相做伴;排节目,我们各显其能。记得插队一年后,终于盼到了回京探亲,可我们在家只住了不到一个月,就相约一起回到了村里,和老乡一起排节目、挖地道,过了个热热闹闹的春节。不管是杨家湾,还是我们这个集体,像有一种磁场,让我们一离开就会想念。

    在我所知道的插队知青中,再没有见过谁和我们一样这么多同学插在一起。

    尽管后来我们先后离开了陕北,各奔前程,但不管走到哪儿,我们始终互相牵挂,互相关注着。有时会听别人说找到了当年一起插队的人很高兴,可我们从来就没有丢过,不管到哪儿,地址电话都在彼此的通信录里。

    后来大部分人回到了北京,校庆、班聚能见到这帮人,村聚能见到这帮人,现在大家都开始或即将享受退休生活,于是,有的相约每周去郊区一游,有的凑到一个合唱团里又唱又聊,还有的经常一起去公园锻炼,在一起的机会更多了。

    我们从十三岁,大家都是黄毛丫头的时候就相识了,一个教室里上课,一起经历文化大革命,一个大队里插队。我们了解对方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谁出过什么洋相,谁爱啃手指头,谁上课老说话,谁有几个兄弟姐妹,…… 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互相看着从小姑娘变成了老太婆,共同的经历使我们成了一生一世的好朋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杨家湾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5 积分:15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1 9: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6 19:0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九月菊在2009-12-25 19:20:00的发言:
杨家湾知青当中,有一位能够把同学团结在自己周围的学生领袖。

    这么多年俄还真不知道谁是学生领袖,莫非九月菊知道?

    我自己感觉我们这些人就是比较爱好和平,不那么好斗,我们队一直没有分灶,和男生原来互不相识,但也能和平共处、同甘共苦。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杨家湾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5 积分:15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1 9: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7 17:35:00 [显示全部帖子]

      盖头坪说的有道理,我们当年能不分灶,并这么多年在一起,主要是不太计较。插队一年以后吃饭就靠挣工分了,自然有人工分多,有人工分少,我们采取的是吃大锅饭的做法,分的粮食都放一起,钱也都放一起,大家轮流做饭,不算细账。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杨家湾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5 积分:15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1 9: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7 17:54: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那迪在2009-12-24 21:34:00的发言:

      我们当时也和你们一样,因为是同班同学,都是好朋友。从学校直接去火车站,没有家长送,也没有人哭,因为家里太憋闷了,当时就是有那种出笼小鸟的欢快。有一时期知青时兴分灶,而我们一直没分,在公社也算是为数不多的队,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那迪,也讲讲你们的故事吧,在这里能碰到和我们情况相似的,非常高兴。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杨家湾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5 积分:15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1 9: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7 17:58: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丹柯在2009-12-25 0:15:00的发言:
杨家湾的“浩浩荡荡去插队”,这个“浩浩荡荡”说的好,用词新颍,概括面很强,起码有着三个方面的意思。一说明社会的背景和形势,二是插队的规模,三是这代人当时的面貌和可贵的勇气。

    谢谢丹柯的认同,我当时倒没想到三方面的意思,只是觉得我们这么大帮人在一起,走到哪儿都挺热闹,听惹眼的。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杨家湾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5 积分:15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1 9: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29 9:39:00 [显示全部帖子]

以下是引用凌云志在2009-12-27 10:20:00的发言:
又遇上会忽悠的来了啊!

    俄这里可都是实际情况,没有半点忽悠的成分。昨天俄把咱延河水里报名的名单整理了一遍(见置顶文章越江的“延安插队知青报到”),按照插队地点排序,这样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老乡,大家都去看看吧。通过排序俄又发现了一个浩浩荡荡的集体,延安县甘谷驿公社后苏家沟插队的一帮人,光在咱延河水里注册的就有五个,比俄们杨家湾还多。他们都是北京24中初67的,而且巧的是,他们是初二3班,我们也是初二3班,看来这是一个吉祥的班号呀!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杨家湾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5 积分:156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4/21 9: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30 11:25:00 [显示全部帖子]

那迪,你们一个小队都是自己人,多好啊。

我们女生虽然是一个班的,但每队都有一半男生,是另一个学校的,原来不认识。现在也和我们浩荡在一起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