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冬季,我们深夜在零下30多度露天看电影


  共有136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冬季,我们深夜在零下30多度露天看电影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冬季,我们深夜在零下30多度露天看电影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7 13:46:00 [显示全部帖子]

 

冬季,我们深夜在零下30多度露天看电影


    看电影,无论在北京、天津或者任何城市,都是坐在舒适的电影院里,身靠软椅,旁傍亲人,甚至喝着饮料……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好美的享受啊!

    孩子问我:“你小时候也常看电影吗?”一句话,打开了记忆的闸门,“看过,可是那时候的条件很差。”看电影的往事一幕幕显现出来……

    我小时候,在北京呼家楼二号楼住家。呼家楼的十字马路西北角,现在挺立着高大的京广大厦的地方,那时是呼家楼地区的唯一的露天电影院。那是我们常去看电影的地方,在那里,我们看过“柳堡的故事”、“上甘岭”、“三进山城”、“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小兵张嘎”……等片子。票价三分、五分不等,视片子的长度而定。每每有反特片、打仗片或儿童片时,弟妹们总要缠着爸妈要去看,我呢,当然是要承担带领他们去看电影的重任了。

    那时,我很高兴,因为那个年月里是一种享受。尽管电影院里场地很小,而且又是土地,要有人走路快了,会趟起呛人的土烟来。而且电影院里的土地高低不平,还有几个小土包。我们都要自带小板凳,或者随便找个小土包、看的清楚的地方一坐,好在那白色大幕布的正反两面都能看,所以我们很随意。如果能赶上六一儿童节,家长再给钱买点葵花子,边嗑边看,就是我们最好的过节了。不过,家长也就是在春夏秋三季让我们去电影院,冬天,我们从来没有去过,一则家长怕我们冻坏,二则冬季也很少放电影。夏天如果有家长带着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去玩一圈后再看露天电影,我们就深感幸福极了!

    1965年我自愿参加新疆兵团的建设、来到共青团农场之后,看电影的机会就少了。因为我所在的共青团农场地处在天山北麓的东线,离蒙古边境较近,远离乌鲁木齐,文化生活少的多了。如果团里有一部电影片子,常常是从西往东或从东往西各连队轮流放映,就会发生一整夜都有地方演,只是顺序到哪个连队不同罢了。于是就有从天一黑开始在第一个连队上演,到最后一个连队演完,天已经快亮了。

    五连在场的最东边,常常会是放映的最后一站。于是我们就前半夜先睡觉,后半夜再起来看电影。或者赶上特别好的片子,我们能先上别的连队里去看一遍,跟着放映员回自己连里再重看一次。

    一年中的其它三季都没有关系,只是冬季看电影,使我们最痛苦。现在回想起我们那时的干劲,也感到真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精神?电影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深冬的天山脚下,西伯利亚的寒流强行通过山口,显示着它那巨大的力量,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使好多老人、妇女、儿童们早早就钻进了暖和的被窝,只有我们这群知青和当地的壮汉们还在各自宿舍或小家里守着火炉,聊着天,大家都在耐心地等待。等待着一连放完后来五连的放映队。

    深夜三点多,一声“来了”的呼喊,使安静的连队营区里炸了窝,人们纷纷从各家各舍里跑了出来,大家谁都没有拿凳子,只是全付武装,头戴棉帽子,身穿棉大衣,脚踏大毡筒,走到早就搭好的如同双人大被里那么大的白屏幕面前。场地象篮球场那么大,在连队伙房前面的空场地里。大家松散地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地站着。从挂屏幕的地方向前后看,场地内站满了人。

    电影开始了,是“列宁在1918”,久违的老片子使我们看得津津有味。除了有人在抽着新疆的土产莫合烟外,没有一点其他声音,那些爱嗑瓜子的人也紧闭着嘴,周围安静极了。

    半个小时不到,这安静的环境就开始被破坏了。天气太冷,站的时间一长,脚先是受不了,尤其是几个脚趾,疼痛了起来。脚一冷,就寒上心头,立马感到全身都冷了。于是就有了跺脚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很少有人不跺脚的。尽管如此,眼睛却还很专注地向着屏幕,只是眼睫毛上粘着厚厚的白霜,鼻子和嘴里呼出在寒夜中看的很清楚是白色的气体,有的人甚至流出了鼻涕,如果因为看电影忘记擦拭,不一会儿,就会在鼻唇间冻出一条小冰条来。大家的手都交错地抄在自己的袖筒里,时不时地要伸出来搓搓脸和鼻子。

    在天气寒冷时,也会常常断片子的,那放映员衔接片子的一小段时间,大家竟相赶回家去摸摸火墙、烤烤火炉,再赶紧返回来看电影。就这样,我们都能坚持到看完为止。

    告诉孩子说我们是那样艰苦的看电影,孩子不解地说:“你们有没有毛病?不怕冻病了?”现在想来,我们那时真真是太天真、太执着了。这种天真和执着不光是表现在这一个方面,也充满在我们的日日夜夜的工作、生活之中。


                                                                                         ( 原共青团农场五连二班  军辉)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