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感觉新鲜的是满街的中文繁体字,商店名称和广告用语里透着十足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许多店铺装潢古朴,厚重,悬挂着对联,使人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京鼎堂”“江记华隆”“朱记乌龙茶庄”“三妈臭臭锅”“龟山慈惠堂”等名称总比“波特曼丽嘉”“雷迪曼”“威斯汀”更传统些。我第一次乘坐公交车到京郊的一个养老社区,途中经过三个站,分别叫“温哥华”“威尼斯”“麦卡伦地”,当时甚是奇怪,后来才知道是三个别墅区的名称,远没有“紫玉山庄”“孔雀城”“星河湾”“水清木华园”更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
国父纪念馆是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壮观。高30.4米,宽100米,四方形,每边有14根灰色大柱,黄色屋顶飞檐,与台北乃至世界第一高楼101大楼(有了迪拜塔之后,是第二高楼)遥遥相望。我们碰巧遇上了警卫战士的换岗仪式,十分隆重。身穿礼仪服装的卫兵肩扛刺刀,高大威武,迈着与我们国旗护卫队完全不同的正步昂首走出,面对面站好后,开始表演。他们拿着手中的刺刀,变换成各种姿势,是礼仪演示与中国武术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别开生面。只是他们穿着高靴,裤腿却很短,在靴子以上晃,感觉有些怪,也许这是亚热带的习俗吧。在参观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百家讲坛》中授课的王立群教授。寒暄中了解到他是来参加“中原风宝岛游”的。
台北故宫是我最渴望去的地方,那里的收藏品在时间上横跨了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末年,在种类上包含了绘画、书法、图书、文献、陶瓷、铜器、玉器等,足有65万件。我注意到展出的都是体积相对小些的器物,没有北京故宫、首都博物馆里那些大的宝鼎、瓷瓶,也难怪,辗转千里,当然要选便于携带的精品了。我们在“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等国宝前流连忘返,叹为观止。“翠玉白菜”晶莹剔透,上面巧夺天工的蝈蝈栩栩如生;“肉形石”就是一块令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连肉皮上的毛孔都清清楚楚,几可乱真;瓷器是宋代、明清时期的精品,尤其是清代的珐琅彩,玲珑景致,色泽艳丽,无与伦比啊!亲眼见到稀世之宝真是三生有幸!这是多少华夏子孙的夙愿啊!听说两岸故宫有交换展品的意向,且台北故宫举办过“雍正时期文物展”,这几件珍宝若是能在紫禁城中与游客见面,那可真是举国之大幸了。“清明上河图”是复制品,但采用了高科技手段,用手指一点,后面的大屏幕就出现相应放大的动景,比如你点图中之船头,大屏幕上就出现这条向前划动的船。局部画面也随之放大,十分神奇。这些饱经战乱、曾辗转存放于桃园、台中的珍宝,在1965年才终于落户于风景优美的士林双溪,得到很好的保护。台北故宫外观是仿古建筑,内部是精美大理石现代装修风格,(故宫里不准拍照,没有照片)分为三层,每个厅按102、202、307等编号,具备先进的现代化数位科技管理机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华夏文物典藏。在展厅中流连,我惊叹之余又有些许遗憾,感觉到这些瑰宝与这座现代化的建筑有些不协调,“翠玉白菜”应该是躺在红木条案上的呀!为什么不把台北故宫建得更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呢?而我们入住的圆山大饭店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典范,高大巍峨,厚重典雅,雕龙画凤,金碧辉煌,一派皇家风范;红墙红柱,红木家具,大红宫灯,大红地毯,处处喜庆氛围,在这里住上一晚,能找到当年乾隆爷下江南的感觉!宋美龄女士的审美品位的确不低。台北故宫的票价不贵,散客新台币160元,(团体120元)换算成人民币不到40元。学生票80元,折合人民币才十几元。许多台湾的中学生列队参观,在精美的展品前赞不绝口,在纪念品柜台前精心挑选着京剧脸谱的钥匙链、青花瓷瓶的冰箱贴、印有古文物标志的T恤杉┅┅ 同样涌动的文化血液,让我们感到彼此是如此的亲近,徜徉在故宫的展厅里,走在圆山大饭店大堂的红地毯上,我们以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