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彩云之南红河魂 → 与宝岛有关的日子——台湾游散记


  共有163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与宝岛有关的日子——台湾游散记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云杉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09 积分:965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9/23 18:27:00
与宝岛有关的日子——台湾游散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10 0:05:00 [只看该作者]

 

      与宝岛有关的日子                                              

    小学上地理课时就知道台湾是祖国美丽富饶的宝岛,常常梦想能去那里看一看,但那时的梦想全然照不进现实,因为那时还常常炮击金门,只有在传统节日时才停止。那边叫嚣“反攻大陆”,这边高喊“解放台湾”,“宝岛游”只可能是梦幻。

     后来,读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写的《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眷恋之情融为一体,把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用诗每一章节的结构形式都像一把斧头叩击着作者心灵的方式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动人心弦。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多少骨肉亲情!这把斧头也常常叩击着我的心,使我渴望早日越过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去探访美丽的宝岛

     我曾无数次地想象过日月潭、阿里山,神游过台北故宫和国父纪念馆。虽然在电视里也多次见到它们的身影,但总不能与心目中的形象重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逍遥客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0 积分:139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17 15: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13 10:19:00 [只看该作者]

台湾,俺有亲戚,不过现在已不来往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木棉花开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22 积分:299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9/1 19:58:00
[转帖]与宝岛有关的日子——台湾游散记 2010-1-10 0:1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1 0:16:00 [只看该作者]



 

    让人感觉新鲜的是满街的中文繁体字,商店名称和广告用语里透着十足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许多店铺装潢古朴,厚重,悬挂着对联,使人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京鼎堂”“江记华隆”“朱记乌龙茶庄”“三妈臭臭锅”“龟山慈惠堂等名称总比波特曼丽嘉”“雷迪曼”“威斯汀更传统些。我第一次乘坐公交车到京郊的一个养老社区,途中经过三个站,分别叫温哥华”“威尼斯”“麦卡伦地,当时甚是奇怪,后来才知道是三个别墅区的名称,远没有紫玉山庄”“孔雀城”“星河湾”“水清木华园更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

     国父纪念馆是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壮观。高30.4,宽100,四方形,每边有14根灰色大柱,黄色屋顶飞檐,与台北乃至世界第一高楼101大楼(有了迪拜塔之后,是第二高楼)遥遥相望。我们碰巧遇上了警卫战士的换岗仪式,十分隆重。身穿礼仪服装的卫兵肩扛刺刀,高大威武,迈着与我们国旗护卫队完全不同的正步昂首走出,面对面站好后,开始表演。他们拿着手中的刺刀,变换成各种姿势,是礼仪演示与中国武术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别开生面。只是他们穿着高靴,裤腿却很短,在靴子以上晃,感觉有些怪,也许这是亚热带的习俗吧。在参观人群中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百家讲坛》中授课的王立群教授。寒暄中了解到他是来参加中原风宝岛游的。

      台北故宫是我最渴望去的地方,那里的收藏品在时间上横跨了新石器时代到清代末年,在种类上包含了绘画、书法、图书、文献、陶瓷、铜器、玉器等,足有65万件。我注意到展出的都是体积相对小些的器物,没有北京故宫、首都博物馆里那些大的宝鼎、瓷瓶,也难怪,辗转千里,当然要选便于携带的精品了。我们在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等国宝前流连忘返,叹为观止。翠玉白菜晶莹剔透,上面巧夺天工的蝈蝈栩栩如生;肉形石就是一块令人垂涎欲滴的红烧肉,连肉皮上的毛孔都清清楚楚,几可乱真;瓷器是宋代、明清时期的精品,尤其是清代的珐琅彩,玲珑景致,色泽艳丽,无与伦比啊!亲眼见到稀世之宝真是三生有幸!这是多少华夏子孙的夙愿啊!听说两岸故宫有交换展品的意向,且台北故宫举办过雍正时期文物展,这几件珍宝若是能在紫禁城中与游客见面,那可真是举国之大幸了。清明上河图是复制品,但采用了高科技手段,用手指一点,后面的大屏幕就出现相应放大的动景,比如你点图中之船头,大屏幕上就出现这条向前划动的船。局部画面也随之放大,十分神奇。这些饱经战乱、曾辗转存放于桃园、台中的珍宝,在1965年才终于落户于风景优美的士林双溪,得到很好的保护。台北故宫外观是仿古建筑,内部是精美大理石现代装修风格,(故宫里不准拍照,没有照片)分为三层,每个厅按102202307等编号,具备先进的现代化数位科技管理机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华夏文物典藏。在展厅中流连,我惊叹之余又有些许遗憾,感觉到这些瑰宝与这座现代化的建筑有些不协调,翠玉白菜应该是躺在红木条案上的呀!为什么不把台北故宫建得更具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呢?而我们入住的圆山大饭店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建筑的典范,高大巍峨,厚重典雅,雕龙画凤,金碧辉煌,一派皇家风范;红墙红柱,红木家具,大红宫灯,大红地毯,处处喜庆氛围,在这里住上一晚,能找到当年乾隆爷下江南的感觉!宋美龄女士的审美品位的确不低。台北故宫的票价不贵,散客新台币160元,(团体120元)换算成人民币不到40元。学生票80元,折合人民币才十几元。许多台湾的中学生列队参观,在精美的展品前赞不绝口,在纪念品柜台前精心挑选着京剧脸谱的钥匙链、青花瓷瓶的冰箱贴、印有古文物标志的T恤杉┅┅ 同样涌动的文化血液,让我们感到彼此是如此的亲近,徜徉在故宫的展厅里,走在圆山大饭店大堂的红地毯上,我们以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感到自豪。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木棉花开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222 积分:2990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9/1 19:58:00
[转帖]与宝岛有关的日子——台湾游散记 2010-1-10 0:1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1 0:17:00 [只看该作者]



 

    野柳地质公园,是这次旅游最令人震撼的地方。据史料记载:2000多万年前,台湾还在海里,从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一层层地堆积出砂岩层,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把岩层推挤出海面,形成台湾岛,野柳是突出海面的海岬,长年累月受到海浪的侵蚀与岩石的风化,由于上下岩层受到的拍打侵蚀不同,岩质不同,所以使整个海岬地区形成许多奇形怪状的脖子细长的蕈状岩,就是像蘑菇一样的岩石。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神奇的女王头,姿态端庄高雅、一派王者气派。还有遗忘人世间的仙女鞋、状似千灯齐燃的烛台岩群、豆腐岩等,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着实令人称奇。浪花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奇特景观,气象万千,使所有游客赞叹不已,来台湾不到野柳,那是天大的遗憾!

     野柳有个海货市场,出售海产品和手工艺品,小贩热情招呼,免费品尝各种鱼松、鱼干、紫菜、虾酱等。摊位上写着大大的欢迎使用人民币,感觉与在大陆的沿海没什么差别。

     在台湾有一次不寻常的经历,1219我们入住溪头的立德饭店,晚上九点刚过,我正在卫生间洗浴,忽然感到地面横向晃动,幅度很大且站立不稳。伸手拉浴室门没有拉开。地震了!”“地震了!同伴坐在房间的沙发上警觉地大喊,怎么办?惊慌中,想起白天导游说过台湾多震,地震来了不要随便往外跑,以免被倒塌物砸到,躲到窄小的地方就可以。又想到我们住的是山上二层的木板楼,不会有多大的危险,也暂时平静下来,但也心有余悸,眼前浮现出汶川地震时的一幕幕情景,断裂的公路、桥梁,倒塌的房屋,压在水泥板下的等待救助的人┅┅不知震中在哪里,震级是多少,一切都不清楚,一时间浮想联翩,不能入睡。不久就接到领队和导游的电话,安慰大家不要惊慌,震中在花莲外海,68级,这里是45级,没有太大危险。但睡觉要警醒,把厚衣服和重要东西放在身边,把饮用水放到卫生间,万一躲到里面有水喝┅┅领队还到各个房间逐一看望安抚,嘱托应对措施。无微不至的悉心关怀,让我们在远离家乡遭遇震灾之时倍感温暖!后来我们到花莲又遇到余震,行路时大巴车被山上的滚石砸了两个坑,倒是有惊无险。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红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5 积分:165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13 11:3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6 13:41:00 [只看该作者]

 

 《乡愁》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39年前写成的。朗诵这首诗要像呼吸一样,伴着气韵才能细细体会其诗文。《乡愁》牵人心弦、动人心魄,一往情深。

 “云杉”将这首诗作为她的台湾散记的开头,与久别重逢的情景非常契合,其构思与用意实属高超。

    谢谢“云杉”带来的《乡愁》和宝岛见闻。望看到你更多的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