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原创]农场俗语


  共有1801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农场俗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先珏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2 积分:16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17 15:06:00
[原创]农场俗语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9 10:44:00 [只看该作者]

                     农场俗语

 

农场生活,并不是都是慷慨悲歌,天地正气,也有风花雪月,儿女情长,更有下里巴人,家长里短,油盐酱醋,鸡零狗碎。

 混迹于农工之中,听到过不少精彩语言,许多充满智慧,机智,幽默,富于哲理,列出部分,权当解闷,“整点儿通俗的”。

“干不干,每月三十二块半;收不收,一年十二个秋(从挣工分到拿工资后的欣喜,也道出兵团农业的困境)

 “从南京到北京,走路也算工”(不管路途远近,敲钟才动身,不像工厂,进厂才算上班)

  “三十六块八,养活四口家,不捻毛线,没钱花”(一度,农场人盛行拈毛线,浇水时也线不离手)

  “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儿”(难于调动的劳动积极性)

 “细流慢灌,给个县太爷也不换。”(一种降低了劳动强度灌溉方法,)

  “站着给铁锹号脉”(指拿着工具,不干活)

  “常走夜路必遇鬼”(有点概率意识)

 “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认倒霉吧)

  “当官不打送礼的”(自古皆然)

  “县官不如现管

   官大一级压死人”(官本位)

  “雨后的太阳,再嫁的婆娘”(形容其毒烈)

  “冻死迎风站,饿死不吭声”(用乌鸦和狗,贬低所谓的气节)

   “背手尿尿,不服你”(用于斗气,但只可意会)

 “逑”文化:

  在109团,总觉得中原文化处于强势,表现为河南人的用语更为流行。我归之为“逑文化”。真所谓“学生时代从未闻,此处时时闻“逑”声”。窃以为“逑语”强似“京骂”,至少多一些阳刚气。

“逑”(不屑,不满,不以为然)

“逑不顶”(无能,不顶事,某种男性病的别称)

  “二逑”(多指愣头青,二百五,不讲道理的人)

“逑样儿”,“逑劲儿”(对自以为得意者的否定,也有时是以骂代爱)

“该死的孩子,逑朝天”( 就这麽着了,爱咋咋地)

更粗俗的,就不“污染眼球”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沽上鲁人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643 积分:27145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09/12/2 14: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9 15:19:00 [只看该作者]

此等俗语何止109团,新疆到处皆是,还有很多很多。2004年我回新疆在乌鲁木齐的市面上买了一盘光碟(CD)叫《新疆杂话》,不知先珏可否听过,专门介绍新疆的地方俗语杂话,很有趣的。


鲁西是我出生的地方,准葛尔是我奉献青春的地方,海河是我播撒夕阳
的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梭梭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60 积分:190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9/12/6 15: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9 19:14:00 [只看该作者]

  刚到兵团农场,在连队劳动时,老职工们在艰苦的劳动中寻求着快乐,以笑解疲劳。男男女女在劳动休息时,挑逗的俗话,动手动脚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其实谁也没当真。先珏讲的那些俗语,到现在我还偶尔挂在嘴上,确实很难忘。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他们才会接受你。老职工们嘴粗心不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先珏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2 积分:16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17 15:0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30 9:18:00 [只看该作者]

     “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他们才会接受你。老职工们嘴粗心不粗。”说得好。

     这些是真实的生活,我们也从中汲取了营养。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31 21:32:00 [只看该作者]

“接受了他们的文化,他们才会接受你。老职工们嘴粗心不粗。”真是说得好。在老职工中我看到有的“老婆子”怀孕七八个月了,还和我们一同高高抡起十字镐打井、修路。。。有的要生产了,自己回家生了孩子后马上又回到劳动场地。。。仍是那么乐观、激情、奋力。。。我在她们那里学会了拆被、做衣、制鞋、浇水、挑担、站康拜因、割麦、打井。。。。很想兵团那个故乡!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