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转帖] 逃出北沙窝


  共有198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逃出北沙窝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转帖] 逃出北沙窝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31 22:31:00 [只看该作者]

 

 

    1967年5月,接到团里指示,我值班连要协助国防战备施工,到北沙窝去。

    我们30人乘坐两辆卡车,拉着煤、粮、水和工具,整整两天两夜,经木垒越沙窝,走将军戈壁,越过黑山,绕富蕴,才到达阿勒泰地区的某施工地点。连长康乐彬下令分批建点,施工地点留15人。离施工点80公里外需要开山取石料的采料点15人。我被分在后一批里。我们驻宿地是离开山采料点70~80公里的原地质钻井队蹲过的地方,那里有水,有梭梭柴支的草棚。

    因为路远,两辆汽车每天上下午各拉一次人上工下工,顺带给养。

奇台北部沙漠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沙漠由细粉沙组成,蜂窝状、新月链状沙丘,高度十几米到几十米,属半固定、固定沙丘,基底为疏松的沙粒组成,面积为20~50米直径,表面为植被。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连绵不断。春泛期有水注入沙丘间低地,偶尔可见积水洼地,面积也仅百余平方米。周围由梭梭柴、沙拐枣、柽柳、驼绒藜、沙蒿等组成沙生灌木、半灌木,它们经沙埋后能迅速长出不定根芽,有利于沙土的固定。这是沙漠中生命力顽强的表现。

    驻地施工到十多天时,汽车突然抛锚了,可巧驻地的电台又失灵,粮食也不多了,坚持了两天,大家打了一只黄羊,饭后,排长和大家商量后决定,决不能在这里等死,一起离开这里回到团里去。

    那时值班连是兵团的持枪部队,我们手里都有枪,手枪、步枪、机关枪、小迫击炮等。只要一说有敌情,马上就能拉出去。因为那时候常常有不知从那里发出的信号弹,有说是敌特发的,也有说是苏联或蒙古发的,还有人说是咱们的边防军发的。我们也习以为常了。

    按说枪是军人的命根子,我们应当是枪不离手的,可是我们在离开采料场驻地时,为了轻装,排长李英祥指示把所有的东西都坚避了,我们在一个大沙坑里埋下了工具、被褥、帐篷、炊具,其中也埋了沉重的机枪和弹药。全队只带了三只枪。就是这三支枪,一开始大家还能轮换背着,第二天就是轮流扛着了,到第三天时,就成了个别人的拐棍了。

讨论决定后的当天,白天就烙好饼,准备好了水。每人发了一斤烙饼,尽可能地背足了水,我用一条裤子把腰系紧,把塑料床单卷起来,装足了水,估计大约有20多公斤。两条裤子腿口扎好,从后面横背在双肩上,倒也很方便。

    我们再次看了地图,北面是大戈壁滩,路比较好走,可以去找另一组15人的地区,但困难是要多绕100多公里路,而且我们不认识路。南面是一片沙漠,据说是路程最近,大约40至50公里就可穿过去到达那面的公路。最后大家一致同意走沙漠。我们走的是沙漠的横断层,只要沿着沙漠里的国防电线杆子走,就不容易迷路了。开始大家排着队走,在视力范围内,前后互相照应,如果看不到时,就要停下来等待赶上来再走,我是打头阵的第一个。

    由于白天天气太热能达40度以上,我们只能白天休息,晚上走,下午太阳快落山时动身,早上太阳出来后不久就停下来,可以用塑料布两头拴在梭梭柴上遮个荫凉,大家或坐或躺的休息。那沙窝,真是沙漠的窝,走路十分费力,我穿的是北京带来的塑料鞋,很硬,在沙窝里走,哪能不进沙子,沙子和硬塑料相磨擦,倒霉的是脚。走第一天时,脚后就磨起了大泡,我一生气就把鞋带给揪了下来,第二天脚出了血,泡全破了,我干脆把鞋扔了,光着脚走。时间一长,脚底常被硬沙粒和尖草扎着,走路不得不一瘸一拐的,速度也随之慢了下来。

    在那茫茫的沙漠里,白天满眼只是黄白相间的大沙丘,看不到天山、戈壁,这以后我在看电影罗布泊时,就想起了这一段经历,真是一模一样呀!有时能看见鸟儿飞过,也只能是看看,它们不在这里停留。也常常看见长着长长尾巴的蜥蝎在沙堆里钻出钻进。太阳下,人们的眼睛都睁不开。有一次,我们突然看见不远处有绿色的树木和棕色的房屋,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奔了过去,结果却什么都没有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沙漠里常有的海市蜃楼。夜里,又常常能看见红的、黄的或绿的眼睛,狼和狐狸向我们张望。

    在沙漠里也能看见水,有的很清亮,有的很绿,无论是什么颜色的,那水源边上总有着令人毛骨悚然的骨头、死羊,死马、死骆驼或不知名的小鸟们,使我们看见水时的那种高兴一下子跌到失望,跑过去后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心情格外压抑。

    记得那是进沙漠第二天的清晨,我们走到了一个有50平方米水面的地方,水中央有一个孤沙丘,面积20平方米左右,不少的水鸟和野鸭在上面,还有一窝窝白色的鸟卵。我立刻就来了精神,连忙不顾一切的扑了过去,没想到,却走不到水边去,靠近水还有好远的地方,那沙子是软陷的,我第一步下脚,沙子就淹没了脚脖子,第二步就淹到膝盖,第三步沙子已经淹没了大腿,而且身子还在一点点往下沉,我吓坏了,还不敢动,看那地方离水边也不过2~3米,估计到水边时我就完全没影了。大家用背包带和枪托子连拉带扯才把我拉了出来。上来后我真是后怕,其实我会游泳,水我不怕,就怕沙陷把我无缘无故的埋掉。看着成群的野鸭和白花花一片的野鸭蛋,我们只能把口水干咽下去。

    我们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能依靠电线杆上的号顺序地走着。

    第一夜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和精神,一鼓气走了二十五、六公里,大家走走停停,走累了就休息会儿,吃块饼,喝口水再走,还能开开玩笑。第二夜就不行了,大多数人的烙饼吃光了,水也不多了。我带的水最多,也开始为大家服务了,就那样也走了十多公里,其中我们还抓跳鼠和蛇,点火取暖和烤着吃。第三夜其实剩下的路程不多了,但大家却走不动了,互相搀扶着,走走停停,走的时间很少了,停的时候多了不少,有的人体弱的眼开始冒金星,看不清路,而一下子坐在地上。谁也没有一点吃喝的东西了。我渴的要命,嗓子里直冒火,忍不住用缸子接着自己的尿喝了。排长一看这种情况,就决定大家分头走,告诉大家谁先走出去后,就找人来救未走出去的人。

    第三天天快亮时,我走到了沙漠的边缘,一股清新的芨芨草味迎面扑来,走着走着,我影影绰绰地看见天山了,爬过眼前不远的一个沙丘,我看到了好似很久未见的草地,地上开满各色的野花,天上飞着美丽的小鸟和成群的鸽子。苏木奎是第一个走出来,我是第三个。一位哈萨克牧民发现了我们,我们有气无力地向人家说明我们的身份和沙窝里的情况,说完之后,我就栽倒在地上。那个牧民骑马回队里向他们那儿的领导汇报后,又一个一个电话经三桐、二桐、头桐到东风公社,再转到108团,团里来了辆拖拉机,把我们全部接送到奇台二医院,我们当中有不少脱水和拉肚子的。我的体力较好,吃了点药,喝了两顿稀饭就慢慢恢复了,不过,也有在医院观察了好几天才让返回团里的。

    回来后得知,为了救我们,东线管理处李处长特发电报到师里,直至兵团后,军区派出直升机到奇台,准备好到沙窝里营救我们,没成想,我们真是连滚带爬地逃出了沙窝。

    后来听说,只要我们再坚持一天,汽车就修好了,他们开车到了我们驻地,看到了我们压在那里的留言条和路线图,还开车沿我们的脚印向沙漠追赶过,但由于沙地难行车,没能追上我们步行的人。

                (北京知青张金利)

当年参加这次任务的北京知青有张金利和孙庭建两人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芳草湖骆驼刺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24 积分:842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29 13: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31 23:45:00 [只看该作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梭梭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60 积分:190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9/12/6 15: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1 0:18:00 [只看该作者]

    初生牛犊不怕虎,支边青年不怕难。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行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151 积分:1138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2/7 14: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1 11:01:00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的两大任务:屯垦戍边。


我们从天山走来,无愧人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冀愚书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5 积分:63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24 15:5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1 12:19:00 [只看该作者]

“又一个一个电话经三桐、二桐、头桐到东风公社,再转到108团”有误,应改为“又一个一个电话经三屯、二屯、头屯到东风公社,再转到108团”。东风公社就是奇台县西北湾公社,东风公社是“文革”中的名字。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1 23:56:00 [只看该作者]

    因为作者是头一次走沙漠出来,对地名不太熟悉,文章中的地名是根据老乡的说话的音得来,你的更改纠错我会告诉作者的。代他们谢谢了!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