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转帖]《我们的梦从天山开始》


  共有173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我们的梦从天山开始》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玉龙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42 积分:26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6 19:45:00
[转帖]《我们的梦从天山开始》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4 16:32:00 [只看该作者]

提供给朋友们《全国知青网汇集》

http://www.zuoxuan.com/zqwz/gdwz.asp



广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玉龙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42 积分:264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6 19:4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4 16:39: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梦从天山开始》

 

    “不敬你香奶茶,也不敬你哈蜜瓜,敬你一杯雪山水,盛满了心里话。来吧,年轻的朋友,亲爱的同志们,我们热情地欢迎你,送你一树沙枣花。”———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芳草湖农场一间会议室里,带有浓郁新疆风格的舞曲热烈而悠扬,十几位60岁的老人像年轻人一样翩翩起舞。当熟悉的《送你一束沙枣花》再次响起时,王国征已是热泪盈眶。“40年了,我们终于又回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
  对王国征来说,1964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年年初,全国掀起了上山下乡、支援边疆的热潮。从1964年到1966年,天津市陆续有近万名知识青年报名支援新疆建设,当时许多高中和初中在校生们怀着一腔热血投身到农垦、军垦、畜牧、财政和金融等战线。作为天津市首批支边青年,正在天津四中上高二的王国征踏上了开往新疆的专列,人生就此发生了巨大变化。
  40年后,再次来到曾经挥洒青春汗水的芳草湖农场,王国征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历时一年编辑而成38万字的知青纪实文学专辑《那魂牵梦萦的地方》,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50周年的礼物。该书由中国三峡出版社今年10月出版发行。
  该书的扉页中写道:他们已是知天命之年,根根白发记载着大西北的洗礼;他们已是花甲年纪,道道皱纹雕刻着新疆的印记;他们从天山走来,大漠埋藏着他们的足迹;他们向成熟走去,天山见证着他们的业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提‘知青’,就是返城、伤痕文学———其实这是误解。”回首40年前的选择,王国征并没有后悔,但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段历史。其实,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当年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书中记载了一代支边青年的心绪写真。

  “我们是自愿的。当时的生活确实很艰苦,但现在留在我们心里的,都是甜。”现在担任石家庄市社科院院长的王彤至今还记得报名去新疆时的情景。她在《那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书中写道:1964年5月,我大病初愈。偶然听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天津招人的消息,立即报名。一个和我很要好的同学提醒,“新疆风沙大,听说风可以刮来石头,而且一星期刮四次。”“家人都想不通,为什么我放着平坦的道路不走,非要跑到新疆那么一个边远的地方去”,王彤说,“可我对自己的选择很有信心。我当时的想法就是一辈子待在大城市,没出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了用理智代替激情,我对40年前的选择绝无悔意,是这一步成就了我的一生。”
  该书以实录方式大量记载了当年知青的真实生活。“带冰核的饽饽”、“牛车在胡杨林中穿行”、“军垦新兵”、“木垒麦收”、“乌仑谷河畔”等章节,使读者回到过去的岁月。
  “‘绿色的草原,雪白的羊群,骠悍的骑手飞驰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上世纪60年代,这首新疆歌曲传唱全国”,当年的知青、现已到天命之年的孟祥伟说,“现实生活可不像歌中唱的那么美好,随便找上一位支边青年,都能聊出一段艰苦难忘的岁月。我最难忘的是那‘带冰核的饽饽’”。
  孟祥伟在《那魂牵梦萦的地方》中这样回忆:挖排碱渠是又苦又累的活,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而且在严冬。支边后的第一个寒冬,孟祥伟和同事们到几里外的苇湖滩挖渠。“早晨从地窝子一出来,好像一下子进入了北极圈。寒风从领口、裤筒钻进去,似乎把衣服剥了个精光。”更让孟祥伟想不到的是,地面硬的像钢板,铁锨换成十字镐,铆足劲刨下去,虎口震得生疼,地上只留下一个白点。换个地方再刨,仍然是个白点。气得他脱掉棉衣,甩掉手套,准备与冻土较量一番。
  班长笑着走过来,“你这样鸡啄米似的,东一下,西一下,刨一天也刨不掉”。说着从他手里拿过镐,熟练地朝着同一地点连刨几下。奇迹发生了!冻土层居然出现了不规则的裂痕,最后一下紧握镐把往上一撬,一大块冻土松动了。从没有干过农活的孟祥伟佩服得不得了,很快掌握要领。中午,送饭的毛驴车来了,他也学着老军垦的样子,把铁锨用干草擦干净,递上去买了份菜,顺手折断两根干芦苇做筷子,从怀里掏出出门时带的玉米饽饽,准备享用一顿特殊的野餐。不料,怀里的饽饽竟成了冰疙瘩。没办法,只能拾些柴火烤着吃。
  兵团的物质生活是艰苦的,书籍便成了知青们的精神食粮。直到今天,他们还记得芳草湖书店的大姐李瑞芬,也记得书店设在芳草湖农场总场招待所大院东边的一间屋子里,柜台是用土块垒成的,书架是用砖块和木板搭的,加上一个放钱的木盒子和一把算盘,是书店的全部家当。
  书店所有的书都要由李瑞芬到呼图壁县新华书店去提货。当时交通条件差,每天只有一趟往返县城的班车。班车是解放牌卡车改装的,和货车的惟一差别是多了一个帆布篷子。为了给公家节省开支,即使是这样的班车,李瑞芬也舍不得坐,往返都要搭便车。
  书店开业那天,没有放鞭炮,可还是很轰动,识字的不识字的都来了,大家把小小的书店围了好几层,争相选购图书和年画。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就像久旱的大地见到了毛毛雨。
  当年这些热血青年为什么要去新疆?为新疆又做了些什么?天津知青王国征经常这样回答:那时,我们没有哪个人是被迫的,我们脑海中没有一丝杂念,报名时自觉自愿,到新疆去的信念坚定不移。我们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新疆。
  新疆给了知青们什么?是什么让他们40年后仍然魂牵梦萦?王国征说,正是经历了年轻时代的磨炼,当年支援新疆的知识青年才成为今天的专家、学者和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40年的奋斗岁月,新疆给了我们胸怀、坚强的性格和未来。
  “天津支边青年书写的《那魂牵梦萦的地方》表现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而是这一代人重拾并黏合历史的碎片,给历史留下一份真实而生动的见证。”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吴敦夫的这句话,是对那段知青生活的最好诠释。



广隶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梭梭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60 积分:190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9/12/6 15: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4 17:12: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玉龙的“全国知青网汇集”

 

   “那魂牵梦萦的地方”汇集了新疆知青真实的故事,每个知青历都能是一本书。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王国征倾注了多少日日夜夜的心血,发挥了他积出版业的才智,出版了一本水平很高的知青作品,为新疆知青做了件大事。还有孙连奎等许多战友做了大量的工作。谢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5 23:4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梭梭柴在2010-2-4 17:12:00的发言:

   谢谢玉龙的“全国知青网汇集”

 

   “那魂牵梦萦的地方”汇集了新疆知青真实的故事,每个知青历都能是一本书。为这本书的出版发行,王国征倾注了多少日日夜夜的心血,发挥了他积出版业的才智,出版了一本水平很高的知青作品,为新疆知青做了件大事。还有孙连奎等许多战友做了大量的工作。谢谢!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冀愚书斋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5 积分:63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24 15:5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2/20 11:49:00 [只看该作者]

《那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一本水平很高的知青作品,我拜读过,我也从中录入一些资料,编入《天津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记事》中。王国征、孙连奎等许多战友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谢谢他们!!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和田玉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57 积分:183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2/25 13: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3/1 17:22:00 [只看该作者]

我是因给《那魂牵梦萦的地方》投稿而认识了王国征、孙连奎、刘建伟等几位知青老大哥,他们确实为这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王国征主编,付出了很多辛苦,甚至垫付了不少资金。他们为了丰富新疆知青的晚年生活,组织了各种联谊活动和文娱活动,他们无怨无悔无私奉献,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