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嫣然在2010-3-30 17:32:00的发言:
(六)
那是我下乡的第二个年头,刚刚过了17岁生日。经过半年多的农田锻炼,贫下中农推荐我参加了短暂的师资培训。培训结束,第一天到学校报到。正好二年级一个语文老师歇探亲假,要我代课。领到教材,就走马上任了。
刚刚和学生“礼毕”,校长领着三个人来到教室:县教育局领导听课!我当时就懵了。心里像揣了只兔子“咚咚”乱跳,站在讲台上不敢抬头。要知道,上课前的“三备”: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我可是一备也不备呀!
我故作镇静,带着“生活的颤音”问了问学生前任老师的教学进度。转身在黑板上板书,借以掩饰自己的慌乱。之后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组。没想到,学生们那浓烈的山东乡村口音,摇头晃脑拐弯抹角,一顿三挫拉着长长尾音的读法,笑得我眼泪都出来了,趴在讲台上直不起腰,喘不匀气,学生也跟着我一起哄笑。
好不容易止住笑,我声音颤颤的说:你们不是在朗读,是在唱读,这样的读法是不正确的,你们的读法,使汉语拼音的四个音调,都成了一个音调。不信你们听:我学着他们的读法,也摇头晃脑地“唱”了一个字的四个音调。这下可好,学生们拍着桌子跺着脚哄堂大笑。听课的领导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字:静!学生们渐渐不笑了。领导们也止住笑。
我说道:我来到你们这,你们叫我侉子,实际上你们才是一个个的“小侉子”。我边说边用手指点着他们。一个学生竟然放肆得和我对答:“俺们是侉子,你是撇子”。我高声道:“那好,咱们不做侉子,也不做撇子,咱们学说普通话。学好普通话,将来走出乡村,走遍全国都不怕!来,大家跟我一起读。”就这样伴随着一阵阵笑声闹声,我反复讲解汉语拼音的音调是:“一声平(ā),二声扬(á),三声拐弯(ǎ),四声降(à)。”一个字一个词的纠正他们的方言,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
下课铃响了,我站在教室门口低着头红着脸,目送领导们走出教室。其中一个高大身材的人拍着我的肩膀,笑着对我说:“不错不错!生动活泼的一堂课!不过以后得直起腰来,小小年纪别成了罗锅儿。”
“哦?那个说我别成罗锅的就是您啊?哼--,哼-,还说呢!哪有人家第一次登讲台,县领导就突然袭击听课的?差点让您们给吓成罗锅儿!”
“嘿,那才锻炼人呢!”苏老师笑了。“哎,你还记得你们学校的管委会主任吗?”
“您说的是贫下中农管校委员会主任?那个瘸子?”
“对呀。就是他。你是怎么和他发生冲突的?”
“咳,那真是无中生有!一言难尽”我无奈的摇摇头。
“当......当.....当......”我正使劲拉动绳索敲击着大铁钟。瘸主任拐着一条假腿“咯蹬,吱扭--,咯蹬,吱扭---”的从校外走进来,扯着公鸭嗓气急败坏的冲我喊“看看几点了?都该上下节课了!才打下课铃?干嘛吃的?不想干了怎么的?!”
我看着正从教室里蜂拥而出的学生和老师,小声辩解道:“又不是我值班,冲我喊什么?”
“不是你值班?你多管什么闲事儿?吃多了撑得?!”这句话噎了我一个大跟头。气顶到嗓子眼!我刚要辩解,几个老师过来把我拉回办公室。
瘸主任也“咯噔”着进来看了看值班表,气鼓鼓儿的肚子马上瘪了,值班的是王老师,爱人是公社会计。财神奶奶可是不敢惹。
王老师从教室跑来:“主任,是我的班,光顾讲课忘了时间。谢谢替我打铃。”
瘸主任笑容可掬:“没事没事,谁都有忘了的时候。”好像帮王老师打铃的是他一样。说完,瘸着一条腿,“咯噔,吱扭---咯噔,吱扭---”走出学校回家去了。
看他那奴颜婢膝的样子,我像吃了一只死苍蝇。
忘记值班打铃的没事,我这个做好事的倒挨了一顿骂!还真是管闲事落不是了!我气得鼓儿鼓儿的!
大家一个劲的劝我“人家贫下中农管校委员会的权利可是至高无上的,说黑就是黑说白就是白,说不让你当这个代课教师,你明天就得回家干活去!”
“就是回家去地里干活,也比在这儿受这个窝囊气好啊!”我气哼哼的说。
“小孩子家,别说气话,他不是也知道不是你值班没再说什么吗?你就别较劲了。”
“即使他错了,也不能认错。他不提就算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劝我。上课铃响了,我只好到班里上课。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