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帖子不久前曾在纪实文学栏目上发表过,不过我觉得那是个曾经发生在黑土地上的故事,应该也让这里的读者了解一下。
一份深埋三十多年的真爱(一)
这是一个真实、凄婉的知青爱情故事,这是一份经电视台披露的深埋于黑土地三十多年的真挚爱情。
东方卫视有一档名为《幸福魔方》的情感类节目,节目的宣传口号是用智慧寻找到全新的幸福之门。3月4日的节目中,出现了一位名叫王刚的老知青。年近花甲的王刚曾在黑龙江农场务工,虽然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但从他的脸上不难看出其是一位饱经风霜、深受磨难的过来人。
当主持人问及王刚为何来到现场时,王刚充满激情地说,不久前,一个小姑娘突然找到了他并说她是他的女儿。突然从天上掉下个女儿,这让王刚非常吃惊。他对小姑娘说,你说你是我的女儿,那么你的母亲是谁?“吴兰兰”,当王刚一听到这名字时,不由一阵惊喜,这不就是自己三十年来一直日思夜想、苦苦找寻的当年的恋人吗?
名叫蓉蓉的小姑娘向王刚表达了要名正言顺找回那份父爱的想法,但是蓉蓉的举动遭到了全家人激烈的反对,虽经绝食等形式的抗争蓉蓉仍未得到家人的支持。百般无奈之下,蓉蓉求助于《幸福魔方》,试图通过这档节目一圆多年的寻父之梦。
主持人问及蓉蓉何以会找到王刚,蓉蓉道出了实情。一次在家中在翻找东西时偶然看到了母亲珍藏着的一本日记,从母亲的日记中蓉蓉看到了深埋于母亲心中当年的那份爱。从小被告知父亲早已经死去的她,也意外地得知她的父亲竟然还活在人间。急于找回父爱的蓉蓉,几经周折终于到上海找到了他的亲生父亲,并因此来到了电视台。
突然见到从未得知属于自己的女儿,从而知道一直挂念于心中、三十多年日思夜想的恋人的信息时,王刚除了万分惊喜和无限激动之外,也非常希望通过当天的节目,能够找到蓉蓉的母亲——兰兰,并仔细倾听一下当初兰兰为何决然不再与其见面的缘由,真心解释一下三十多年来一直无法向兰兰奉献爱心的苦衷,衷情倾诉一下三十多年念念不忘的相思之情。王刚还表示,要借此机会亲自送给兰兰一件最珍贵的礼物。
王刚满怀深情地从自己的衣兜中,掏出一张精心珍藏了三十多年的老照片。照片的主人是一位有着当年装束的年轻貌美的姑娘。王刚的叙述充满感情,王刚的神态尽显期待,王刚的讲述深深吸引着观众,他的那番真情表白看不出掩藏着任何虚假。闻得王刚心意的蓉蓉,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寻父意愿。
见此情景,因担心绝食几天的蓉蓉的健康而随其一同来到现场的蓉蓉舅舅,断然直言王刚刚才所说全是一派胡言,大声指责其是一个薄情寡义的爱情骗子,并再三告诉蓉蓉不要受其蛊惑。
蓉蓉舅舅义愤地谴责王刚,你口口声声说爱着兰兰,但当初为什么抛下兰兰而不管不顾,你知道当初姐姐是怎样一人拖着五岁还未张口说话的蓉蓉艰难地生活,你知道姐姐这三十多年过的是什么日子,这三十多年的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
从蓉蓉舅舅的愤怒中,人们知道了一些情况,那就是:当初那个王刚为了返城,竟然抛下已有身孕的恋人,独自一人回到上海,不久以后又与单位中主任的女儿结为夫妻,撇下无助的兰兰和刚出生的蓉蓉。
从此,没有男人的女人和没有父亲的女儿,只得与年迈的老父亲与老母亲生活在一起。为了让兰兰和蓉蓉有一个稍好一些的环境,也为了远离王刚所生活的城市,以后兰兰随文革后复出的父亲一同离开上海到了北京。
经历过当时那个年代的人们,都会知道那会是怎样一种不堪回首的往事,都会知道未婚先孕生孩子的女人会怎样遭受白眼和指责,都会知道这种状况下的生活的孩子会遭受怎样的冷落和歧视。可想而知,兰兰和蓉蓉是多么不易地艰难捱过这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年。
出于同样的担心而来到现场的兰兰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非常悲痛、双眼含满泪水的女人,大声指责王刚是个不负责任的负心汉,是个当今世界的陈世美,并苦苦哀求女儿不该如此,难道你忘了当初同学是怎样骂你是个野种的情景?甚至还说出了“你要绝食下去的话,我和外公、外婆,以及舅舅将会一同陪你绝食”的狠话。从兰兰的话中可以看出,兰兰心中所留下的创伤是何等深重。
蓉蓉舅舅和兰兰的指责使得现场气氛骤然紧张,王刚的表情满是冤屈,蓉蓉则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当主持人对蓉蓉说,如果王刚是舅舅所说的那样的一个人,你还会认他做父亲时,原先急于找到父爱的蓉蓉,则一改原先的态度,喃喃地说,这样的话我绝不会认他为父亲。
在一片排山倒海、丝毫容不得王刚申辩的的谴责声中,王刚似乎有点招架不住。善于调节现场气氛的主持人,委婉地示意蓉蓉舅舅言辞不要太过激烈,并让兰兰和王刚细说一下他们相识、相爱的经历。于是大家从他俩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听到了一个我们似曾相识的老故事。
当年上山下乡的浪潮,把王刚和兰兰都从上海抛到了几千里之外的北大荒,所不同的是,王刚先于兰兰到的农村。当兰兰到达连队时,王刚作为先来者前往连部迎接新到的战友,一个吃力搬运行李、身材弱小的女孩,一下引起了王刚的注意,王刚很自然地上前相帮。此后王刚就对兰兰多加了一份关注。
年长兰兰几岁的王刚,不由自主地担当起大哥的责任。在生活中多照顾一下,在劳动中多帮衬一下,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一件事。再加王刚和兰兰都是文艺活动的爱好者,喜欢唱歌跳舞的兰兰,同样喜欢唱歌并会吹笛子的王刚,自然就多了许多共同语言,多了许多互相交流的机会。相同的农耕生活,共同的志趣爱好,让两位年轻人越走越近。
感情的升级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平时的点点滴滴爱心和帮助,似乎是一个能量积聚的过程,产生质变需要有一个催化的事由。一次兰兰生病住院,饱受疾病痛苦的兰兰,焦急不安地躺在病房中。在她最需要安慰和关爱的时候,王刚徒步三四十里地赶到团部医院前往探视,并给兰兰带来了好不容易弄来的两只水煮鸡蛋,这让病榻上的兰兰深受感动。
一次劳动下班的途中,走在队伍前面的王刚,突然蹲下身子开始整理并未松开的鞋带,当等得兰兰走到跟前时,突然悄悄地往兰兰的手中,塞了一颗上海生产的著名的“大白兔”奶糖。王刚的举动分明是一种表白,处于青春期的姑娘也读懂了小伙子的心思,姑娘小伙纯真的心扉同时得以打开。
劳动之余,姑娘小伙去的最多的地方是距知青点两里地之外的小河边。在那里,姑娘帮着小伙洗涤衣物;在那里,俩人可以尽情放歌;在那里,俩人开始有说不完的话,有诉不尽的情。那里充满着爱,充满着情,充满着希望和憧憬……
回忆起那段一生难忘的生活时,王刚眼眶中闪着泪花,起先不肯登场、登场后一直表现出非常抵触心情的兰兰,则也难掩幸福回味的神情,原先抽紧的脸庞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尤其是诉说到两个鸡蛋和大白兔奶糖的故事时,眼眶中充盈着激动的泪水。先前还一直剑拔弩张的兰兰,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引入到那段终身难忘的甜蜜回忆之中。
爱情之花终于结出了硕果。一个充满激情和欢愉的傍晚,缠绵过后的姑娘小伙,终于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在河水潺潺流淌的那块甜蜜的地方,他们播下了爱情的种子。播种过后,姑娘顺手捡起爱巢旁边的一颗鹅卵石,娇羞柔情地交给还沉浸在鱼水之欢中的小伙,并谆谆告诫小伙,咱俩的爱情应该像石头那样“坚如磐石”。告诫之后,姑娘让小伙好好珍藏那块见证他们爱情的珍贵物件。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知青大返城浪潮,如钱江之涌般冲向全国各地,随潮流而动的知青大都又回到了人生的出发地。大潮涌动过后,许多经不起爱情考验的恋人或夫妻,以各种方式剪断了那段刻骨铭心的情丝,也因此留下了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的故事。
如同其他知青一样,王刚按政策通过顶替的方式先于兰兰回到了上海。计划先落定以后再将兰兰接回上海的王刚,在上海开始了新的生活。凭着黑土地上的那份生活底蕴,王刚很快在上海安定下来。安定过后的王刚便急切地想找到不知何因断了联系的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