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预热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为了配合全国电视晚会,专门为红土地知青做了三次嘉宾访谈节目。一次是29日下午的文艺台,一次是30日中午的新闻台,紧接着下午在交通台又是一次。三次节目都是在黄金时间,每次一个小时的直播。共计十多位战友通过电波,把我们对灾区、对第二故乡父老的惦念之情传播出去,也把我们赈灾晚会的信息,传播了出去。我们的晚会中,电台又对战友们进行了专访,第二天清晨,在新闻热线中连续播出。
许多听众及时用手机和邮件给予了反馈:这些老知青的精神,真让人佩服。
北京电视台派出了采访组,拍摄了艺术团的战友们紧张的排练场景,并且专门到已故战友王开平家里拍摄他的老父亲对云南灾区的关注和奉献,并在31日的晚间节目里进行了专题报道。
北京晚报也在4月1日刊登了赈灾晚会的预报消息。
我们关注灾区的行动,已经被社会所了解和关注。
当我们代表大家感谢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时,这些70后、80后的年轻记者们说:应该的。你们离开云南已经三十多年了,还这样惦记第二故乡。让我们感动。向你们学习。
爱心在传递 得道多助
晚会举办地点是第一个需要落实的问题。几个线索联系过去,都落实不了。只有西城文化馆回答:来谈谈吧。
当黄馆长了解到是老知青的赈灾晚会,马上把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电话召集来,与我们落实细节。并明确表示:四万元的场租免了;文化馆出任主办单位之一;为晚会邀请专业演员;落实会场布置和捐款箱。有关灯光、音响、背景资料等方面的事宜,需要任何帮助,你们尽管说。
一个本来棘手的问题,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但是晚会还有问题,节目量稍显少。
于是几个电话打到了曾在其他地区下乡的知青艺术团队。又是没想到,几句话问题就迎刃而解。
绿草原的北京牧人合唱团穆增于团长说:“你们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演。让演多少,就演多少。救灾,我们也有责任。捐款,我们也参加。”
接到电话时,延安知青组织的黄土情合唱团丁巨元团长马上要出差,他随即安排李副团长确定曲目,紧急排练,带着捐款参演。
上海、重庆、昆明知青致电我们表示声援,成都知青打来了声援电话,中国西部知青网站贴上了“为北京知青呐喊”的帖子,他们说:曾同饮一江水,今抗旱一条心——为北京知青西南抗旱赈灾呐喊!
许多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义演活动通知,社会上的朋友们坚决支持。李再延所住社区的邻居著名诗人叶延滨等送来了捐款。
到农业部农垦局从来关心北京知青的活动,孙平、杨岚、 王宏前三位处长主动支援了三重唱《为祖国干杯》。
全总文工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龚七妹正在发烧,得知消息后不仅亲自登台演唱捐款,还带来了自己和女儿的捐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红土地知青的爱心行动一路畅通。
用满腔的心血浇灌出感情之花
五天的时间,有四条线在同时运动:
一条线叫做动员观众,一条线叫做节目排练,一条线叫做对外宣传。还有一条线是晚会亮点的策划。
举办这台晚会,就是邵玉玲、李再延战友在联席会上力主促成的。散会后,他们在各自的博客上广泛宣传联系。晚会的很多亮点在他们的策划下产生了:
首批赴云南的五十五位战友联系上了,他们表示要义不容辞地做贡献。
已故老知青的亲人联系上了,她们要来参加晚会。
上海的战友联系上了,援电发来了,到北京出差的战友余杰也闻讯赶来了。
知青第二代、第三代联系上了,他们要和长辈们一起,共同分担红土地的忧患。
……
在一次次热线联系中,邵玉玲、李再延,以及许多召集人把遇到的感人的亮点交流、策划出来了。一个情字,饱含了多少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晚会上亮点多出自他们的策划。
《八千子弟》中也很有一些动人的故事,其中的四个故事被连夜整理编辑出来,1日深夜才分发给几位1·19晚会的语言节目演员。接到任务的战友们说:没问题,我们一定努力演好!
远在加拿大的柳向群战友充满激情,创作了《写给远方的母亲》,委托北京的女儿朗诵并捐款。为了演出的效果,她几次修改诗稿,在异国他乡的电脑上她说:“要怎么改,你们别客气。改不好,我也睡不着!”
确实,为了这台赈灾晚会,直到1日深夜2日凌晨,我们的电脑、手机还在闪烁。
“今夜无人入睡”……
激情之火又一次燃烧
4月2日晚七点半,西城区文化中心,充满热诚而闪光的四条线交叉到了一个点 ------
几百名老知青和他们的家属来了;
云南省政府驻京办副主任朱平带着几位部门负责人来了;
十多家媒体的几十名新闻媒体人员来了;
在其他地区下乡的朋友们来了;
……
随着大屏幕上出现“新闻联播”报道西南灾情的情景再现,十多面云南农场的旗帜汇聚在舞台上,义演开始了!
“红旗飘,军号响,八千子弟念故乡。故乡无雨心如火,大旱无情我们一起扛。我们来了,我们来了,我们来了!我们来了,我们没有忘记红土地,我们的人生驿站;我们来了,我们没有忘记红土地,我们的第二故乡……”随着开场诗的朗诵,每一个战友的心都飞向了正在被旱情困扰的彩云南。
我们用热情的舞蹈,回顾着心中第二故乡的妖娆。
我们用亲身经历、刻骨铭心的故事,追忆着那里的父老乡亲。
我们用激扬的歌声,抒发着我们的一片深情……
长眠在红土地的战友王开平的弟弟王志明,代表97岁的老父亲,把他们一家的情谊送到了晚会上。老父亲从积蓄中捐助1000元。
柳向群的女儿王玫和陈韶华、朱黎晖共同登台朗诵:“今夜,月淡星稀/我的心牵挂着远方的母亲——红土地/网络上的消息令人焦灼/您那边,又是一天,苦旱无雨/……天涯梦乡 我仿佛看到了您干燥龟裂的疲倦身躯/远隔重洋,我分明听见了您痛失小春的深沉叹息……”
五岁的艾米走上台,用稚嫩的童声告诉大家:我爷爷奶奶的第二故乡遭灾了,我把压岁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买水喝。
激情在燃烧,爱心在燃烧,战友们纷纷走上台,把自己的一片心意投进捐款箱:
农场召集人走上来了;
海外战友的委托人走上来了;
外地来京的战友走上来了;
当年赴云南的排头兵五十五人中的很多人走上来了;
第二代走上来了;
第三代也走上来了;
郭五一战友捐款2万元,肖文玖战友捐款1万元,谢渊如战友从医院父亲的病床边赶来直接捐款不留名;马际下班后赶来,还替儿子捐款100元;吕笑陈在捐款台上说,女儿委托我一定捐200元;羡兆阳做完手术不久,得到消息即来到了现场捐款;正在等待住院的王理真来了;谢军直接从医院来到剧场;者永光发着烧,由夫人陪同一起来捐款;马晓军2日晚要出差,到现场捐款后赶往机场;身患重病的颜铁明默默地捐了800元钱后,拖着病弱的身体早早离去了;还有许多战友捐出数量不菲的钱款,要求不披露姓名。95岁的吴淑昆老人让知青女儿女婿带来1000元的捐款;黄土情合唱团捐款2038元,牧人合唱团捐款1100元------
而更多的知青,默默地来,捐款后,又悄悄地走,在车水马龙,灯火阑珊的夜幕中,留下了永不消失的背影。
掌声和着热泪响起来,思绪随着激情飞向魂牵梦绕的干涸龟裂的红土地。
晚会结束,各农场召集人清点捐款,119,258元的数字,令大家感动(晚会结束清点时是119,058元,第二天有战友追加200元)。以退休人员为主体的团队,在短短的时间里,竟然汇聚了这么多捐款……
我们的声音红土地听到了
4月3日20:00,北京电视台新演播厅。云南、广西、贵州卫视同步直播,北京、天津、凤凰、东方、湖南、广东等十多家卫视转播的《抗旱救灾 我们在行动公益晚会》通过卫星线路震撼播出。
晚会上,红土地北京知青的代表抱着满载知青情谊的捐款箱走上台,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直接定向捐赠给云南省灾区。著名主持人春妮和顾峰介绍了我们的善举。
台下,十多对红土地知青夫妇高举着现场临时打印的标语:“北京赴云南老知青祝福灾区人民”。大屏幕上,两次特写,摄像机清楚地推出了每一张热忱的面孔和那十四个大字。
虽然晚会的负责人在尽量弱化遮蔽我们的知青身份,但是我们用行动,用执着,用智慧,把我们的声音、我们的形象、我们的爱心传达给了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
晚会开始前,老知青们见到了云南省抗旱总指挥副省长孔垂柱。在询问灾情的过程中,大家刚刚提到前一天晚上的赈灾晚会,孔副省长马上说道:我们已经知道了,谢谢你们!
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云南日报、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晨报、京华时报、法制晚报、新京报、老年时报等报刊,央视、腾讯、新浪、搜狐等网站以及全国十多家电视台,相继刊登或播出了青春从红土地走过的一代知青奉献爱心的事迹。
几天后,云南日报刊登了驻京记者站站长杜京撰写的通讯——《爱洒彩云南》。
我们是一支在红土地上锤炼摔打出来的群体 ——
2009年10月,红土地的北京知青整合社会资源,向云南农垦捐赠180万元图书和教材,开始了我们“滴水之恩红土地,涌泉相报彩云南”的感恩之旅;
2009年8月2日,红土地的北京知青在北京化工大学,开始了“情系红土地,爱在彩云南”的大型联谊活动的集合;
2010年1月19日,八千子弟汇聚保利剧院开始了40年之后新的出发;
2010年4月3日,在北京电视台的演播厅舞台上,我们带着对红土地深厚的情谊和对抗旱救灾的爱心,走向了社会,走向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