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听来的故事4:【隆砸”不“隆砸”?!】


  共有81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听来的故事4:【隆砸”不“隆砸”?!】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闲人一个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3002 积分:20652 威望:0 精华:79 注册:2010/3/7 19:58:00
[原创]听来的故事4:【隆砸”不“隆砸”?!】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4 8:15:00 [只看该作者]

 

           “隆砸”不“隆砸”?!           

 

                                

    我下乡插队的那个年代,正是政治上扬,运动迭起的时代。全国都一样,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城市如此,乡村自然也不例外。那个年头要总结起来的话,在乡村的政治运动基本上就是四大类:修梯田,唱大戏;割尾巴,赶大集。

    咱们先说修梯田吧。那时在农村一贯讲究的是学习山西大寨的经验。为了要保持水土,就必须要按上级的总体要求规定,把所有的山地都要修成楼梯样的地块。就连缓坡地也全部切齐挖平修上梯田,模式统一,不许走样。而且上级下达的都是硬性指标,各屯的人家都要求锁头把门,烟囱站岗。那真是喘气儿的、拄棍儿的、男女老少上阵,红旗招展歌声震天的壮观得很。工地上的大喇叭成天播送学大寨的豪言壮语,梯田也修得和埃及的金字塔似的煞是好看,可就是蜡做的蛋糕——中看不中吃。

    梯田修完后,等第二年种上地以后长出苗来一看可就全都傻了眼啦。因为在切坎的时候把靠梯田里側地面把冷土都翻上来了,破坏了熟土层缺了原有的养分,苗自然就会出不齐。长出的庄稼自然也就成了高矮不齐的老少三辈,闹了个光长杆不结穗。没收到粮食倒不说,这劳民伤财的费了很多工却闹了个白忙乎。难怪背地里有人说怪话了,说这是:“种一坡,收一车,打一簸箕煮一锅。吃一顿,剩不多。”你说这是坑人不坑人?!

    要说唱大戏就更荒唐了。那年头时兴学习天津的小靳庄的文化经验,各村都搞什么赛诗会,搞什么文艺队。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一到晚上屯里的大队部就灯火通明,几乎把村里的年轻人全都集中起来,没黑没白儿的赶排文艺节目。结果下地干活的净是是老弱病残,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就深刻的体现了农民的心中怨气。叫做:“老头老太太铲大地,姑娘小伙儿唱大戏。”成天的就这么搞,你说谁还能有心思搞生产?说是能保农业丰收那都是扯蛋的话!

    最厉害的还是属“割尾巴”运动了。既是农村的集体经济,农民就决不能有丝毫的私心。什么各家各户养猪养羊要一律受数量上的严格限制,分给你的自留地只能种粮食作物。人们只能在自家的院子里,偷偷的种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赶集上店的想卖点自家的土产,都得象作贼似的偷偷摸摸的去。否则一经发现就会把你扣个“资本主义小生产”的帽子,要割掉你的“资本主义尾巴”,勒令拔掉不说,还得开会上纲上线的斗你个人仰马翻。

    其实想赶集不是不可以,但是得要赶公社组织的“社会主义大集”,这可是从“哈尔套”学习来的经验。为了造大声势,每到要赶“社会主义大集”的日子,公社便硬性摊派要求每家每户必须要拿出一定数量的鸡蛋、小鸡和其他农副产品什么的上集交易,谁也不能空手。

    等到了赶大集那天,各屯的生产大队都要组织大车拉着人们和精心挑选的农副产品,集体到公社指定的场地去赶集。那时节,各乡村大道上是烟尘四起,人喊马嘶,四乡的人马都浩浩荡荡的向公社所在地纷纷涌来。

    在临时开辟大集的场地上——公社中学的操场里红旗招展锣鼓喧天,还有各屯组织的秧歌队助兴,看着如同过年一般好不热闹。其实谁都知道,这虚假的繁荣都是上头事先安排预演好了的。有很多老百姓家里根本没有什么可拿的,只好从这家借几只小鸡,从那家匀一筐鸡蛋就赶去凑热闹去了。等过了晌再混个一天公分,又把鸡和蛋又原封不动的拎回来了。所以一天下来,这大集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交易,只是造个声势,混个影响。你说这不是瞎闹腾吗?可是那年头,即使遇到了上头下来的再荒唐的指令,你也只能服从,谁敢说个“不”字我看看?!

    可是,就是那个年代,由于政治运动频繁的原因,在各屯各村的也出现了几个紧跟形势的风云人物,这可能也就应了所谓“乱世出英雄”这句经典了吧。不用说别的地方了,我们屯里就有一个这样的人物。

    做豆腐的光棍老鞠头在刚解放的时候,就是这个屯子里一贫如洗的铁杆贫农。只是因他只有《水浒》里的武大那么高的个头,还是个罗锅,所以不可能象大家伙一样正常的参加农田劳动,所以队里就让他做豆腐。下来的豆腐渣可以喂猪,做成的豆腐也由每天由他挑着走街串户去卖。

    他在当时农村的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中,一直就是个根红苗壮的坚定分子。在打击农村“小生产”、痛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老鞠头就紧跟形势表现出了坚决的运动立场和冲天的运动热情,主动的为大队革委会义务的担当起了“割尾巴”监督员的角色。

    在他串街卖豆腐的闲暇时间,总带着一只油滋麻花的红袖标,趾高气扬的在前后街来回巡视。他最喜好观察谁家的房前屋后、前场后院都种养着有什么违规的作物。一经发现立马向大队汇报,旋即领着民兵到场刨苗去根,绝不含糊。此举虽然是得到了上级的首肯,可也把老实巴交的老百姓气得够呛,说他是个害人精。但老鞠头光棍一根,杀打不怕,谁也拿他没一点辙。气急了的人们也只能在背地里把他骂个

狗血喷头,过过嘴瘾也就是了。即使心里有点小九九也得全部转入地下。

    话说这一天,我们的老鞠头因监督有功,被上级点名当作先进典型请到公社参加了一回农代会,除了带着大红花到台上介绍了一番他“割尾巴”的经验外,会后还在公社食堂大酒大肉的拉了一回馋,就别提多风光和舒坦了。当他打着酒嗝摇晃着回到屯里的时候,酒冲头顶的他就又开始琢磨着下一步该拿谁家开刀啦。

    第二天,他又挑着豆腐担子在屯子里晃悠开了。可是全屯走了个遍也还没找到一个“违规户”,不禁就觉得有些失落和懊丧。直到到了晚上天要擦黑的时候,他忽然灵机一动:家家的前院没有收获,我就不信后院就没有一点毛病不成?于是他等到街上没人的时候,就从队里扛了一个小木梯开始挨家扒后院墙去了。

    老鞠头从前街开始,连扒了几家后院墙,腰腿累得直打摽也没发现什么问题。等到他到了后街走到一家院墙特殊高的人家时,他打定主意一定要上去瞧一眼。等他费了很大劲儿战战兢兢的扒上这家的墙头往院里一看,不禁高兴得差点从上边掉下来:还真没白来,这家后院就有一架葡萄!他又向左邻右舍的看了看:认出了,是四类份子李永茹家。好哇,上级割尾巴还忙都忙不过来呢,你个四类还敢种这么大一棵葡萄树,真是狗胆包天,你等着!

    第二天,老鞠头就专门找到大队革委会,他义愤填膺、上纲上线的向主任汇报了一番。末了还严正声明:“这四类分子都不听话了。这要不管的话,资本主义还不在咱屯翻天?”主任闻听这事儿的严重性,就说:“这还行?马上,给你几个民兵,到他家去砍了!”

    老鞠头一听如获圣旨,马上回去带上袖标领着两个武装民兵——当然,后边跟着一大帮看热闹的人们,吆五喝六的就来到了李永茹家。一进院就吆喝着让李家的大小孩芽都到后院去靠墙低头站好,然后自己搬了一个木凳站了上去。只见他一手掐腰,一手象利剑一样指向空中,把个罗锅腰尽可能的挺直,扯着公鸭嗓口沫横飞的就开始了大批判:“社员同志们,侽们说,这驴叫都不改(可能是屡教不改)的四类是什么东西操的呀!上边都说了,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也不长资本主义苗,他李永茹狗胆包天的种了这么大的葡萄树,你何其毒也!今天侽们来,兜是要打资本走社会!割你的尾巴!”

    就这样,他滔滔不绝的讲个没完倒了,直到他喊累了,大家伙也站累了。两个民兵拄着大枪站在旁边一边抽烟一边嘟囔:“罗锅子,还有完没完?”鞠罗锅才兴犹未尽的最后喊了一句:“大家伙儿说,四类的尾巴隆(应该)割不?”大家早等不耐烦了,便赶紧应合说:“隆割!”鞠罗锅又一挥手臂:“那他的葡萄树隆(应该)砸不隆(应该)砸?”大家是又好气又好笑,便齐声学他:“隆砸!”于是,罗锅找来一把片镐上去几下,就把好端端的一棵快结果的葡萄树齐根砍断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4 9:50:00 [只看该作者]

我相信头脑发胀的时期的那些事,人们已当成笑谈。我在额尔古纳右旗的恩和乡时。听说,人武部部长不知何时家里打了个立柜,甚是时髦。不久旗里派来工作硬是把它砸了。说是割资本主义的尾巴。结果,部长先把衣服都放在柳条筐里,还是大木箱(装衣服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4 15:06:00 [只看该作者]

   那年月这种荒唐事多了,最后的结果还是老百姓倒霉。记得那年割尾巴割得没有农民上街卖菜,县领导的夫人们全去排队买咸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4 16:26:00 [只看该作者]

当年农村太荒唐,

假大空事占多样,

百姓倒霉贪官乐,

捣乱分子也猖狂。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