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难忘六五八五


  共有23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难忘六五八五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甄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3 积分:85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5/1 16:58:00
难忘六五八五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 17:03:00 [显示全部帖子]

 

(一)难忘六五八五

难忘一九六五年八月五号,这一天,我和我的同学们,也是一群天真幼稚的孩子们,离开了学校走出了家门,乘上了开往山西的专列。踏上了我们人生的漫漫旅途。我们响应政府的号召,放弃了在北京参加工作的机会,而是奔向了广阔的天地,赴山西省曲沃县的各个乡村,当上了一名新时代的农民。我们插队了,我被分配到史村公社史村大队,和我一同到史村的还有五十一名同学,我和五个同学被安排到第二生产队。从这一天起,我在这里渡过了我一生中最为宝贵的六年半时光。我终生难忘,我经历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洗礼!

 

(二)今天进村啦

列车次日上午九时左右到达侯马站。下车后就在车站小广场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会后在侯马招待所休息,下午我们分乘数十辆大卡车奔向了曲沃县城,安排我们住在曲沃中学里培训三天。无忧无虑的我们当时就像过年—样高兴。  

八月九日清晨,我们看到学校大门外停了数不清的大马车,饭后老师告诉我们今日进村。            

那一天史村是全村总动员就在早己为我们准备的宿舍院子里,搭帐篷、支锅灶、办起了十全席,迎接我们这些北京娃!公社领导以及全体村干部,还有贫下中农的代表。和我们共进午,当地领导发表热情欢迎知青下乡落户的讲话,气氛十分热烈,我们也沉浸在欢乐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一天终于开始啦!

 

(三)短暂无忧的生活

我们知青的宿舍是在史村的南门外盖起的。一字排开三排北房,大门朝向村里,我们知青宿舍日后多年一直称为《革命大院》。刚队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的,地方政府及村委会给了我们许多的照顾和邦助,生产队给我们购置了农具,大队派厨师负责我们的一日三,粮食是由县里下拨,每人每年528斤粮,每人每月还发给2元的零用钱。我们这个期间下地干农活也是象征性的,生产队对我们要求不严十分照顾。傍晚收工后在大院里是欢歌笑语挺快活。日子过得也算悠哉悠哉!    

后来我们听说在广大的农村中正在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也称作《四清》,很快四清工作队进村啦,大会小会多了起来,村中好像有一种特别的气氛,很快就是元旦、春节。一九六六年社会上风言风语越来越多,一场色风暴即将席卷全国,我们国家的十年浩劫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拉开了帷幕。我们知青的方方面面也陷入了动荡中,知青们将要在困苦与困惑的艰

难岁月里渡过自己的青春时光。

 

(四)贫瘠的热土

我落户的史村在曲沃城东20里,这里地势高是丘陵地带。干旱少雨,靠天吃饭是史村百姓的生存特点。史村在曲沃县是个贫困村,而我队的第二生产队又是史村贫困队之一。我们插队的当年风调雨顺小麦喜获丰收,我们也和村民共亨了秋收的喜悦。

从六六年开始持续多年,天气久旱少雨夏秋两季庄稼严重欠收。我们和村民的生活陷入困境中,口粮年年不够吃,经济作物如棉花、烟叶等更是欠收严重,家家户户劳动一年口粮钱都挣不够。有一年也是最糟糕的67年,我们二队一个工值九分钱,全年干满勤也不够队里的口粮钱。我们跌入了贫困之中。

国家的政治风暴伴随着连续的自然灾害,几年耒我们在缺吃少穿的困中战天斗地,磨炼意志。我插队落户的史村,如果实现电气化,水利化,机械化,科学种田,村民生活实现小康,还很遥远。史村呀史村,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就像银幕上的美好景象,不存在。它在我的梦幻中。

四十一年后,也就是2006年,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回到了我的第二故乡,看望了曾经帮助和照顾过我的乡亲们,他们的生活和住房有所改善,日子过得也算衣食无忧。但史村的村容村貌依然如旧,仍然落后于这伟大的年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甄石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3 积分:85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5/1 16: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5 18:55:00 [显示全部帖子]

   同是上山下乡,境遇各不相同。有的到山区到农村落户,成了地道的农民,条件好的吃苦受累也能混个衣食无忧。条件差的那就一言难尽啦。在缺吃少穿的插队务农的岁月里,最让我羡慕不己的是农场和兵团的知青朋友们。他们是城镇户口,吃商品粮,一日三歺有保障。发工资、发服装、还有探亲假,苦和累是相同的,但比起我们整天和贫下中农在一起战天斗地还是强百倍呀!在插队当农民的日子里,我几乎没有留下美好的记忆,唯一不能忘怀的是苦和累,是政治歧视给我留下的烙印。今天看来,这都是历史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甄石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3 积分:85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5/1 16: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5 20:23:00 [显示全部帖子]

文华超版:2元零用钱只发了6个月呀,我羡慕人家自己也不会失落的,晋北农村确实很苦,我在山西27年之久还是了解这个现实的,我今年己六十多啦,没有41年后会更好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甄石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3 积分:85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5/1 16: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6 17:57:00 [显示全部帖子]

是可怜的老插呀,离名牌老插差着十万八千里呢。谢谢天蓝妹的认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甄石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3 积分:85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5/1 16: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4 19:20:00 [显示全部帖子]

龙版:文革前赴外地上山下乡的确称为‘老插’。肯定地说当年您遇到的‘列车长’他不是老插,和您一样同属‘老三届’。文革前64年、65年只有两批赴山西曲沃县插队,而绛县的知青全是文革开始后去的,我们称他们为‘新插’。真不知为啥还羡慕我们?我们多吃了好几年的苦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甄石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43 积分:85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5/1 16:5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4 21:17:00 [显示全部帖子]

看来龙版说的就是‘老插’了。64年有44名北京应届高中毕业生赴曲沃侯马镇两个村庄插队落户,与彭真老家是近邻。65年有960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当时市政府的号召赴曲沃县各乡村插队落户,这两批知青可能是称为‘老插’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