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的随感
今天是五·一节。
一清早我就被一阵阵震耳欲聋的礼炮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给震醒了。哦,我家对过街的那边是一个大酒店,响声这么震耳欲聋,可能又是谁家在那里举行婚礼。这年头,结婚的人也是瞎起哄,非要都得赶上这一天。接着,或近或远的鞭炮声又在此起彼伏地响起,虽然喧闹热烈,但这和今天的节日意义有截然的不同,没有感到真正过节的气氛。好了,反正也睡不着了,还是出去到凌河大坝上暴走一圈去吧,于是我又穿上运动服和往常一样走出门去。
向南,经过一条大街就是一个卖蔬菜海鲜的早市。五点刚过,早市上就已经充斥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当然是有买有卖的。可是今天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菜蔬的价格都明显的涨了一些,这也是过年节的惯例。以前就听老人们说过,年节的市场上“凉水都要贵三分”看来是有道理的。比如刚下来的海鲜就平均都涨了两三块钱,可是还是有不少人挤着抢买,好像今天的钱不是挣来的,像大风刮来的那么容易,一派病态的豪爽,全然没有了往日节俭的念头。
走上凌河大堤,河滨公园的广场上依然如故的喧闹,晨练的人们好像根本就没感觉到今天是五·一节。跑步的、打拳的、踢毽的、抽球的、遛狗的依然如常。这就是现在的五·一节吗?
记得小时候过五·一节可不是这样来着。那时候一赶上过五·一节,满大街都是张灯结彩,所有比较高一点的建筑物的上方都飘扬着鲜红的国旗,连木头的电线杆上都贴着红红绿绿的标语。在澄净无云的蓝天中,偶尔还有一两个或红或绿的气球慢慢地、悠闲地飘向远方。
记得小时候每到五一国际劳动节市里都要搞庆祝活动的。白天在市体育场要开庆祝大会,会后要搞游行。晚上灯火辉煌的市文化宫广场还有文娱活动,大人们看文艺演出,跳集体舞,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和现在比起来,我真就觉得那才是真的过节,也是我一年当中少有的快乐时光。
记得那时五·一节的早晨,一清早大街上就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各厂矿单位的大人们都举着标语牌,扛着着大红旗,秧歌队员们的腰上系着红绸子,有的还帮着腰鼓,浩浩荡荡地向着市中心的体育场开进,我们这些孩子也拿着红红绿绿的小三角旗,跟着大人一起聚集在市里唯一的体育场。
那时的体育场上已是彩旗飘扬,歌声震天,蓝天上红红的大气球下拴着长长的标语,在和熙的春风中飘荡。广场的主席台下的乐队不知疲倦的吹奏着一首又一首的乐曲,当然吹奏的最多的还是《我们走在大路上》。那时我虽然不懂歌曲的含义是什么,但是从那激越雄壮的乐曲声中总感到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和自豪。
那些年五·一节的天气要比今年的倒春寒暖和得多,人们的着装的色彩也趋于多样,姑娘们也都穿上了鲜艳单装,游行的队伍里彩旗飘扬,红绸漫舞,歌声阵阵一片喜气洋洋,那才叫真正的五·一节!
小时候每次过的五·一节都使我特别的快乐,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过的一次五·一节,那是一次有意义的游园活动。在过节的头一天,我的老师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告诉我们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要我们从小要向工人,农民学习,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所以这次游园我们还有一个特殊的活动,就是让大家从家里拿来了脸盆、抹布和笤帚来为公园打扫公共卫生。我们用脸盆在公园的荷花池中舀来清水,把公园里边的地面和铁栅栏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所有的花坛中的花草都浇上了水,干完活以后,看着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清洁环境,心里边真有一种做了主人翁的自豪。
阳光普照,大地回春,将近中午时分这里已经成了我·们的乐园,里边的欢声笑语一片,成了欢乐的海洋。我们总觉得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这么的美好,这就是世界的节日,也是我们的节日;是祖国的春天,也是我们的春天。
然而如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荡激之下,五·一节的称谓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得不画的符号,除了媒体的几声有气无力的宣传之外,以往过节的神圣气氛已经无形中化为乌有,这不能不使我们的心头充满了无比的惆怅和悲哀。
如果和今天的五·一节相比,我宁愿追寻过去的虽然物质简单却带有神圣性质的欢乐,虽然我们再也不会回到以前的童真,但愿我们的孩子和他们的后代,能够找回一些五·一节的神圣和浪漫的影子,这就足够了!
我喜欢五一国际劳动节,因为她毕竟是我们劳动者自己的节日。
2010.5.1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105121555272062.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