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小城忆旧


  共有336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小城忆旧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小城忆旧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6/9 20:49:00 [显示全部帖子]

    四月初,朋友开车送我们回嘉鱼——那个我曾在那生活过十几年的小城。丝丝绵绵的雨,催得雨刮时紧时慢地游动着,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依次出现,车窗外的景色却变得陌生。
  到潘家湾了,成片的稻田在哪?油菜花也只偶尔在路边零星出现,路旁却出现许多或满或空的有着高高围栏的大卡车,原来这里已经变成蔬菜供应基地,来这拉菜的车有的来自山东、河北,说不定我在北京吃的菜也有这里生产的。在我的记忆里,这是距我第一个工作单位最近的小镇,为了看电影《节振国》,我和伙伴们走八里路,在大场院里站着看完电影,再摸八里夜路赶回去接着上夜班。
  余码头电力排灌站到了,可公路不再从泵站门口经过了,主厂房在洼地里,无法看见,堤上高高的副厂房却老远就在打招呼了,它伫立在那里,在雨中显得孤伶伶的,在那下面一人高的管道里,为了抗洪,我们用草包筑起泥墙,挡住超过驼峰高度的长江水,保护泵站和堤内的庄稼。当我们浑身是泥,赤着脚站在那,看着只能在墙外晃荡的江水,那份自豪至今不能忘怀。二十多年过去了,不知现在洪水涨起时,还照样用人工筑泥墙吗?
  那个由跃起的鱼和球组成的雕塑出现在眼前,那是县城关鱼岳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县城新区的起点,离老城还有几分钟的车程。02年回来时没带相机,这次路过又下着大雨,只好放弃拍照了。
  午饭后,中雨变成了湖北人常说的麻纷雨,细细的雨丝若有若无地随风轻拂着,我和老伴走上老街,几次回来都被老朋友、老同事们包围着,这次未惊动任何人,可以静静地走一走,看看久违了的老地方。
  三岔路口,这里是九十年代的县城中心,左边是商业老街,右边是文化中心,县图书馆、电影院和我工作过的工人俱乐部都在那,当然要去俱乐部看看,虽然知道那幢我亲手参加建设的建筑已经尸骨无存,还是忍不住要去。远远地看见一大片风格独特的新型建筑,原来电影院和图书馆都拆了,那片空旷的场地也没有了,新建筑已基本完工,听说是商业中心和高档住房,街边的门脸房已经开始营业,后边的中心和楼上的住房还空着。还没到槐花开的时候,可我似乎闻到那甜甜的槐花香,当年我在这工作时,一到五月,总是那香气伴着我度过一个个忙碌的夜晚,如今树已经被砍了。我眼前又浮现那一排排书架,我自己从新华书店一本本背回的图书,一个个熟悉的读者。上次回来我就知道书已经流失,现在连房子也没有了。我的老同事们,你们都去了哪,你们还好吗?
  回头走左边,顺商业街走到一个十字路口,这里是七十年代的县城中心,因四个拐角各有一座楼房被称为四大楼。老房子依旧都在,只是用途变了,只有药房还没改,还比过去漂亮些了,药还是人们离不了的。再往江边走,是鱼岳镇卫生院,我们称它城关医院,女儿就是在这出生的,进去看看,挂号室和药房依旧在两边,可那个平房院已经改建成一栋四层楼了。妇产科也搬到楼上了,记忆里那个只有一张产床的产房和只有两个床位的母婴室早就变样了。如今那个在这里出生的小婴儿自己也要做母亲了。
  穿过长长的小巷走到公婆住过的房子,房后建起了一栋楼房,可那排老房子还没拆,每间房都锁着门,似乎已无人居住。那三间房是老人记忆里全家住过的最好的房子,当时公婆都没想到不久儿女们就会住上更好的房,自己也能到各家去巡视。在那里我过了十多个欢乐的春节,全家人放完鞭炮关门吃年饭的情景如在眼前,如今一家人分散到各地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聚集在一起。
  雨中,我们漫步前行,几乎走了大半个城,往事历历在目,别了,嘉鱼!几时再回来看你。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4 22:03:00 [显示全部帖子]

  谢谢斑竹鼓励,我写东西很慢,爱看书,但很少拿笔,是论坛让我重新开始,现在有了第三代,时间更紧了。但我想还是要尽力把一些事情记下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