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延河水 → [分享]《闲话白酒》作者-老杨


  共有1245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分享]《闲话白酒》作者-老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分享]《闲话白酒》作者-老杨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34:00 [只看该作者]

   日落的夕阳余辉与日出的朝霞璀璨,需要一抹青色来调润;日渐衰老的躯体与日益鼓荡的回忆,需要一缕温情来调和;流金岁月的感念需要一伙插友来参悟;知青炽烈情义的抒发,需要一杯醇厚美酒来挥洒。且看当今知青江湖,举杯论英雄,把酒抒豪情,换盏敞心扉,酩酊议短长,寒来暑往、青丝白发一切尽在酒里;功过是非、悔爱交加全都溶于酒中,“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嗨哟!!”

   昨日有幸与咱几位陕北老插的酒仙酒圣们共赴酒会,为贵州茅河酒业集团拟出品的一款【知青酒】荐言献策作企划。席间情融于酒,酒激荡情,不解知青缘徜徉在醇香美酒里,浓烈知青情洋溢于百年佳酿中。尤以京城酒业元老级人物老杨,饮酒大师的专业评述最为精彩,鄙人受益匪浅。

   陕北人杰地灵,出来的汉子自也不同凡响。此老杨,早年乃延长县刘家河公社刘家党河大队插队的北京知青,自从在陕北受哈一圪嘟苦,一满活的潇洒,自信的不能。在本县七里村鸾哈婆姨作贤内助,一同回京之后,便投身伟大祖国酿酒事业,那真是一把拉住妹妹的手,一口黄瓜一口酒,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老杨这辈子值,饮尽长城内外著名美酒,喝遍大江南北琼液佳酿,倒腾全国各地名酒,通晓佳酿历史掌故。这一不留神革命到头,闲赋在家了,可对酒他情有独钟,究其一生所学所知、所饮所醉,自年初以来每日一盅《闲话白酒》,至今已有四十余盅,《闲话白酒》四十多篇。

   俄感觉,这闲话不传不足以平民奋,这美酒不喝不足以抒豪情,咱大家伙慢慢品着酒,了解些酒文化,得乐且乐哈。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35:00 [只看该作者]

【闲话白酒第一盅】

作者—老杨

 

     话说咱们知青网上有一个白胡子老者姓郭,名家塬。此人满腹经纶,知天文,晓地理。经常用大块文章介绍给大家一些奇文轶事。前几天,又搬来陕西产的几大名酒。什么西风,太白,杜康等等。不由勾起了老杨满肚子的酒虫。要说别的,咱们还真不懂多少。要说起白酒,老杨有很多话要说。咱这人平生没有什么别的爱好,就是闻酒就来兴致,喝酒就容易生情。甭管什么场合,什么地界,喝起酒来没够。说起酒来没完。什么白酒,葡萄酒,洋酒全招呼。而且没喝多少就开始话多,胆大。想那天,当着那么多的名人,歌唱家,就敢上台吼起信天游,要跟小姑娘‘拉手手’。要不人家怎么说那句‘酒壮怂人胆’呢。大概说的就是我。

     今天闻见老郭的陕西名酒,不由又来了点酒劲儿。就想把这些年所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闻到的有关酒的故事,传说,趣闻讲给各位。借一块地方,说上一段。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个爱好,有这份耐心。如果有人爱听,就请您捧个人场,一边喝着您的俨茶,磕着您的瓜子,听我胡诌八扯。觉得我讲得好的,您就给拍个巴掌,叫个好。让我好有信心继续讲下去。如果您要不爱听,那您也言语一声。我就借坡下驴。留着我喝酒的时候再说给别人。我讲的这些,大部分都没有经过考证,也不是什么哪些书上介绍的。说出来就为了给大家解个闷,逗个乐。您自当在听神话故事,您自当老杨酒后喝多了在胡诌八扯。可千万别跟我叫真。也别当什么正事跟我理论。您就自当老杨喝高了点儿在胡说。看个热闹而已。

     说了这些就当个引子,看您的反应。有叫好的,我就开始喝了。您就开始听了。咱们这酒席就算开始了。没人理我的话。我可就回家一个人自个喝去了。

 

【闲话白酒第二盅】

作者—老杨

 

    要说白酒,就应该从杜康说起。老郭的介绍中也提到了陕西的杜康。那咱们今天就从他老人家开说。杜康本是个人名。姓杜名康。什么时代的人。老家在哪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有一条,他老人家年龄很大,比咱们老郭可大多了。他即不是一个科学家,也不是什么文化学者。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是有一件巧事让他赶上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成了中国白酒的第一人。他有多少岁,咱们中国的造酒历史就基本上有多少年。他其实就是中国造酒业最老的老师傅。相传有这么一年,杜康的家乡发了大水。在过去,这可就是大灾了。那时候一没有什么防洪的设备,也没有其他的防洪措施。于是就造成了尸横遍野,人们流离失所。杜康家中存放的多少高粱,谷子也全被大水浸泡了。粮食这东西被水一泡,立马发热,发酵。整个屋子蒸汽腾腾,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再过了些时日,高粱已经开始变红。把手伸进去都觉得烫手。杜康连忙把这些水发了的高粱拿出来,用水洗,用锅煮。偶然间杜康发现,煮高粱时的水蒸汽顺着锅盖流到一边,散发出一股股醇香。搁嘴里一尝,挺好喝。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本来灾民就饥饿难耐。闻见这香味,纷纷跑来。讨一碗粥喝。还要喝一口那醇香的蒸馏水液。这东西既然好喝,杜康就开始注意收集。要搁我这样的,也不会太注意。恰好杜康又是一个用心之人。他就研究怎么让这蒸馏液留的更多,更香,更有味道。这个消息立刻被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的家里粮食同样被水泡了。正发愁不知道如何处理。纷纷来看,来学。这事要搁在现在,杜康肯定申请个国家专利。那就赚老鼻子钱了。而杜康却把自己的经验传给了众人。还把自己收集的那些被水泡过的高粱当成做酒的酒药送给大家。大家把这些酒药跟粮食掺在一块发酵,也做出各家的酒。

    过去烧酒,工艺就这么简单。根据发酵的程度不同,做出来的酒的味道也有所不一样。但是大家都是用一口大锅来煮。所以人们管造酒的地方也叫‘烧锅’。连带出来的词还有‘烧酒’,‘小烧‘’二锅头‘等等。这些也都是做酒的工艺名称。话说回来,咱们在陕北插队时在老乡家喝的米酒不也是这么做的吗。拿点软糜子蒸了,拌上酒药,搁灶火边一烤,中间挖一个坑,集起来的就是米酒。还有我们喝的醪糟也是这么做的。

    时光飞快,转眼就是百年,到后来,各地就接连盖起了酒坊,开起了酒馆,修起了酒店。为了证明自己家的酒好,正宗,于是又打出了杜康他老人家的名子。有的说自己是杜康的传人。有的说自己是杜康的后代。还都说杜康是我们这里的人。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杜康酒。再到后来。各地建起了大规模生产的酒厂,也都说我的酒是杜康酒。直到现在,还有三个大的杜康酒厂。除了老郭说的陕西杜康,还有河南汝阳的杜康。另一个杜康酒厂就相对小了一点。前几年,我去四川每年参加全国糖酒会。你就看吧,几家杜康酒在那里摆擂台。各说各的正宗。其实你做你的酒吧,碍不着别人什么事。可他们还把自己的商标设计的一模一样。都是金底,黑边。让一些不明真像的人闹不清里面的真实情况。大家可能还都记得,前些年,各地都说李白是我们这里的人。后来又争诸葛亮的家乡。现在河南又说挖出了曹操的真墓。谁知道怎么回事。反正都是为了钱闹的。

    说了这么多,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买杜康酒的时候您还要看看商标上写的出厂名。到底是哪个酒厂生产的。最好的应该是河南汝阳的杜康酒。那是一个大厂。然后就是陕西杜康。其他厂就是小破厂的酒了。他们的商标也基本差不多,别上当。


【闲话白酒第三盅】

作者—老杨

 

    说完了杜康,咱再说说陕西的西风。大家都在陕西呆了那么多年,对咱陕西的东西感兴趣。那么西风酒是咱陕西的名酒,是咱陕西人的骄傲。但是你们知道西风酒是怎么来的吗,西风酒又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话说那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会儿还没有现在的宝鸡,先有的是凤翔。西风酒就产在凤翔县的柳林镇。那时候首都建在长安,往西一直到凤翔,都是很热闹繁华的地方。出了凤翔,就是现在甘肃一块了。那边基本是荒漠了。人就少多了。所以当时通往西域的道路都是从凤翔这个地方开始。那么保卫首都的部队什么的也就驻扎在宝鸡,凤翔一带。这里就是当时边关的重地。每天出出进进的客流很多。大家都在这里打尖,吃饭,休息,睡觉。因此当时的凤翔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界。有谁看过金庸先生的小说的,都知道里面有不少描写凤翔的文字。

    前面我讲了那时候的酒馆,饭铺卖的酒跟现在的不一样。一般都是自己家里就有烧锅。自己做酒自己卖。不像如今从酒厂进酒。那时候的白酒都是散酒。来往的客人多,街头的酒肆,饭馆就多。每家在门口都支一个烧锅。招徕过往的客人。但是,饭馆多了以后,也不见得家家生意都好,靠大街的,主路的,繁华地带的。生意就火。整天热热闹闹,车水马龙的。小伙计也在忙着招呼客人,迎来送往。而在一些偏僻的小巷里开的饭馆就没有这般风光了。

    话说有这么一天,大街上走来了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要饭的花子。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酒葫芦,挨着每家饭馆要酒喝。一般买卖好的饭馆怕这个脏乎乎的人站在门口影响自己的生意,所以没有人搭理他,更没有人给他酒喝。没办法,要饭之人就顺着街巷走到了一处比较偏僻的小巷里。这里也有几家酒馆。其中一家的老板正坐在门口的烧锅前发楞,打盹,都快要睡着了。饭馆里一个客人都没有。好不萧条。这时候要饭的来到他的跟前,伸着葫芦要酒。老板没有犹豫就从锅中舀了一瓢酒给他。那时候的酒都是自己烧的,度数都不怎么高。要不然那些喝酒的怎么能端着大碗喝酒呢。要是现在50多度的酒,早就晕了。话说这时候只看那要饭的端起酒瓢往嘴里就喝。可是,没喝了几口,要饭的又把酒吐回到酒瓢里。嘴里还在嘟囔着‘这是什么破酒’说完,只见他哗的一下把那瓢酒就又倒回了老板的烧锅里。并且扬场而去。看着要饭的把从嘴里吐出来的东西倒回自己的锅里。饭馆的老板差点没疯了。刚想跳起脚来骂。可一想。反正也没有人看见。这要是一喊。让街坊四邻的知道了,我这锅酒还怎么卖。以后还有谁再敢来我的店里喝酒。只好强压火气,忍了又忍。没做半点声张。待要饭的走后没有多久,老板还看着那锅酒发呆。可是渐渐的,他发现从自己跟前的酒锅里漂出了阵阵的香气。而且是越熬越香。香味顺着风飘散的四周,而且越飘越远。走在大街上的人都能闻见这股香味儿。许多会喝酒的,有酒瘾的立刻顺着香味来到他家的酒馆里来。坐下喝酒。刚才还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忽然间变得热闹起来。高朋满座。生意一天比一天的火了起来。老板这时候恍然明白,那个要饭的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庆幸自己当时没有跟他发急,没有把他拽回来臭揍一顿。

    时隔数日,这一天,那个要饭的花子又来了。沿街讨酒喝。别的家还是不给。待他要到小巷里这家。老板一看,哎呀,仙人来了,恩人来了。也不管众人的眼光,慌忙迎出来,把仙人请到里间,有什么好菜就上什么好菜。又是酒,又是鱼,又是肉的一通招待。等仙人酒足饭饱之后,还问他有什么要求。仙人说;你这回的酒还算不错。但是你用的水还不太好。我告诉你,出了凤翔县,往哪个方向走多远。那里有一口井。你要用那口井的水烧酒的话,酒会更香。老板连忙道谢。花子走后,老板立马叫上伙计,挑着水桶来到花子说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柳林镇的地盘,只见一片荒地,果然有一口泉水。泉边停着两只凤凰在喝水。见有人来,凤凰飞走了。老板到跟前一看。泉水并不怎么清澈,上面还漂着一些牲口的粪便。但是,有了前次的经验,老板没有犹豫,就让伙计担水回来,倒在烧锅之中。果不其然,换了水之后,他家的酒就更香了。卖得也更火了。老板于是花钱把那口井边的土地买了回来。从此专门用这口井的水烧酒。烧出来的酒远近闻名。于是,老板给自己的酒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叫‘西风’。后来有别人说;那个要饭讨酒喝的应该就是八仙过海中的李铁拐。

 

【闲话白酒第四盅】

作者—老杨


    上回说到,酒馆老板因为给了要饭的花子一瓢酒喝,到头来,在仙人的帮助和指点下,酿出了西风美酒。这个故事也给了后人一个启迪。不要看不起那些比你差的人。更不要欺负‘弱势群体’。

    有人说了。不是没有凤凰吗。这里要说的就是现在没有凤凰,古时候不见得没有。据史料记载,周文王时‘凤凰集于岐山,飞鸣过雍’。凤凰常在此栖息。公元757年,朝廷将雍城改名‘凤翔’。所以前面说的老板看见两只凤凰在泉边喝水。就不算我瞎说了。你想,凤凰是什么鸟,凤凰喝的水能有差的吗。用这种水做出来的酒能不美吗。

    还有一个真实的西风酒的故事,发生在古雍州,就是凤翔这里。秦晋大战,秦穆公率兵讨伐晋国获胜后来到河边,秦穆公准备犒赏三军。可是当时只有一点酒。不够大家喝的。怎么办?大臣骞叔建议;把酒倒入河中。于是,三军将士沿河争相取饮。皆被陶醉。此外,还有在唐朝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送波斯王子回国。路过凤翔县附近。看见路边蜜蜂,蝴蝶全都趴在地上,非常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酒坊的陈年老酒开坛。其醇厚香气使蝴蝶醉倒。

    即留诗一首

        送客亭子头,

        蜂醉蝶不舞。

        三阳开国泰,

        美哉柳林酒。

    以上这些都是有关西风酒的故事。下面我还得说说后来的西风酒。就是解放后,建起了国营西风酒厂的事。从52年起,国家由商业部牵头。组织了一批专家开展评选国家级名酒。头一回,西风酒榜上有名。第二回,再次当选。到了第三回。这时候造酒引入了科技。分析出各种酒的化学成分。在这之前都是用嘴品尝。并且按香型评选。评选之前,各家酒厂自报自己酒的香型。结果西风酒自报是‘浓香型白酒。可是评选时,西风酒没有浓香型的特征。最后,在专家的建议下,西风酒报了一个‘凤香型’也就是说;西风酒自成一体。与其他酒完全不同。所以您再喝西风的时候,要知道,这是凤香型酒。与众不同。

    过去西风酒是小做坊生产,一口井的水就够用了。后来扩大规模,大工业生产。水是白酒的最主要原料。厂里就在原来的那口井边又打了一眼井。可是生产出来的酒没有原来那井水酿出的酒香。为了区别,有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西风酒有两种商标。这大概就是我们在陕西的那段时间的事。不知道各位可有印象。两种西风都是红色商标,有一种是中间是西凤酒二字,两边各有一只白色凤凰。还有一种西凤酒,商标上只有一只凤凰。那就是另一口井的水生产的。再后来的事老杨就说不清了。退休不干这事了。听说现如今,西风酒年产五万吨了。够大家喝的了吧。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35:00 [只看该作者]

 

【闲话白酒第五盅】

作者—老杨

 

        唐朝诗人杜牧有一首关于描写山西汾酒的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西杏花村汾酒因产于汾阳县杏花村而得名。也是中国国家级名酒。上回说了陕西西风酒厂有两口井。生产出来的酒不是一个味。那么杏花村汾酒厂也有两口井。生产出来的酒更是截然不一样。一口井出来的是汾酒,而另一口井生产出来的是‘竹叶青’。

    相传,杏花村原来叫杏花坞,村前屋后长满杏树,每到春天,杏花开放香气扑鼻,景色十分的优美。到了夏天,黄杏结满枝头。煞是好看。但是,有一年,当黄杏即将成熟之际,突然下了十来天的连阴雨。杏儿全都扑通扑通的落了地。慢慢的腐烂了。就在大家焦虑万分的时候,天上给王母娘娘看管瑶池的杏花仙子降落人间。教给大家用黄杏酿出香气扑鼻的杏酒。从此,杏花坞有了酒坊,清甜甘醇的杏花美酒也远近闻名了。

    关于杏花村美酒的传说还有一个‘神井涌酒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年的冬天,北风呼啸,雪花飞扬。这时候从村外走来一个衣衫褴褛的老道,直奔一家酒店。店主人见他衣不遮体,浑身发抖,没等他开口,就舀了一碗酒给他喝。那老道接过酒来,一口气喝干了。点点头,笑了笑后抬腿便走了。店主人的儿子见他不给钱,就追出去讨要。店主人连忙拉住,说;你看他哪有钱,算了。让他走吧。过了几天,老道又来了。这回冻得更加厉害。店主人又是热菜热酒的招待。喝完酒,老道又走了。没给钱。店主人的儿子更不乐意,他爸爸说;富人饮酒做乐,穷人饮酒御寒。又过数日,老道再次来了。这回喝得多了一点。就醉倒在他家。主人扶他上床,耐心伺候。待老道醒来主人搀他出门。路过门前水井。老道问’你做酒用的是这井水吗。主人点头。老道冲着水井打了一个饱嗝,一股酒气直冲井底。就见此时,一股股酒香从井底飘来。这口井水霎时变成了美酒。源源不断。大家纷纷赶来观看。从此酒店得名‘醉仙居’。慕名前来喝酒的人络绎不绝。

    几年之后,店主人死了。他儿子掌管了酒店。就没有老主人那样对人好了。有一天,老道又回到这里。新主人也是热情招待。喝酒后,老道问他。近来生意如何。店主人的儿子叹气说;‘生意虽好,井水能变酒。但是现在喂牲口没有酒糟了。’老道十分不悦,转身走了。走到井边,甩袖一佛,井底冒出一股白烟。井水又变回来了。并留诗一首

天高不算高,

人心高一稍。

井水当酒卖,

还嫌没酒糟。

传说中的这口神井至今还在,有后人提字‘得造花香‘四个大字。如今仍然镶嵌在井边。

 

 

【闲话白酒第六盅】

作者—老杨 

    上回说到,汾酒以产在汾阳而得名。其实,在山西,叫汾什么的地方很多。像什么临汾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山西有一条大河,就叫汾河。那一年,我们几家朋友去山西旅游。当天住在太原,第二天一早,出门,沿迎泽大街往西,不一会儿,就来到汾河大桥。好大,好宽的一条河。只见浩浩荡荡,碧波万顷。在北方是极少能见到这么宽的水面。比广州市内的珠江都宽。怎么说人家那叫‘江’呀。这里才是一条河。我正在夸赞不已的时候,汽车开出太原市区。汾河没水了。变成了一条干河。原来市区内的那一段是用橡皮坝给聚起来的水。整个山西都缺水,而在杏花村这个地方能有水,还是这么好的水。实数不易。

    汾酒的品质好,除了有好水之外。生产工艺好也是使他连得国家名酒的重要原因。上回说了有关汾酒过去的故事,那么现在我来说说汾酒现在的情况。话说解放后,在过去一批小酒作坊的基础上,成立了杏花村汾酒厂。从那时候起,酒厂就坚持使用最好的原料,最严格的工艺要求。汾酒最典型的特点是原料全部清蒸,辅料也清蒸,清茬发酵,清蒸流酒,一清到底。所以给这种酒冠以‘清香型白酒’。与其他所有酒的做法完全不同。再有一点,就是其他白酒在制作的过程中把发酵好的原料蒸馏一遍之后,再加料,加曲进行第二次发酵,然后再蒸。以扩大产量。而汾酒厂在第二次发酵时是只加曲,不加料。然后蒸完就把这些渣滓全扔了。不再利用。虽然相比出酒律低一点。但他保证了一个‘清’字。

    另外,从80年代,汾酒厂最先使用了光谱,色谱的仪器,对汾酒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酒里有二百多种成分。而由于各种微量元素不同。所以各种酒的香型不同。那么合理控制好这200种化学成分,也就控制好了酒的品质,酒的质量,酒的香型。是汾酒厂在全国最先使用了这些科学手段,从而对中国白酒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就是从这以后,在评论一个酒的好与不好。不再靠几个专家去品尝,靠专家的舌头了。

    过去一些北京人说什么自己爱喝‘二锅头’,不爱喝曲酒。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说法。任何酒的制作过程都是粮食发酵。都要加曲。就跟我们家里发面蒸馒头一样。合面的时候要么加面肥【酵头】,要么加发酵粉。你不加这玩意那是死面。怎么能蒸出馒头来呢。怎么能让面发起来呢。只不过蒸出来的馒头有的酸,有的不酸,有的发黄。那就是看你最后使碱使得怎么样了。二锅头也是清香型酒。也是拿曲发酵做的。清香型白酒只不过处理的好一点而已。所以您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以后,别再说露怯的话了。好好看我写的东西吧,会长您点知识.

 

【闲话白酒第七盅】

作者—老杨  

    话说前面几盅酒下肚,我给大家介绍了凤香型白酒西风。清香型白酒汾酒。从这盅酒开始,咱们喝的可就是浓香型白酒了。这种香型的白酒很多。像什么五粮液,古井贡,全兴大曲等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浓香型白酒是泸州老窖特曲。你别看五粮液比泸州卖得贵,但是,最具有浓香型特征的是泸州特曲。不信你们就打开两瓶酒尝尝。真正的五粮液跟泸州有很大的区别。当然,我说的是真五粮液,老的五粮液。而现在卖的透明塑料合的五粮液已经不是原来那味儿了。比原来的麦穗瓶的差远了。连过去的红盒八棱瓶的五粮液都不如。

    话别说远,说起泸州,咱就说泸州。从成都往南,过资阳,内江就是泸州。这地方不大,满共几个区,一个县。地方虽小,酒坊却很多。要说四川这个地方就是好,山清水秀,物产丰富。随便在地上撒个籽就能长出粮食。所以人民的生活也很安逸。不愁吃不愁喝的,你看满大街都是茶馆,酒楼。男人坐在一块摆龙门阵,玩牌,喝茶,喝酒。因为气候好,粮食多,吃不完,就做酒。白酒这玩意是耗费粮食的大户。而泸州又盛产高粱。所以做酒的特别多。从古时候就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酒坊。相传,在泸州城南,有一个地方叫营头沟。有一个很长很长的酒巷。就是指这里有一条长街,家家都做酒,卖酒。人称酒巷。其中有八家最为有名。出的酒最好。而靠最里面的一家酒坊因为他的酒窖年头最长,所以又最为有名。

    话说1873年,中国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出任四川学政,他有一天来到泸州。刚下船,就闻到一股酒香。勾得馋虫出来了。忙叫仆人去打酒。谁知仆人一走就是半天。直到中午,仆人才抱着一坛酒回来。张有些生气,说;这里满地都是卖酒的,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但是,当仆人打开酒坛。一股沁鼻酒香扑面而来。张之洞连说;好酒,好酒。再一问。原来仆人跑到最里边,最有名的那家去买的酒。张也不怪罪了。还说;‘真是好酒不怕巷子深呀’。于是,这句名言不胫而走。成了现在人人皆知的一句话。

    说到造酒,大家已经知道要有好水,好粮食。当然还要有好的气候条件,好的酒窖。酒窖是什么玩意,这里给大家详细说说。打个比喻,就相当于我们发面用的面盆。造酒的工艺是要先把选出来的粮食破碎,上锅蒸,把造酒的附料也蒸,取出来,拌上酒曲。然后一层一层的铺在酒窖里。盖上盖。让他慢慢发酵。一般的窖池有一人来深,两米来宽,三米来长。就是地上挖一个坑。四周用石条之类的砌起来。泸州老窖用的是泥池。当地的一种黄泥和上好水,非常坚硬。又有良好的保湿作用。为什么叫老窖呢。是因为使用的时间越长,【不间断的使用】。窖里的各种微生物资生的越多。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微生物有吃有喝的,当然繁殖的也快。而这些微生物正是酿酒发酵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就是老窖的特点。也是泸州酒厂最值得吹嘘的地方。相传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年间就挖了一群窖池。几百年一直不间断的使用。所以这些窖池号称国宝级窖池。现在已经被国家列为文物了。但是别的文物都是摆在那边让人看的,而这个文物是现在还在使用的文物。

 

【闲话白酒第八盅】

作者—老杨 

 

   上回说到,泸州老窖这么好,那么好。但是在过去的一些年,销售得并不是太好,特别是比不上茅台和五粮液。因为在咱们中国,喝酒的人虽然很多,但是懂酒的人却不是很多。再有就是各地,各县都有酒厂,各地政府也都在努力推销自己地方的酒。所以竞争得非常激烈。各地政府这么扶持自己的酒厂,就是因为白酒生产的利润相当的高。税利也是相当的大。一般除了增值税外还有白酒生产税。一个县的财政很大一部分靠的酒厂。那时候有这么一句话就是说;‘你要当县长,就得办酒厂’。泸州当然也是如此。史上记载,从宋朝开始,泸州就建有六个收税的税务机关。其中之一就是专门收酒税的‘泸州酒务’每年征收的酒税占地方政府税收的十分之一。而且市民办酒坊不受任何限制,也就是鼓励大家都办酒厂。其实,办个酒厂也确实容易。所以,从古到今,泸州这个地方的大小酒厂就特别多。反正谁办酒厂都收税,那么就越多越好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在咱们北京市场上还有很多打着泸州旗号和字样的酒。除了‘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全是小酒厂生产的。小酒厂生产的工艺简单,成本低。所以售价方面都有优势。再有买酒的人又不是特别懂酒。所以有时候假酒比真酒卖得好。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泸州老窖特曲一来卖不过茅台,五粮液,二来卖不过旁边那些也打着泸州名字的小厂生产的便宜酒。怎么办呢?这人别给他逼急了。逼急了狗还跳墙呢,何况人乎。于是酒厂就请来了一个高人。一个策划师。别瞧这个人对白酒狗屁不通,但是,人家是学市场营销的。知道怎么蒙人。所以酒还是那酒。就是换了个瓶,原来的普通玻璃瓶换成水晶玻璃瓶。再换了个名。拿那几口老窖说事。起名叫‘国窖1573‘。定价为400元一瓶。过去泸州老窖酒厂也出个一个酒,叫泸州老窖国窖酒。也是400多一瓶。那可是真的用老窖最好的酒罐的。可是根本没人买。现在弄了这个玩意,到是真漂亮。尤其是灯光一打,水晶瓶闪闪发光。装一斤半酒,更显得比原来大气。酒是设计出来了,怎么卖呀,谁买呀?连当初请他来的人都发愁。于是高人又出主意,市场定位在公款消费一级。拿公家钱喝酒,越贵越好。一来体面,二来不心疼。既然是卖给公款一族,那么就首选咱们北京了。大概十年前,在成都一家大饭店。酒厂专门请来一帮京城的卖酒公司人员。老杨于是也有幸参与其中。先由那位高人大侃这酒怎么怎么好。然后再让大家品酒。甭说,第一批做出来的国窖还真是下了功夫。再说泸州老窖特曲本来就不错。瓶又好看。下一步就开始在北京试销。

    第一步是在军科院,找来了一帮老将军,反正都是大官。这些人平时喝的都是好酒。不怕贵的主。喝完之后反映不错,又在钓鱼台国宾馆开新闻媒体的发布会。第三步就是老杨帮他们组织的推广会,在保利大厦。本来是说老杨主持,后来人家又请来专业主持人。可是这人会主持,对酒不懂,最后,他的发言稿还是老杨写的。我现在还记得有这么几句‘四百年,孕育了国窖的芬芳,四百年,酿造了国窖的甘爽。四百年,培育了国窖酒的浓郁,四百年,创造了国窖酒的辉煌。反正是吹吧。后来,酒厂又组织了专门的队伍下到各个高级酒店。给每个服务员一份介绍国窖酒的说明,并且推销一瓶给几十块钱。你想,那些服务员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千元上下。卖一瓶酒就挣几十。能不卖力气吹吗。看见是公款吃喝的,一定会介绍国窖。于是,国窖酒就这么慢慢的推广出来。你甭说,高人还就是高人。四十块钱的泸州老窖特曲,一下子身价翻了十倍。当然前期还做了大量的广告,满大街做了无数灯箱。先期投入也是大大的。应了那句‘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人家还真给套住了一批消费者。刚开始的时候,国窖和老窖特曲是一块生产,一块卖的。慢慢的国窖推开之后,老窖特曲已经见不到面了。酒厂全身打造‘国窖1573了。人家成功了。

    要说这是一个成功的市场运作经验。但是如果在改革开放之前,那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的。原来都有物价部门,有人专门审核物价,有人给你定价。改革后,价格放开了,自己可以定价了。于是几分钱的小药片可以卖到几十块。何况酒呢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35:00 [只看该作者]

【闲话白酒第九盅】

作者—老杨 

 

    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水质甘甜。有了这些天然的资源优势,所以当地的人民生活非常的安逸。用咱们北京话说;那叫日子过得舒服,滋润。闲来无事,便要喝喝茶,聊聊天。弄口小酒,玩个牌。所以你到四川,看见四处都是茶馆,满地都是牌桌。‘血战到底’就是从四川发明的打法。四川的空气湿润,一年四季鲜菜吃不完,尤其是卖菜的把那鲜菜洗得干干净净,连根须都一尘不染。让人一看就大来食欲。所以当年老杨每次去四川开会,别的不买,都要背些新鲜蔬菜回来。

    话题说远了。咱们接着说酒。就说有了这么好的自然环境,那么造出来的好酒自然不少。中国评出来的十七种国家名酒中,四川就占了六种,号称六朵金花。其中之一就有成都产的‘全兴大曲。’他也是因为有一口好井水而得名。相传唐代有个才女叫薛涛,她家附近有一口井靠近江边【锦江】的井,井水经过沙石过滤之后,特别的清澈,甘甜。号称东郊第一井。薛涛用这口井水制作的一种小笺闻名长安。被人称为’薛涛笺‘。后来有人又拿此井水造纸,精美绝伦。于是酒坊也就取这口‘薛涛井’水造酒,香气扑鼻。话说自从用了这‘薛涛井水’造酒,酒坊的生意就越来越好。原来的小酒坊就忙不过来了。地方也嫌小了。所以后来就开始扩建厂房。新酒坊建立起来,要起有个好名字。于是有人题名‘全兴坊’。这就是全兴大曲的来历。全兴大曲以其优质的品格深受市场欢迎。当时在四川,尤其是在成都卖得相当的好。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也被各路专家评为国家级名酒。

 

【闲话白酒第十盅】

作者—老杨

 

    说起全兴大曲,年轻人可能没有见过。不喝酒的人也可能对此不甚了解。但是如果提起四川全兴足球队,许多爱好体育的人都有深刻的印象。从那中国足球开始职业化的时候,全兴酒厂就赞助了四川足球队。并以他的经济实力,打造了四川成都的金牌市场。当时,每当全兴队主场的时候,在成都市体育中心,那都是人山人海。异常火爆。当时的四川队也是人才济济,成绩突出。培养了魏群,马明宇,姚夏,邹有根等等一大批出色的运动员。什么‘雄起’,‘下课’都是从这个场地喊出来的。直到今天。全兴酒厂为中国足球的发展,特别是对西南地区的足球市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搞足球,那是个烧钱的运动。职业运动员的高收入,高价聘请教练,外援,主客场往来的费用,以及所住的高级宾馆等等。养活一支球队一年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当球队成绩好的时候,球市也好。大量球迷涌进球场,带来可观的门票收入,和广告收入。但是当球队成绩不好的时候,球市也就萎缩。俱乐部的收入也就下降。此时就要求赞助单位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搞足球又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时间一长,必然给酒厂带来压力。虽然酒厂的效益还行,都是架不住那边有个无底洞。这就逼得酒厂要进一步提高主业的收入。于是乎,全兴酒厂就也从酒的历史上挖掘潜力。重新起名改叫‘水井坊’。搞宣传,换包装,上促销等等一系列的手段。全兴大曲原来卖二十多块一瓶,改成水井坊后,价格一下子提到三百多。

    刚开始推销水井坊的时候,我记得在饭店里,服务员都是推着一辆小车,客人点了菜以后,小车就推进来了。上面除了摆着水井坊,还有各式各样的奖品。买一瓶酒可以抽一次奖。那奖都是大奖。都是贵重的东西。绝不是什么钢笔,打火机之类。所以招得客人全都蠢蠢欲动。但是,我们决不能忘记那句话,就是‘买的没有卖的精’。一瓶二十多块的全兴大曲,加上那些奖品也不会值那四百多块钱。但是,每个消费者都有好奇的心理。都有占便宜的心理。所以上钩了也就怨不得别人了。

    上回说了‘国窖1573’。这回又说了‘水井坊’。这些都是现在市场经济出现的新鲜事物。您还千万别觉得有什么不服的感觉。这也是现在流行的一门科学。叫‘市场营销学’。里面就教了这么一个定理。那就是;一个产品要想卖得成功,有四大因素。一是产品质量,二是产品包装,三是产品价格。四是营销渠道。一种酒之所以能卖起来。主要还得有好的品质。我说的这些都是国家级名酒。本身就有过硬的质量保证,所以他们提起价钱也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了。

 

 

【闲话白酒第十一盅】

作者—老杨

 

    相传古时候,在西南边陲有一个小国叫夜郎国,这里周围都是大山,交通闭塞,与外界很少有什么来往。当地人都很无知,自认为自己最为强大。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走着走着,国王指着前方问;这里哪个国家最大,部下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了。又走了一会儿,国王指着前面一座高山说,天底下哪座山最高。部下说;前面这座山最高。国王又指着面前的一条河流问;这条河是不是最长的一条河。部下点头说是。国王从此自认为夜郎国是天底下最大的一个国家了。话说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的丝绸之路。皇帝又派人南下,想再打通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他们过四川,进入现在的贵州境内。来到相传的夜郎国。见到国王,国王从来没有听说过大汉朝的事,于是就问;汉孰与我大?。部下都说,我大。汉使听了觉得好笑。心说,你们这个地方还没有汉朝的一个县大。这事传回来,做为一个笑料。从此把不知天高地厚,枉自称大的人比做夜郎国王。‘夜郎自大’这个故事就被流传开来。后来汉朝派数万人修栈道,过四川,通贵州,过赤水。其中就路过如今的茅台镇。当地人拿出美酒相迎。众人喝后都觉得好酒。带回来献给皇上。皇上喝了有觉得不错。说;美之。

    现代的茅台酒历史不算太长,从清朝年间算起。在一些小酒坊的基础上,集众家之长,才有了茅台烧春这个品牌。再后来,在几位民营资本家的细心酿造,精心培育下,茅台酒厂不断壮大。红军长征时路过茅台镇,周恩来喝过这个酒。印象极深。解放以后,在宴请各国外宾的时候,周总理特意点名要喝茅台。向外宾介绍说;这是我们中国最好的酒。所以后来茅台人把这句话改成了‘国酒茅台。’

    茅台酒产于贵州,这里是赤水河的流域。在这条河边,同时还有不少的酒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酿出了的酒都有着很强的酱味,或者说是酱油味。专家把这种酒的香型归纳为‘酱香型白酒。’从这一点上,我们也更能看出有一口好的水井对一个酒的品质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同样的水做出的酒就一个味。而不同的水就做不出同样口味的酒。

    茅台酒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颜色发黄。这里还要给大家介绍一道酿酒的工艺。就是窖存。一般白酒蒸馏出来以后,酒精度都在六七十度。有人管刚出来的酒叫‘甑流’。这种酒根本没有办法喝,又辣又呛嗓子眼。所以生产出来后要放在大缸中,酒窖里储存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窖藏’。生产出来的原浆本身就是热的。而且发酵时里面的很多微生物还在存活着,把他们放在窖里储存的时候,这些微生物继续在起作用。帮助粮食中的淀粉成分转化成酶。所以,窖存的时间越长,转化的程度越好,酒的品质越好,所谓的陈年老酒就是指在窖里存放的长时间的酒。但是,这酒一旦勾兑完,装了瓶,离开酒窖那个环境了。就不会再有这个效果了。茅台酒过去在窖中一定要存放三年,也就是生产出来要存三年以上才拿出来装瓶。那时候的酒就特别香了。把酒倒在酒杯中时,看见酒的颜色是微黄色的。现在工艺改了,一般要看见颜色发黄的酒得花几千块钱,买那‘15年茅台’了。

    茅台酒另一个特点叫‘挂杯留香。’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就是拿一个酒杯,装一杯茅台酒。如果你不爱喝,嫌他有酱香味。那么把茅台倒出来,换一杯其他的酒。挂在酒杯中的酱香味不退。喝出来的酒或者水都有一股酱香味儿。喝完茅台酒的空杯放一段时间去闻,仍然有浓郁的茅台酒味道。这就是茅台酒独特的优点之一。

 

 

【闲话白酒第十二盅】

作者—老杨

 

    上回说到,这个茅台镇可是在万山丛中,是汉朝为了打通南丝绸之路,从四川那边修栈道才进了贵州,有了通往茅台的第一条路。后来随着茅台酒的发展,茅台镇也就越来越有名。各种原材料的运进,茅台酒的拉出。年年修路。展宽。一直发展到有了能通汽车的公路。即使这样的公路,也是顶多有两辆车的宽度。要小心点才能错过车。汽车一直是在山间盘绕。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而且山路全是‘之’字型的。用司机的话就是说;全是‘胳膊肘弯’的路。坐在汽车里,像我们这样只在城市开惯车的人。坐在车上也只敢往前看,还要用手揪住车上的什么东西。如果往两边看,一面是悬崖峭壁,另一面就是无底的深渊。看得人眼晕,害怕。所以一般没有人愿意去茅台酒厂参观。他们酒厂开会也都是选在贵阳或者是遵义。

    茅台镇其实是个很小的地方。他现在还属于仁怀县。过去,搁在我们陕北,也就算个大村。有了酒厂,才慢慢的发展起来。但是在山区,任你怎么发展也架不住没有空间。四周全是山,平地太少了。稍微要盖个什么东西都要挖山。劈出一块平地才能盖个车间,厂房等等。随着茅台酒的出名,各地不断扩大的需求,。就要求酒厂有一个大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可是,茅台镇就这么巴掌大的地方。于是,贵州省政府就想把酒厂搬出这个山仡佬。再找一个有大发展的城市来修建一个全新的茅台酒厂。选来选去。因为酒厂的建设需要一定的特定环境。最后,新厂址选在了赤水河边的遵义市。新厂房,新车间,新办公楼。鸟枪一下子换成了大炮。

    有了新厂房,新酒窖,但是,做酒的传统工艺不能变,材料不能变,工人也没有变。于是按照原来的方法,原来的师傅,原来的材料做出了新的茅台酒。可是新酒出来之后,各路专家一品。根本就没有茅台酒的味儿。跟原来生产的茅台酒完全是两个酒。不可同日而语。茅台酒离开了茅台镇那个地方就不是茅台那个味儿。没办法,原本挺高兴的一件事。满腔热情,现在心灰意冷了。但是做出来的酒也得卖呀。可又不能砸了茅台酒的牌子。于是给新酒起了名字叫‘珍酒’。我们从这个真实的实例也可以看出,茅台酒离了茅台镇特殊的环境还真的出不了茅台酒的这种味儿。不光是茅台一个品种。其他的酒也同样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才有了他的特点,他的味道,他的光辉。离开这些条件。真要生产出名酒就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再说一个所谓现在市场上卖的15年茅台,30年茅台,50年茅台,80年茅台是个怎么回事。大家记得,在去年国庆60周年的时候,有人买断,推出,炒作什么国庆60年庆生酒。卖好几千块钱一瓶。后来有人出来说明,那根本不是60年前生产的茅台酒。只是在勾兑时加了一点老酒调味儿而已。其实,不管现在出的什么所谓的‘年份酒’,都是一种炒作。在白酒生产的过程中本来就有一道工序。过去叫‘加香’。因为在前面的篇章中,老杨已经讲过,白酒生产是有一定的工序的。刚蒸出来的原酒是辣口的。要在窖中存放,也就是‘窖存’一定的时间才能出厂。而且窖存的时间越长,酒的品质越好,香味儿越浓。新酒出窖时需要勾兑,就是度数高的加水。香味儿不够的时候加香。也是跟我们炒菜时觉得不够味儿就加点味精。拌凉菜的时候要点一点香油一样。所谓加香就是在新酒中加上一定比例的老酒。那些老酒就是每次窖存的酒都要存留一部分。就跟我们爱吃馒头的,每次蒸馒头时都要留一部分发面当做下次发面时的面肥一样。当然留下的这些酒到了一定的年头就是加香的老酒了。如果加的是存了十年,八年的老酒。那就应该叫15年茅台了。而绝不会是整瓶存了15年的茅台酒。这一点您可要千万听明白了。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35:00 [只看该作者]

【闲话白酒第十三盅】

作者—老杨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一般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都是在大街的十字路口。在道路的交叉线上。而许多外地的城市,也大多坐落在江河的交汇处,公路铁路的交叉点。这里交通便利,人口集中。自古以来都是相当发达的地方。四川宜宾,就是在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的三江交汇点。号称万里长江第一城。因为从这里往上叫金沙江,往下叫长江。

    人口多,消费的需求就大。所以从古时候就有许多酒坊在这里,前面卖酒,后面就烧酒。酒坊多,无形中就产生了竞争力。都要努力酿出口感好的美酒。四川宜宾城虽然不大。但是一个小城中也集中了许多酒坊。其中最有名的几家都有自己的窖池,各家有自己独特的酿酒技术和配方。过去酿酒一般都是用的高粱。而在宜宾有一家叫‘温德丰’的酒坊采用自家流传下数百年的独特造酒技艺,用荞麦,玉米,大米,糯米,高粱五种原料混合的配料方法酿造出一种叫‘杂粮酒’。可能当时也有降低成本的意思。众人喝后都觉得不错。但是名字有些不雅,既然是集五种粮食之精华,后来就有文人起名为‘五粮液’。这就是现在名声显赫的五粮液的由来。

    宜宾古时候叫‘叙州府’。现在宜宾城里有一座最高的楼就叫‘叙府宾馆’我们这些从全国各地来宜宾采购五粮液酒的人过去一般都住在叙府宾馆。宜宾虽然是个古城,但是,老城里面确不是很大,也就是横竖几条街。说他点根火柴全城都能照亮有点过于。但是老城没有公共汽车这一点可是真的。这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三轮车。出门无论去哪都是两块钱。【当然是过去十多年的事了】。由此可见这宜宾有多么大了。我们一块去三江汇合口玩,叫上几个三轮,到了那里你可别放三轮走,转一圈坐他还得回来。放走了他的话,你就得走着回来了。而五粮液酒厂又号称十里酒城。那是指后来在江那边新盖的酒厂。老的酒厂在城里。还是过去很小的一部分。不过,老的酒厂部分都是原来的老窖,条件虽然很差,木头结构的厂房。黑区区的。但是,做出来的酒好。大部分都是五粮液。而新厂,出来的酒就没有这么多五粮液了。过去生产出来的大部分都是‘尖装’。说到这里要提一下五粮液在国际上获奖的事。那是在100年前,五粮液拿到巴拿马去参加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从此开创了五粮液的新篇章。去参加评比,当然要取最好的酒了。所以在取酒的时候,要把前面出的放掉。只取中间一部分最好的酒流。后面的酒也不要,留做他用。一般出酒的时候,先出的酒和最后出的酒都不是最纯的。我们叫他为‘酒头’‘酒尾’。过去我们在市场上看见有的酒名字叫‘头曲’,‘二曲’,就是指的这个方面。这都是不好的酒。只有中间的酒才是最好的酒。所以,五粮液一锅酿出来,去掉酒头,先把他们放在一个池子里。然后等一般好的酒流出来,再放在一个池子里。最好的酒流出来。这时候才是五粮液的原浆酒。又单放在一个池子里。等这批好的酒流一过,再出来的酒就放在第二个池子里。最后出的酒尾要和酒头搁在一块。这是最次的酒了。过去酒厂把这部分装瓶起名叫‘一滴香’。卖两块钱一瓶。而第二部分酒做成的叫‘尖装’。卖七块钱一瓶。中间最好的酒流装出来的才是五粮液。卖多少钱我就不说了。总之,甭管是什么名字的酒。他们都是一个锅里出来的。但是品质有着很大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差异。那么一锅酒出来,能有多少可以做五粮液呢,这可不一样。老窖出来的酒,也就是那个在老城里旧厂房酿出来的酒。大概能有一半的酒流是五粮液的原浆。也就是说还是老窖酿出来的酒好。而新厂里酿出来的酒流大部分都是‘尖装酒’。大概只有百分之三左右可以做五粮液。从这一点上你就知道为什么五粮液要卖那么贵了。他们虽然都是一个娘胎出来的。可是相差就是那么大呀。

 

【闲话白酒第十四盅】

作者—老杨

 

      上回说到,五粮液在制作的过程中是把蒸出来的酒分出个三六九等,好酒破酒分开装在不同的池子里,最后,有的去装五粮液,有的去装尖装。最次的酒装成一滴香。而茅台酒是全部装在大缸中窖存。过一段时间再装瓶,出来的就全是茅台酒了。他没有什么系列酒,当然现在茅台的窖存也没有过去那么长时间了。现在年产几十万吨,要还是窖存三年的话,那得多少大缸,存哪儿呀。现在出的茅台酒都是白色透明的。看不到颜色发黄的了。

再说五粮液,一锅出来,只有一小部分是五粮液,而大部分是不够这个级别的。怎么卖呢,于是就沿用过去计划时期的分配原则。卖的时候是一火车的尖装酒搭上80箱五粮液。每个省一个月发几车皮。都是这么卖。光要五粮液不卖。所以每个月发来的大部分都是尖装酒。像咱们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尖装酒没有人喝。卖不出去。只能再卖给其他的地方,农村什么的地方了。这就要低价甩卖了。一瓶尖装酒的出厂价是六块多钱。卖的时候只能卖个三块多。一瓶要赔三块钱。出厂的比例是三比九十七。九十七瓶乘以三,要赔三百块钱。平均一瓶五粮液就要增加100块。这样才不赔钱。还要加上运费等等。五粮液的出厂价是80多块。所以五粮液卖的时候就要200多了。什么事架不住太多了也有卖不出去的时候。有的时候尖装酒三块多也不好卖了。就像到了夏天,喝啤酒的多了,白酒卖不出去。就要一压就是半年。这个损失就大了。这就逼得大家开始想办法。最先是江苏省糖酒公司找到五粮液酒厂。说;尖装酒我这里实在卖不了了。我们想把尖装酒改个名字。我们自己出瓶子,出商标,出来的酒我们包销。酒厂就同意了,。于是,江苏首先推出了一个‘五粮醇’。这个酒一出来,不但不赔钱,反而卖到二十多块。还赚的不少。当然,他要花钱作广告,万一卖不出去还要担风险。

      五粮醇的一出现,立刻给大家带来了启示。所以后来各省,各地纷纷效仿。你今天出个五粮春,。他明天出个四海春。后天又有人出个天地春等等。咱们北京出的‘京酒’也是这么出来的。所以现在大街上尖装酒基本看不见了。代替他的是各种五花八门的酒。他们都写着五粮液厂出的。他们宣传的都是‘五粮液的姊妹酒’。事实也确实是跟五粮液一个锅里出来的。但是酒的品质可不一样。有的卖十来块,有的卖几十。还有更胆大的,那就卖到几百块了。这就看你这么去营销了。拼命做广告的钱都是酒里头出的,早就算进去了。北京出京酒的时候,老杨曾经参加了品评,定样。当时就是根据咱们北京卖得挺好的牛栏山出的‘北京醇‘的口味选定的。

      当然还有一个一滴香。这酒就更次了。于是有人就给他改个名字叫‘火爆‘酒。喝到嘴里辣嗓子眼。说了这么多以后,不是为了揭发什么秘密。就是告诉大家这些五粮液的系列酒都是怎么来的。甭管他卖多少钱。您千万别信他们的广告和宣传。有的酒虽然卖价很高。包装也特别美。但是不一定是什么好酒。一个酒好还是不好。别信宣传。要相信的是自己的嘴。

 

【闲话白酒第十五盅】

作者—老杨

 

      话说在成都平原,广汉县境内,平平的地面上,突出着三个大土堆。当地人传说这是天上的玉皇大帝撒下的三把土。可是经过考古学家考证,这里原来地下是一座古城。那土堆就是原来的城墙。1980年经过挖掘,在地下还发现了两个远古时期的祭祀坑。并从里面出土的大量的青铜的祭祀用品。其中有不少的酒具。所以专家推断,在远古时期,这里就有很多的酒坊。造酒业在这里一定十分的发达。这就是著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而四川剑南春酒厂就坐落在广汉旁边的绵竹县。具体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渊源谁也说不清。但是,据绵竹县志记载,在南宋时期,金兵侵犯中原。攻克卞京。皇帝跑到杭州,金兵南下。为了抵抗金兵进犯,各地筹集军款。绵竹县令觉得发展造酒的税收很大。于是在全县大力倡导开展造酒。果然几年的时间,一个县的造酒的税收就从原来的每年140万贯增加到690万贯。次后几十年的时间,这笔庞大的酒税收入,在抗金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得这里的酿酒业有了极大的发展。酿酒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到了二十世纪以后,绵竹县出产的大曲酒就非常有名了。在四川境内都是十分的有名。1928年开始获奖。解放以后,成立了四川省绵竹县地方国营酒厂。当时主要生产的就是绵竹大曲。并且开始销往外地。老杨在陕西略阳工作的时候,如果当地进来一批绵竹大曲以后,会被大家一抢而空。那时候西风酒不好买。能喝上绵竹大曲是一种不错的酒。有很多时候,绵竹大曲买不到,二曲,三曲也是觉得不错的酒。还记得我们去杭州学习。在那里偶然发现市场有卖绵竹大曲酒。大家纷纷购买,还带回陕西略阳。那时候的绵竹大曲酒确实很不错。后来在大曲酒的基础上,为了参加全国比赛,评奖,酒厂同志在出酒的时候也是特意从出酒的时候选出最好的部分产生了剑南春这个品牌。绵竹县古时候属于剑南道,所以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酒起名叫‘剑南烧春’。传说曾经进贡朝廷。所以才有现在的广告说什么‘唐时宫廷酒’。可是我们大家都记得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当时的情况下,把一坛坛酒运到长安,我怎么也觉得不可能。所以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就是一种宣传。也就是说跟剑南春和三星堆有什么关系没有一样。甭管怎样,绵竹大曲确实是个不错的酒。这不是听人家宣传的,而是我们用自己的嘴喝出来的。剑南春的做法和五粮液的做法一样,都是在出酒的过程中,选出最好的部分为剑南春酒。而其他大部分的酒还是叫‘绵竹大曲’。酒厂卖酒的时候也是和五粮液一样。一个火车皮里只有几百箱的是剑南春,其他大部分装的都是绵竹大曲。而绵竹大曲酒在北京没有人喝。所以都赔钱卖到山东去了。这样,剑南春就加价卖到北京市场了。

      剑南春酒在全国三次被评为国家名酒。以前主要在南方倍受欢迎。像我们在陕西。甘肃等地。评上国家名酒以后,又加上近几年的广告宣传。如今北京人对他也有所了解。加上价位比五粮液低一点。而酒品又相差无几。现在全国各地都受欢迎。

 

 

 

【闲话白酒第十六盅】

作者—老杨

 

      上回说到,剑南春搭着绵竹大曲酒卖的事。一个火车皮只有几百箱是剑南春。其余的全是绵竹大曲。这种酒现在只有山东农村卖得好。也就能卖个三块来钱。所以,一个火车皮的绵竹大曲要赔上十八九万。赔了的钱就要在剑南春里找回来。后来就有人用五粮液酒厂把尖装酒换成什么金六福,刘阳河等等酒的办法。让剑南春酒厂给他们把绵竹大曲灌成‘金剑南’和‘银剑南。’一下子三块多钱的酒就变得卖上了几十,几百。不懂酒的人一看这个价钱,还以为他比剑南春还好呢。酒厂现在是只有你自己出钱买来包装,设计商标。他才不管你怎么卖呢。而卖酒的也就全凭良心了。有办法的可以把三块钱的酒卖到几百块钱。这也算人家有本事吧。只有消费者信他的广告和宣传就行。昨天老杨在家乐福超市里看见好几种五粮液的系列酒卖到四,五百块。其实就是尖装酒。所谓的金剑南,银剑南就是绵竹大曲和二曲。所以再一次告诉大家买酒的时候千万别信广告。要相信的只有自己的嘴。

      说到剑南春,这里要说一个人。就是现在的剑南春酒厂的厂长乔天明。这是在酒界名声极好的一个人。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在现在这个社会,有权就可以有一切。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有权,他们喝酒就可以不花钱。他们管绵竹这个地方。他们只喝剑南春,高兴了他们可以给点钱。不高兴的时候就来个电话让酒厂给他们送去。说是县里用。他是县官,他是县管。他有权。所以在他的地盘,他做主。酒厂归他管。惹不起这些公务员,公仆。他们随便写张条子,酒厂就得认账。所以,批条子这也是中国特色。什么东西一紧张,马上就会有批条子的事情。五粮液酒厂也是如此。当然有权的人才能批条子。包括他们厂长。五粮液酒厂的条子酒更多。每个领导手里都有几吨批条的酒。上面用了,就给了上面。上面用不完。这些酒酒归了他们。他们自己的亲属都有公司。这些酒最后就落在这些公司里。然后再三倒两倒。富了一部分有权的人。一吨五粮液可以挣个几十万。而乔天明同志从来不批条子。有些人到他家送礼,老乔也从来不接待。有口皆碑。搞酒的人都知道这一点。所以老乔的名声特别的好。这是一个非常清廉的老同志。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35:00 [只看该作者]

【闲话白酒第十七盅】

作者—老杨

 

      上一回咱们说了清廉的酒厂厂长乔天明。这一回,咱们再说一说巨贪的厂长王效金。他就是安徽古井贡酒厂的厂长。具体他是怎么贪的,贪了多少咱就不说了。因为报纸上全都介绍了。在这里,老杨只给大家说一说几年间通过与他接触对他这个人的一些印象和对古井贡酒厂的印象。

      古井贡酒厂位于安徽亳州,地处皖北平原,是个很贫穷的地方。过去连火车都没有。直到京九铁路修通。这里才第一次有了火车站。以前我们去酒厂开会都是自己开车去。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开车一进安徽境内,遇到第一个收费站,司机给了十块钱。因为那时候到处的公路都是收费站。每一个县都在自己的地盘设站收钱。话说我们司机交了钱就要开车离开。只见收费站的人拦住我们。正在我们莫名其妙的时候,人家从窗口找了五块钱出来。原来这里的收费标准只有五块钱。我们司机高兴的说;看来安徽这个地方收费低。真不错。可是汽车开出没有多久,路面就开始坑坑洼洼。汽车就像在大海中行驶的小船,在海上颠簸。而且几乎不能直行,要绕着一个坑再绕一个坑的。气的我们司机大骂。‘这种破路也居然敢收费。真是穷到家了。只见路边全是破旧的房屋和荒地。同行的人跟我开玩笑说;’老杨,在这里给你个县长的话你来吗?‘。我说;白给都不当。那些年,皖北就是这么贫穷的地方。汽车一直快要开到亳州了,路面才算平坦。

      亳州是古时候曹操的故乡。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个诗人。曹操有关酒的诗句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解愁腹,饮玉浆’等等。史书上记载,曹操曾将‘九坛酒法’献给汉献帝。并且告诉他可以养生。这就是所谓的‘贡酒’的来历。其实,曹操献给的只是一个做酒的方法。

      古井酒厂在亳州城外很远的地方。穿过一片片低矮的破街,破房。等我们看见高大的门楼,辉煌的建筑的时候,就是到了酒厂。离得很远就能闻见酒糟的味道。这是一个寻找酒厂的方法。不知道路的话,你就闻着味走。一般就可以找到酒厂了。因为老乡都把酒糟拿出来摊晒,然后喂猪。所以离得酒厂近了,你就能看见一片片摊开的酒糟。那么离酒厂就不会远了。古井贡酒厂的历史并不算长。他的前身是58年大跃进的时候张集公社办的一个小酒厂。59年,安徽省轻工业厅批了十万块钱,改为国营酒厂。将原来生产的高粱大曲改名叫‘古井贡酒’。从63年开始,全国第二次评酒会上被评为国家级名酒以后。连续几届评酒会都是榜上有名。这一下古井贡酒厂才有了很快的发展。自从王效金当了这个厂的厂长以后,古井贡酒又有了几项改良和改造。从而使酒厂一下子发展极快。成了现在这个集造酒,医药,酒店经营,包装材料,酿酒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等的综合性大企业。


 

【闲话白酒第十八盅】

作者—老杨

 

      说到古井贡酒,就必须要说到王效金这个人。虽然现在他已经落马,被判了无期徒刑。但是,他在过去对古井酒厂的贡献,他在中国白酒界的声望是无人可抵的。

      王效金这个人和我们是同龄人。49年出生,上学时也插过队,原来就是一个亳州县农业机械厂的厂长。20多年以前,当时的古井酒厂不过是个百十来人的小作坊。县里把王效金调来以后。短短20年的时间。使古井酒厂变成全国第三的大酒厂。成为名扬国内白酒业的巨人。王效金同时也因此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跻身政界,成为中国白酒协会的副秘书长。白酒专家。安徽亳州市的党委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省党代表等等。

      王效金这个人身材魁梧,非常健谈,对白酒的发展有很深的理论。我们每次在一块开会,听他谈论当前白酒工业发展的问题都深有感触。不由产生了一股对他的钦佩。他的预见性也很强,是他首先提出白酒降度的问题。并且首先推出低度古井贡酒。一方面增加了酒的产量,一方面扩大了酒厂的经济效益。所以才使古井酒厂的销量大幅增加。使他们酒厂的产量挤身全国前三的位置。大家可能不知道,所谓的低度酒,就是在白酒勾兑的时候要加水来降低酒精的度数。加的水越多,出的酒度数越低。酒是什么价钱,水又是什么价钱。所以,生产低度酒就是降低了成本。在其他酒厂拼命长价的时候,古井贡酒没有长价,反而推出价钱更便宜的低度酒。一下子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还是烧了那么多酒出来。因为多兑了水。所以产量也大幅度增长。企业也就获得了更好的效益。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往酒里兑水。可是一门技术,兑不好,喝起来酒是酒,水是水。喝到嘴里喝出水味就不行了。古井酒厂,或者说王效金这个专家在这个方面是很有贡献的。是有很高技术的。

      再有就是利用他的白酒专家的身份一宣传喝低度酒对人身体有多么大的好处。加上古井贡这个名酒品牌的效应。所以低度酒一下子就推广起来了。以后各酒厂也纷纷推出低度酒来。

      王效金管理企业有他的一套方法。用他的话说就是‘权力要集中在优秀分子手中。这样的管理方法确实有他好的一面,但是,也造成了他在企业中的独断专行。这也为他的下台埋下了伏笔。而他认为的优秀分子也有不少的贪污腐败分子。这就是后来揭发出来的古井腐败窝案。

      前面说了,亳州本是个很贫穷的地区,破旧的街道,低矮的民房。可是,一走进酒厂,就仿佛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高大的厂房,美丽的花园,错落有致的小院【厂里的招待所,我们来人都住在这里】。还有就是那口远古的水井。如今被用玻璃房子围了起来。供来人参观。特别恢弘的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式的建筑。盖得就像北京故宫里的建筑。红墙,黄琉璃瓦顶。上面有王效金题字的‘中国白酒博物馆’。在这么贫穷偏远的地方更显得另类。道路边,厂房的墙壁上书写着王效金的语录。这一切都显得王在这个厂里的权威作用。但是,过分的突出,过分的张扬也会带来王在厂里的专横跋扈。为他最后走向反面创造了条件。更坏的是那些所谓的‘优秀分子们’,一帮抬轿子的人。生生的把王效金抬到了巨贪的泥坑中。他们厂有个副总,主管销售的叫甘绍玉,虽然长得浓眉大眼,但是,我一看见他就来气。原因就是这个人太‘牛逼’了。仗着他是名酒厂的。有一次开会,他在那里审查合同。有些拿过来看都不看就给扔到一边,连声解释都没有。到后来,他可以随便批酒,谁给了好处就给谁批。带得他的一帮手下全都胡作非为。他们厂一个销售副总叫王霞,到了北京就明说;你们给我花点钱,我可以给你们酒。不会让你们白花。这样,有些个体户就给他们塞钱。给他们十万,他可以批你二十万的酒。而我们国营公司就办不到了。出入全要走账,要发票。白给了我们酒也不能卖。没有进项税,就开不出销售票。请他们吃顿饭如果没有发票还不能报销。所以根本和他们作不了这种买卖。其实,也是改革开放以后,个体户占了大部分市场,这些人的手段给他们创造了条件,给他们惯出来的。使他们自认为酒厂就是他们自己的的了。

      有人说,王效金一天八小时上班,有五个小时在讲话。那帮抬轿子的人把他的讲话当成语录写在墙上。到后来,厂里为了打假,在每个酒瓶盖上作防伪。把王效金的头像画在上面。我们一看,就知道王效金快完了。到了不知道自己老几,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时候就快要出事了。王的风头同时也招来来同行的嫉妒。他当了市里的官员,对上级也不买帐。这一切都是他最后出事的根源。最后的导火索是古井酒厂改制,因为分配不合理,招来全厂工人的反对。后来上级派人一查,说他在改制过程中受贿几百万。这样就被抓起来,判了个无期。我们作为旁观者看来,他就是到了最后,太有点不知道自己是老几了。其实也是他手下的那帮优秀分子把他害了。

 


【闲话白酒第十九盅】

作者—老杨

 

      老杨在这儿喝了快一个月的酒了。借着酒劲儿还说了如何当官,如何做人,如何酿酒,如何卖酒。还说了如何骗人。今天说一个爱情的故事。也一定能够感人。

      话说四川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人民勤劳。有了这么多的优越条件,自然就酿出了许多的美酒。在89年全国第五次评酒会上评出的十七种国家名酒中,四川就占了六种。被四川人骄傲的称作六朵金花。前面老杨给大家介绍了泸州特曲,五粮液,剑南春和全兴大曲。这些都是开在成都平原。今天说一说这盆边上。高山丛中的一朵花。这里还有一段十分美好的爱情故事。

      从成都一直往南,到了四川和贵州交界的地方。这里可就全是崇山峻岭了。一般的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在这里找块平地可是十分的不容易。一条大河把两省分开。一边是贵州,一边是四川。那么这条河就叫赤水河。红军长征时四度赤水就是发生在这里。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这山中有一个地方叫古蔺,是块平地。四川人叫‘坝子’。坝子里有两个小孩。一男一女。男孩叫个李二郎,女孩叫个赤妹子。两家住得很近,所以从小就在一块玩儿。可谓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慢慢的时光荏苒。李家二小长成了帅小伙。赤妹子也出息成俊俏的大姑娘。感情上就有了发展。小伙爱上了姑娘,姑娘当然也爱上了小伙儿。李二郎家就托人去赤姑娘就提亲。赤姑娘从小就没爹没妈。是在舅舅家长大。一块玩没什么。可是提起婚事来,赤姑娘的舅舅和舅妈就嫌李家太穷。二郎就是个放羊打柴的。所以不太同意。可又知道两个孩子感情挺好。于是就提出要二郎家送一百坛美酒做彩礼。不然就不同意。意思就是刁难一下李家。让他们知难而退。可是二郎非常的认真,他就跑到烧锅学习烧酒的技术。又满山的去寻找好水。他每天出去放羊,都带了锄头,铁锹,东挖挖,西刨刨。话说有一天,他在一块山坡前看见石缝中有水的迹象。于是就每天挖山不止。不知道挖坏了多少锄头。终于挖出了一股清泉。二郎就开始在泉边搭棚子,埋锅烧酒。烧了数日,这一天终于出酒了。此时不知从何地走来了一个身穿白色长衫的老人。闻见酒香,上前讨酒喝。二郎看见是位老者,就把自己刚烧出来的酒舀给他喝。老者喝后摇了摇头。说;你这水还不够好,你从这里往下走,过多远再挖。那里的水一定比这里的好。二郎听后就拿着锄头又去挖。不出所料,果然挖出一股清泉。水一露头,就有一股清香味儿出来。于是,二郎用这口泉水酿出来的酒香味扑鼻。过了数日,二郎终于酿出了一百坛美酒。找来车,拉到了赤妹子的舅舅家。闻见这么香的美酒,赤妹子家再没有话说了。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二郎把赤妹子终于娶回了家。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二郎也不再放羊了。和赤妹子搬到泉水边专心烧酒。在二人的努力之下,他们烧的酒越来越好。远近闻名。后人把这一片山坡地起名叫‘二郎滩。’那口泉叫做‘郎泉’。再后来,自然管他们烧的酒就叫做郎酒了。

      前面说了,在这赤水河边,有不少的酒厂,酒作坊。他们用的水都属于赤水河水系。所以他们的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股酱油味儿。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同属于酱香型白酒。这里当然包括茅台,董酒,习酒等等。由此更进一步证明了水的好坏对酿酒起着多么大的作用。一条河两边出的酒都是一个味儿。离开这里就不是这个味了。解放以后,成立国营酒厂的时候,当地政府本来是想把郎酒厂建在古蔺县城。可是做出来的酒没有原来在二郎滩时的酒香。最后,还是把郎酒厂的所有生产设施都安在了二郎滩。离不开了。后人还把赤水河叫成‘美酒河’。如今政府又把二郎当年挖的两口泉修葺一新,相互连通上面加了井盖。上书‘郎泉’二字。

有道是;“山中借得郎泉水,云间酿出琼浆美”。

赤水波澄明月光,

郎泉玉露发奇香,

蜀中尽道多佳酿,

更数郎泉回味长。


【闲话白酒第二十盅】

作者—老杨

 

      前回说了,有了郎泉就好比有了好的血液,郎酒自然就醇香无比。又加上赤水河上游都是崇山峻岭,没有什么其他的工业污染,所以我们看到郎酒的商标上有一个绿色标志。这样的白酒在中国还是不多见的。

      再有一点就是好的浓香型白酒都是在出酒之后放在窖中窖存三年以上,让酒水中的微生物充分发挥他的醇化作用。等酒液变黄以后再装瓶,这样的酒更是醇香。所以大家都说“老酒醇香”。

      与茅台酒不同的是郎酒窖存的条件更优越,大家知道,在四川,贵州一带,大山之中有不少的天然溶洞。里面都是钟乳石。在我们北京房山,就有个石花洞,里面冬暖夏凉。潮湿,阴森。郎酒厂的附近山上就有两个天然的大洞穴。一个叫‘天宝洞,一个叫地宝洞。郎酒厂就是利用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把生产出来的原酒储存在这两个天然溶洞中。这两个溶洞上下相叠,尾部相通。面积达到一万四千平方米。可以储存大量的原酒。洞中又有着千姿百态的石山,石花,石乳。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而且洞里的温度不受外界的影响,既没有白昼,又不分四季。常年保持在20度恒温。这就比其他方法要优越很多。出酒的时候是热的,在洞中不容易挥发。挥发出来的酒分子也都存活在洞中的石壁上,跑不出去,日集月垒就形成了一层厚厚的绿苔。使各种微生物生活的条件更加优越。他们在酒洞中不断的繁衍,更加催生了酒中的香气。这在世界造酒工业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其他任何酒厂都是不可能有这样条件的。现在这个天然酒库已经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在郎酒的制作过程中,有了这些无比优越的自然条件,再加上多年来技术工人的潜心研究。在制曲,勾兑方面代代相传的特出技艺。才使郎酒成为蜀中的又一朵奇花。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行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151 积分:1138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2/7 14: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53:00 [只看该作者]

          好酒喝不醉。


我们从天山走来,无愧人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杜甫川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67 积分:699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4/23 14:5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1:55:00 [只看该作者]

老越:知青酒甚时候能喝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4:01:00 [只看该作者]

  对不起各位看官酒客,这老杨端起酒盅就没完没了,这一下已经干了四十多盅啦!

  据说那兀的能百盅不醉,俺不知道这闲话得传到啥时候呢。咱还是慢慢品来吧。

  把老杨在俄们知青联谊会上与陕北女子表演的《拉手手》贴起,见见老杨风采吧。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越江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8193 积分:45814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9/27 15:2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8 15:25: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000.jpg:



越江:北京知青陕北老插  坛子里打酱油的。惟愿: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朋友们的欢乐之上。
 回到顶部
总数 82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