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偷吃了禁果》又名《魂断长江》(长篇小说梗概)
作者:刘国华
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周典和当某大报记者的妻子乔琪在江城参加一个半民间组织的《市场经济发展研讨会》。在这里周典遇上了将近20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和初恋情敌 。周典已经从一个善于行动的人变成犹豫拖沓的官员;张宏志则从只善于动口变成善于动口又善于行动的民营企业大老板。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30年前的1967年,他们都是老高一的学生。周典是个钢铁工程师的儿子;张宏志是未婚遗腹子,有一个对他很好的没什么文化的老红军的继父,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还有一个流落海外至今不知是死还是活的亲生父亲;刘娜是军队干部子女,由于参加过冲击公安部,处境也变得很是被动。鉴于各自的原因和矛盾他们在学校里变得逍遥起来。他们过去关系就不错,现在仍然一起游泳,一起玩儿,一起看书,一起参加活动、、、、、、两个人都对刘娜产生了感情。刘娜佩服他们,离不开他们,又常常为他们的出身感到头痛而摇摆不定。刘娜挑头要去江城参加横渡长江,自然周典和张宏志被一呼即应。渡江前一天夜里两个男人因吃醋打斗,张宏志眼睛受伤没有能参加第二天的横渡长江。刘娜在渡江的混乱中失踪,连尸体都没找到。
坎坷的生活中,张宏志靠着革命继父的影响不断躲避灾难和走运。亲生父亲的美元又为他跨入市场经济铺垫了基础。靠着知识和精明的处事他发达起来。几年前有一次在海南大东海他差点引诱女记者乔琪投入他的怀抱。这次相遇他才知道乔琪原来是周典的妻子,由于想洗去30年前的初恋失败的耻辱,开始追求乔琪想报复老同学,并真的陷入情网。各有所需,他们决定会议期间一起去北京参加《抗洪赈灾义演》。
周典不断被30年前在此地发生的事情困扰着。乌云覆盖下的江边很有点热带雨林的感觉,周典想起下乡时云南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从以物异物到商品的形成过程、、、、、、那种由于社会进步产生的不断扩大的生活需求的历程,是一部浓缩了的商品经济发展简史、、、、、、 少数民族从半裸的以物易物到吃饱饭后需要其它物质的享受而积累财富换取金钱;为了具有更多的金钱拼命劳动取得产品,如此从低级到高级循环令市场经济逐渐完善。他又想到了他所服务过的万多人的国营大型企业的衰落、、、、、、他思路大开,他把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同俄罗斯休克式疗法进行对比,同美日的经济高增长期进行对比,又同自己当过副厂长的大企业命运进行对比,探讨中国企业和市场到底缺少什么。世界市场到底是什么?
他不断地用曾经的政治的疯狂和现今的追求金钱的疯狂进行对比。想探寻一条更合理的发展途径。
在具有多国同声传译却没有外国人的研讨会上,周典对经济的分析大受欢迎;张宏志根本没参加那年的横渡长江,却在会上大讲如何以自己横渡长江的体验为动力发展企业的经验,令周典嗤之以鼻,却获得所有在场人员雷动掌声。乔琪也激动得不得了,很快完成吹捧张宏志的文章,迅速向报社发回电子文档 。
张宏志和乔琪冒雨乘飞机去参加北京中央电视台的赈灾义演晚会。
长江由于洪水过大被下令封航。31年前封航是为了举行横渡长江活动;今天封航是为了抗击大自然的淫威。周典被张宏志在本地的记者朋友丁兆丰接出去散心。东湖边上他采了许多刘娜喜欢的花,打算为她做一个花圈。丁兆丰批评周典,说他历史包袱背得太沉重。
向全国直播的赈灾义演晚会上,张宏志和全国有实力的大企业家门平起平坐。他下决心要打大仗,要把企业真正做强做大 ,看着满演播室的日本设备他的爱国心被深深触动。他接受了同期采访,他用横渡过长江的勇气开创未来的表态激动了现场观众和全国电视观众的心。
晚会结束,张宏志带乔琪去了预订好的总统套房。 他们没有来得及去总统夫妇睡过的卧室,在总统休息的客厅里,在电视里反复播出的克林顿吹萨克斯《回家》的柔声细雨中爆发了火山般的激情。他想有个真正的家,他们都想得到精神上的冒险和生理上的满足,没想到张宏志比周典也没强到哪去。
雨城来的女孩会变成补天的女娲令周典所有的神经都振荡起来,他由被动变为主动,他没想到自己还那么强健。他并不疲倦,但他异常后悔,觉得对不起妻子,对不起党,对不起刘娜,也对不起那个雨城来的女孩。他害怕被传染上性病或艾滋。睡不着,他就用那些野花扎成花圈。一大早,在长江大桥上他把花圈投入长江。江里没有一条走动的船,太阳正在升起,早霞映在封航的江面上,大江如一条燃烧的火龙闪动着亿万快鳞片,闹不清龙的头是在东面还是在西面。
乔琪知道张宏志真的没有参加过横渡长江后,非常后悔和恼怒。他开始冷淡张宏志。回到晴川大酒店得知参加会议的人都慰问抗洪战士去了。怀着不同的目的,他们也赶到龙王庙。
龙王庙江段决堤,人们投入抗洪队伍。他们三个人也扛起沙袋跑向缺口。
周典心里想的是: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三峡大坝的修建一定会使洪水得到治理。
张宏志想的是:怎样征服乔琪。
乔琪心里想的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随他们去,把经历都当成素材写一部小说。
不管在想什么,他们都用自己的身体和行动在抗击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虽然都偷吃过禁果,面对现实和未来,他们都认为自己肩负着责任。
按:作者刘国华是下乡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十六团六营二连(勐腊农场勐捧分场六队)的老知青,回城后曾在北京重型机器厂工作,后调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负责科教片制作。1992年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工作。退休前任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副总编、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