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京津两地失去的文化坐标
当初因为投资几乎胎死腹中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突然成为媒体的宠儿,公映之后创下万元的票房佳绩。
《岁月神偷》以朴实而璀璨、伤感且思念的笔触,以上个世纪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让观者作了一次温馨的时空之旅。电影表现了那个时代“价值没有变质为价格”的社会生活:左邻右舍的相互扶持、逆来顺受、打掉牙齿和血吞的“香港精神”,让今天这个自私的社会隔着时代的距离,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美感。电影展现的某些内容,还具有那个时代的地标特色。
细数各个城市上个世纪的文化地标,北京人总结出了十大逝去的场所。
北京逝去的十大坐标
1、三里屯南街。原名“东大桥斜街”,散布着许多酒吧和咖啡馆。有着飞一般的自由气质和盘根错节的故事。“隐蔽的树”特供比利时啤酒,爱尔兰酒吧朦胧的夜色,让诗人即兴留下“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灯下美人来”。如今随着改造,实现了华丽转身,却使过去的繁华烟消云散。年拆除
2、马克西姆餐厅。年马克西姆开业的时候,让莫斯科餐厅、新侨饭店、北京饭店等几家老字号西餐厅失色不少。皮尔卡丹在这里举办了中国第一场时装发布会,也为这家餐厅大为增色。它完全巴黎的装潢,典雅的菜式、裸体的女人贴花,最初只是引来行人好奇的张望,而后就成为北京西餐的代表。如今已经没落。
3、义利快餐店。北京第一家西式快餐店是谁,你绝对想不到它不是肯德基、不是麦当劳,而是国营的义利快餐店。它由义利食品厂在年开办,位于西单临街的西绒线胡同。意大利瓷砖装潢,电子收款机、中央空调、轻曼的音乐,在那个时代就是前卫。这里曾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享受情调的场所,是外地来京客人必到的地方。年拆除。
4、中国照相馆。北京人都知道“中国”、“大北”和“国泰”照相馆,但“中国”照相馆以红色摄影为特色。他曾为国家领导人留下标准像,是周总理建国初期,建议从上海搬到北京的老字号照相馆。领导人的肖像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不但说明它的高贵,也说明它的技术高超。而今几经搬迁,缩小到王府井号三楼的一个狭小空间。
5、四联美发店。建国初期,华新、紫罗兰、云裳和湘铭四家理发店,从上海搬到北京。由于一时解决不了经营用房,所以四家联合开了一家理发店,叫做“四联”美发店,是北京当初最时尚的理发店。过去,来这里理发的人排队有几十米。别处理法收四角钱,这里要八角钱,依然客流如潮。而今也几经搬迁,搬到了王府井大街,去那里理发的就剩下老主顾了。
6、沙井副食店。一个副食店有何资格成为北京的坐标,但是在那个物资困乏的年代,副食店是居民离不开的地方。沙井副食店坐落在南锣鼓巷这个最潮流的胡同里面,曾经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喧闹的地方。昏暗的旧房屋、黑漆木柜台、一字排开的酱缸,压弯货架的商品,不断的人流都是那个时代失去的记忆。如今,沙井副食店大门紧锁,成为这个城市的活标本。
7、洪洞百货店。前门一带改造后,竟奇妙的保留下一个上个世纪的百货店,它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如一的格局,出售老式的雪花膏、梳头油、蛤喇油等。牌子和味道都和从前一样。
8、东四人民市场。王府井百货商店、西单商场、东安市场和东四人民市场,是北京过去的四大商场,现在叫做隆福大厦。建国后,政府将隆福寺改建成小摊贩集中经营的市场,共有户商贩,叫做人民市场。公私合营后变为国营商场,以修理业闻名。东四人民商场周围还有许多电影院、小剧场、旧书店和小吃摊,逛完市场还可以在这里欣赏戏剧、吃饭和闲逛。年一场大火,隆福市场受到重创,一蹶不起。
9、北京百货商场。又叫王府井百货商场,上个世纪兴盛时人流不断,拥挤不堪。年代曾经达到每天客流万人,在燕莎、赛特、新世界及各大超市的竞争下,现已逐渐衰落,只是成为一个观光景点了。
10、京广中心。曾经是北京最高建筑,京城价值百万、千万级的字画、古董都是在这里拍卖的。虽然从高度讲,它早已被银泰中心、国贸三期等后来建筑超越,但它曾经的历史地位依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