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放开我吧,妈妈
六七年的夏秋之际,中华大地简直就象把时空倒退了几十年,回到了战争年代。辽宁地区的“辽联”、“辽革站”、“八、三一”外加一个从“思想兵”里杀出来的“叛徒”“六、七联络站”,谁都不甘心失败。谁都认为自己对毛主席最忠诚,谁都相信自己最强大。大街小巷里每天都有游行示威的队伍,“辽联”派的口号喊得最响,宣传车搞得最象样。因为他们可以借助高校的优势,充分发挥舆论的人才的作用,可以铺天盖地的制造“真假”舆论。武装力量最强大的是“辽革站”,据说他们是支军派,有部队作后盾。因此他们的武器弹药最多,看看他们的游行队伍,有大炮,有轻重机枪,还有自制的坦克。更阴深可怕的是,参加游行的大解放汽车上架着机枪,驾驶室两边门下的踏板上,站着口里叼着匕首,身上系着板带的年轻人,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派头。当然了,最孤独无援的是我们“八、三一”造反派,全是大学、中学的穷学生,既没有老革命、老干部给批钱,也没有后台解放军给枪。轮到我们上街游行,顶多是红旗飘飘,心中多多想念毛泽东。
那个时候,哪个造反派不称自己是最最拥护毛主席的红卫兵?谁不说要誓死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谁不想把对立的造反派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皇派?为了革命,也是为了生存,为了毛主席,也是为了自己,大辩论、武斗、再辩论、再武斗!由于不断发生武斗,造成市内断粮。还得亲人解放军派出大批干部、战士和车辆,日夜从郊外粮库向市内运粮,保证居民口粮的正常供应。武斗在派别之间逐步升级,由刚开始的匕首,棍子,发展到小口径、56式半自动步枪。后来轻重机枪,迫击炮,大炮全都有了,“辽革站”派利用自身的军工企业优势,制成了坦克。“八、三一”,“辽联”声称发明了毁灭性的先进武器(只不过是汽油弹)。广播器的功率越来越大,由刚开始的几十瓦装到无法再大的几千瓦,你的声音大,我比你还要大,你用十个喇叭,我就用二十个喇叭。最不可思议的是,三大派分别成立了自己的卫戍司令部,它在公告上宣称有权判处任何反革命分子的死刑。
既然发生武斗就免不了有牺牲,为了鼓励造反派的战士们发扬革命与牺牲精神,一九六七年七月以后,各个造反派纷纷组织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宣传毛泽东思想,鼓吹与颂扬不怕牺牲,甘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当时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演出,有些是艺术性较强的舞蹈,比如“北京的金山上”,“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等等,也有一些是鼓舞士气的毛主席语录歌曲如“世界是你们的”,偶尔还可以听到林彪副统帅的歌曲,好像有一首“敢死队之歌”,据说是四野的老歌。歌词的大意是“枪一响,上战场,老子今天就死,今天就死在战场上……。”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归还”的悲壮。当然了,一些造反派自己也编排的一些文艺节目,记得当时有一首最具有鼓动能力,最叫人深深感动的朗诵诗就是《放开我,妈妈!》,诗的大意是:
面对着“百万雄师”中一小撮坏人的长矛、匕首,妈妈不原意我到学校去,担心我被他们杀害,我说:
放开我,妈妈!
别为孩子担心害怕,
到处是我的战友,
他们的长矛算得了啥。
我决不做绕梁呢喃的乳燕,
终日徘徊在屋檐下,
我要做迎风破浪的海燕,
去迎接暴风雨的冲刷。
……
亲爱的妈妈,
是你从小告诉我,
长大要听毛主席的话。
笼中飞不出雄鹰,
圈中怎能跑开千里马。
青山处处埋忠骨,
革命者那里不是家。
战斗已开始,
军号已吹响,
孩子已经长大,
放开我,妈妈。
我要到大风大浪里搏杀,
我要在烈火中长大。
……
孩子,去吧!
我不是糊涂的妈妈,
小小雀笼怎能锁的住羽翼丰满的小鹰,
低低的羊栏怎能关得住四蹄翻飞的骏马。
黄继光有恋子的亲娘,
董存瑞也有亲爱的妈妈。
……
等着我们胜利的捷报吧,妈妈!
总有一天,我们会欢聚在红旗下,
不夺取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儿誓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这首不知道作者是谁的诗歌,尽管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动人的语言,确是一百倍地胜过高尔基的“海燕”。仅仅其中的一句“不夺取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儿誓做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就叫人感到是何等的悲壮!所以,即使是雄壮的“国际歌”,即使是“义勇军进行曲”,即使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志愿军战歌”,即使是斗志昂扬的“大刀进行曲”,即使是林彪的“老子上战场”都不如这首诗激动人心,富有挑战性。它以最简单的说理,极大地鼓舞了年轻的学生们,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保卫毛主席,勇敢地站在文攻武卫的前线,把一腔青春热血,献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