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辽阔的内蒙古 → [转帖]


  共有7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草原的鹰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55 积分:66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2/10 21:17:00
[转帖]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24 20:42:00 [只看该作者]

纪念张勇烈士牺牲一周年的拉练

一九七一年六月三日,是张勇烈士牺牲一周年纪念日。六月一日我们公社由男女基干民兵代表组成政治拉练小分队,到张勇烈士插队的黄花公社参加纪念活动。那时候全国军队备战的需要举行长途行军拉练活动,就是把军队拉出营房行军锻炼简称“拉练”。

为了学习解放军,公社决定民兵小分队以拉练的形式到黄花公社参加纪念活动。既要拉练就要做好拉练的准备工作,我们要向解放军一样备有干粮袋、水壶、挎包背包等行军物品。我们在公社供销社买来深绿色的布,请公社居民帮我们每人做了一个茶杯口大小粗细一米多长的长口袋,到公社的粮店买炒熟的稷子米灌满了长口袋,把长口袋两头的布绳系在一起,把这个圆长口袋挎在肩上再挎上军用水壶、绿书包和用背包带捆成的绿棉被背包,再扎上武装带看上去整个一个不戴领章帽徽的军人,真是雄赳赳气昂昂。

出发前我们喝足了公社冰凉甘甜的深井水,这口井的半腰有一圈常年不化的冰,公社的大孩子们在夏天特别热的时候,把井口辘轳上打水的绳子系在腰上进入井里,井上的孩子们慢慢的放辘騼把井里的孩子放到井里的半腰砸冰取冰,以解高原正午的高温,所以井里的水是冰镇的冰凉甘甜。我们公社距旗里有三十多公里,早上我们八九点出发,走了近一半的路程我们大部分人把带的水都喝光了。我们各个汗流浃背,后背的棉背包又湿又热,高原正午的高温不断的蒸发着我们身上的水分,体内水分的流失使我们口干舌燥。据说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不喝水,我们一路上没吃几口稷子米光小口小口的喝水了,尽管节省着喝还是早早的把水喝光了。好在我们是沿着静静流淌的克尔伦河走,由于克尔伦河水的发源地在外蒙,这条河养育着两国牧民,两国牧民都是在这条河里饮各种牲畜。成群的马、牛、羊、骆驼涌入河里又喝又拉又尿,所以克尔伦河的水是浑浊的,流淌的水上时而漂浮着羊粪球儿。在头顶烈日口干舌燥的情况下我们顾不了河水的浑浊,把浑浊的河水灌满水壶一扬脖喝了下去,一路上我们喝了一壶又一壶那种味道胜似现在的“雪碧”“可乐”。看来人在渴急了的时候连自己的尿都喝是真的,喝了一路的浑水竟然没有一个因此而拉肚子的,真是大自然造就了人类。

大约下午两点多,我们一行终于走到了西旗招待所。我们走的时间可能长了一些,但是我们毕竟是头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对于出门就骑马的蒙族青年来说更是头一次。尽管每个人脚上都磨出水泡我们互相搀扶着没有一个掉队的。尤其在快到西旗时要翻越的一座山,上下山的路上都是石头子儿,山上更是象“狼牙”一样栽在山上的石头,磨出水泡的双脚踩在上面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疼痛,更让人佩服的是刘贵同学双脚受过伤,在同志们的搀扶下一瘸一拐的翻过了这座山。

进了招待所前厅大门,我们一眼就看见了前厅摆着的两个大水缸,围着大水缸看着清澈的水我们这痛喝,管它这两个大水缸里的水是防火用的还是另有其用,喝得我们都吃不下饭了。休息的时候我们各自慢慢脱下鞋袜,拿出针线包里的针轻轻的挑破脚上的水泡,铁柱同学很有经验的告诉大家,针穿上线后把脚上的各个水泡用线串连上然后把线留在脚底板,这样脚上水泡里的水就会随留在脚底板的线流出来,再磨水跑也不会起来。他又告诉大家一个方法,把鞋里底上涂上肥皂以减少脚上穿的袜子与鞋底的摩擦力,按铁柱教的方法大家的脚舒服了许多他还真有些长途行军的常识。 

我们在旗招待所住了一宿。第二天我们早早的起了床,洗漱完毕吃了早饭喝足了水,水壶里装满了水整队出发了。因为黄花公社距旗里的路程要比我们公社到旗里的路程远几十公里,我们要提早出发在天黑之前到达黄花公社。更艰苦的是从旗里到黄花公社一路上没有河,那就意味着我们每人背的一壶水更要节省着喝,要坚持到黄花公社。六月骄阳红似火,虽是六月初但毕竟是六月,中午前后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干热的,干燥的空气像火炉一样烘干着我们身上的汗水,使我们的衣服上留下白色的片片汗迹。我们打了水泡的双脚走在炽热的沙石路上,背着行李一瘸一拐的互相搀扶着鼓励着走向张勇烈士所在公社黄花公社坚强坚定地走着。我们每人背的一壶水尽管再节省着喝,距目的地还有一半的路要走水就喝干了。炎热干渴、路途的疲惫在磨练着我们,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意志大家在默默地走着,我们在和炎热干渴疲惫抗衡。突然,公社派出所的助理颉拉呼摇着自己的水壶说:“我这还有水”大家听着壶里的水声顿时来精神,颉拉呼说:大家别着急,每人一小口”别说每人一小口只要洇一下嘴唇也行。宝贵第一个接过水壶轻轻喝了一小口,大家发现他喝后没有解渴的感觉而是皱着眉头咽了下去,可他却说真“解渴”随后递给了第二个人,第二个人急忙喝了一小口又急忙吐了来:“这水怎么是辣的!?”这时颉拉呼和宝贵都大笑了起来,原来壶里不是大家渴望的水,而是白酒。颉拉呼把水壶在旗里商店打满了白酒挎在身上,关键时刻拿出来让大家“解渴”他说就关键时刻更“解渴”。能喝酒的小口抿着酒不知是否真解渴,我们没酒量的呼吸着干燥的空气体验着上甘岭的干渴,头顶烈日拖着灌了铅一样的双腿艰难的走着。这时不知谁想出了一个稍微能缓解干渴的方法,把牙膏摸在嘴唇上呼吸牙膏散发的凉气,顿时我们一行个个成了“白唇鹿”但没有白唇鹿的机敏,只有浑身的疲惫。

   夕阳下山之际我们终于走到了额尔顿乌拉公社也就是黄花公社。进公社前我们重心整理了行装,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高举着队旗,尽管我们干渴但还是喊着雄壮的口号:“向张勇烈士学习!向张勇烈士致敬!扎根边疆保卫祖国!”响亮的口号响彻黄花公社的上空,各公社骑马提前于我们到的知青、牧民都向我们投来敬佩的目光。我们到了指定休息的地方卸下了行装,第一个任务就是喝水,喝足生命水还没到吃饭时间我们正在休息,我们民兵带队的负责人对大家说:“明天就是张勇烈士周年纪念日了,山上重建的张勇烈士墓的甬道还有一段没有铺,我们能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大家走了一天的路都已是疲惫不堪,但一听说是为张勇烈士墓铺甬道顿时来了精神,都异口同声地说:“能!”我们怀着沉重崇敬的心情来到我们当年同车到达的老乡、英雄、烈士张勇的墓前,为烈士墓铺甬道是我们的荣幸,我们认真仔细的铺着每一块砖,为烈士墓尽了微薄之力。

第二天是张勇烈士牺牲一周年纪念日。早饭后我们早早迎候在额尔顿乌拉公社外的大道上,因为今天张勇烈士的母亲从遥远的天津来草原,参加女儿牺牲一周年纪念日。我们在路的两边列队遥望着远方,盼望着英雄的母亲的到来。远方传来汽车的马达声,随即滚滚的烟尘出现在地平线。前面是两辆辆212军用吉普车,后面是一辆解放牌军用卡车,上面站满了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军车的驾驶室顶上还架着一挺轻机枪后面是前去远迎的马队好不威风。张勇烈士的母亲见我们列队欢迎她让车队停下,老人家在旗领导的搀扶下走下吉普车面带慈祥的微笑向我们频频招手,我们欢呼着簇拥着英雄的母亲向公社走去。我们就像儿时很长时间没见到妈妈一样亲切的望着母亲、尾随着母亲一直把母亲送到母亲休息的地方。上午,在新建的张勇烈士墓前举行了张勇烈士牺牲一周年纪念活动。大会上旗领导、公社领导、知青代表都讲了话,张勇烈士的母亲在大会上也进行了鼓舞人心的发言,鼓励我们要向张勇烈士那样虚心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大会结束后知青们都来到张勇烈士母亲休息的招待所,屋内挤满了知青,我们没能都挤到英雄的母亲身边,只能在窗外看着大家向母亲问这问那就像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一样的亲热,真是千言万语有说不完的话,考虑到老人的旅途劳累,知青们在有关领导的劝说下依依不舍的和烈士的母亲告别。

纪念活动结束了,第二天大家送走了烈士的母亲,各公社的知青也都陆续返回。第三天我们杭乌拉公社民兵政治拉练小分队,喝足了水水壶灌满了水重整行装,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举着红旗喊着响亮的口号,在张勇烈士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下,大踏步的向着西旗、杭乌拉公社方向进发。我们的归途又经历了来时的翻山越岭、干渴劳累的再次考验。也有人对我们的行动不理解,认为牧区的特点是出门就骑马,马是牧区的交通工具何必要步行。马是牧区的交通工具不假,但是步行军磨练了我们坚定的革命意志,学习到了张勇烈士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是对张勇烈士永久的纪念。同时也奠定了我们以后的生活、工作坚定的精神基础,所以我们的收获是丰厚的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草原的孩子,写给张勇烈士牺牲四十周年

                                           二零一零年六月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光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89 积分:2219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9/12/6 11: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25 8:58:00 [只看该作者]

情怀。


内蒙兵团一师六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25 14:13:00 [只看该作者]

怀念张勇去纪念,

全社知青作拉练,

克服困难长本领,

红心获得真锤炼。


 回到顶部